蓬江磨剑六年打造“最美”良溪

羊城晚报 2019-09-27 12:18

良溪村内一景邓勉 摄

西江之畔的江门蓬江区棠下镇,有一条名为“良溪”的古村落。良溪村很“旧”,开村888年历史,保留着不少明清老屋,透着厚重的历史气息;良溪村又很“新”,从前入村的崎岖路变成了“四好农村路”,废弃的猪舍变成了小花园小公园,成功通过蓬江区乡村振兴示范村验收。据悉,蓬江区计划用6年的时间,将良溪村建设成“中国最美古村”。

羊城晚报记者陈卓栋彭纪宁梁永超谭耀广

888年“后珠玑巷”源远流长

良溪村的历史,肇始于公元1131年。良溪罗氏先祖罗贵当年从南雄珠玑巷带领36姓97户人家南迁珠三角,定居于此。“发迹珠玑、开基蓈底”,36姓氏子孙从此在江门五邑及珠三角周边地区繁衍,并移居海外,宗枝人口繁多,每年清明均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良溪子孙回乡祭祖,场面蔚为壮观,因而良溪又有“后珠玑巷”之称。

古老的良溪村至今仍保留着大量明清古建筑,讲究外形的恢宏、奇伟,刻意追求屋内外的装饰美。村中民屋为硬山式山墙搁檁结构,屋顶为船脊布瓦,屋外的四角起飞翘。砖、石、木雕,灰塑、水墨、彩绘用于装饰屋内外、门口和高大的“马头墙”边,大门都是珠三角传统式木趟栊和宽阔而厚重的木门,门口均贴门神。

村内的主街、巷道成“丁”字形结构,每条街、巷凡是可以容人行走的地方都铺有青石,村中排水沟、渠都用青石整齐铺盖。因为村为沿山聚落建宅,所以每条巷道景致各异,通衢之间,别有洞天。

除了古老的建筑外,良溪村还延续着众多传统习俗,如正月十五抢炮头,农历六月十三梁真君诞,十月一日舞火龙等。

150天高标准整治人居环境

良溪牌坊、青云路、罗氏大宗祠……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引发游客和路人对良溪村的无限遐想。一路走来,乡村振兴、梅兰竹菊等墙绘不断映入眼帘,让古村充满韵味。如今,走进良溪村,人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十步一变化,处处皆风景”。65岁的村民罗锡伟说:“以前环湖路都是村民的菜地、房屋,没有路,现在已经拆了十几户,大体的样子已经出来了。”另一位村民罗显志说:“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整齐、漂亮的村!”

但当时光回到2年多前,古老的良溪并没有现在的光彩。那时候,入村的道路崎岖不平,村里垃圾随处可见,不少废弃的房屋、猪圈倒塌,环湖一带全部都是菜地、房屋……800多年的历史让良溪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同时乡村管理的疏漏也让良溪蒙尘沾垢。

改变源于去年,良溪村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升级村内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今年,蓬江区将良溪村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并作为“书记工程”,高标准建设成为江门全市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从3月份到8月份,150多天时间内,良溪村可谓“旧貌换新颜”。从前入村的崎岖路,变成了蓬江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道Y169棠良线,全长2.698KM,平坦舒适又美观;以前时而可见的垃圾堆,被新建立的垃圾收集运作体系彻底解决,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村巷更整洁;农村卫生户厕改造实现全覆盖,共建成1座二类以上标准化公厕和完成4座三类以上公厕的标准化改造;以前部分村小组经常电力不足,现如今家中电器可以随心使用,自来水工程也将在年底完成并投入使用。

6年建设文旅联动最美乡村

乡村振兴不但要整治村容村貌,还要找到转型升级的发展之道。今年以来,棠下镇实施第一期开展良溪村聚心环湖路面改造工程、良溪古村第一期保护性旅游开发工程、良溪村主干道房屋外立面复古及周边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等三个项目。塑造更美的良溪,为擦亮“后珠玑巷”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促进村民增收奠定了基础。“有些离得远的,专门开车过来看,都很羡慕我们村。”罗显志语气中,显露出骄傲和自豪。

目前,棠下镇已通过良溪村“打造最美乡村”的设计方案,充分挖掘良溪文旅资源,打造“古良溪十大名片”,剑指“中国最美古村”创建目标。根据该方案,2019年该村将重点进行基础提升工程,实现乡村美化快速见成效;2020年—2022年,将启动溯源计划,实现良溪文化振兴;2023年—2025年,充分发展良溪村文旅资源,实现文旅产业联动发展。

新闻推荐

林应武督导维稳安保工作时强调: 全力以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江门日报讯(记者/肖开刚)昨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深入基层一线督导维稳安保工作。林应武强调,各级各部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