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石雕结成一段木石情缘李兆灿、余小婵夫妇驻守百年祖屋雕石四十年,敌不过机器生产生意每况愈下,是否坚守、传承石雕手艺让两人困惑
[摘要]李兆灿、余小婵夫妇驻守百年祖屋雕石四十年,敌不过机器生产生意每况愈下,是否坚守、传承石雕手艺让两人困惑
岗头村,位于江门台山市水步镇密冲村委会,这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小村子,山林、水田、鱼塘,构成了村子的经济生态。村内许多是百年祖屋,青砖灰墙,岁月沧桑尽在其中。李兆灿的祖屋就在村口,在一条铺满绿色苔藓巷子的第二幢。这是李兆灿的祖父居住过的老屋,历经百余年,看上去很老旧,但依然结实。李兆灿和妻子余小婵远离城市的喧嚣,守着祖屋,默默无闻地雕刻石头,不知不觉已近四十年。近日,南都记者来到台山市水步镇密冲村委会岗头村,拜访这对民间石雕艺人夫妻,听他们讲述石雕艺术的故事。
人物
李兆灿,63岁,台山人,余小婵,60余岁,开平人,开平闻名的石雕夫妻,两人从事石雕接近四十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作品《三阳开泰》获得2017江门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岭南杯”2015年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铜奖。《四大美人》入选第十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关公》入选第六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李兆灿获2015年江门市优秀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
守着百年祖屋雕刻石头
岗头村位于台山市北部,虽然远离台山城区,但与开平市城区仅隔着一条河涌。入村水泥道路蜿蜒曲折,仅能容纳一辆车通过,村内随处可见需要两三人手拉手才能抱住的大树。尽管临近开平城区,但这里依然是农耕为主,尚未被工业开发。进入村子,仿佛进入了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再也听不到城市的“车马喧”。
在祖屋巷子的入口,李兆灿指着一块空地说,这里曾经是一个小作坊,一二十个工人在这里加工石材。如今这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当年忙碌的场景消失在历史中。李兆灿的祖屋就在空地对面。打开祖屋的房门,迎面见到是一堆上了年头的木材。稍作加工后,它们可以用作石雕底板的材料。走进里面的房间,就是李兆灿和余小婵的工作室。这个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摆放了两台机器,一台靠窗,一台靠门,靠窗的机器用来打磨石头,靠门的机器用来切割石材。房屋中间有一张桌子,上面铺着一些石雕半成品,有奔马、弥勒佛、美人等,以及大理石材、各种贝壳配材。
与工作间相连的内屋堆放满了各种杂物,部分是家具,部分是用于雕刻的材料,连接两个房间的过道靠墙一边堆放了几百件各式各样的雕刻工具,锯子、剪子、各种雕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李兆灿和妻子余小婵守着这幢祖屋,在这个安静的地方,默默雕刻接近四十年,而这些都是他们这些年用坏了的工具。
石雕艺人夫妻的木石之缘
李兆灿和余小婵相识相恋源于石雕,可以说是石雕成就了他们一生情缘。
故事还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讲起。余小婵的哥哥余权莊是香港人,改革开放伊始,他率先回到家乡开平投资兴办了开平长益工艺品厂,主要生产各类石雕装饰产品。工厂高峰期曾经有一百多名工人,生意相当火爆。
1981年6月,25岁的李兆灿进入了长益工艺品厂,跟随余权莊学习石雕技艺。一开始用滑石,后来用大理石,雕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人物形象,有福禄寿、八仙、四大美人、五虎将、天兵天将等。石雕或镶嵌在木质屏风上,或装裱在木框里,用于房间的装饰。李兆灿说,师傅余权莊不仅雕刻技术精湛,还善于经营生活,联络了许多海外华人华侨客户,这些制作精美的雕刻产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欧美等国家。
李兆灿从学徒开始做起,一件雕刻作品,从做木胎开始,要经过上灰、刷漆、描金、做公仔、打磨、镶嵌、装裱等许多道工序,其中最难的要数制作人物头像,既要打磨,又要画眉眼,最讲究技术,稍有不慎,制作出来的人物就了无神采,成为一件废品,又要从头开始。在工厂里,每组工人负责一道工序。李兆灿花了一年多时间,跟随师父学完了所有的工序。
或许余权莊有意栽培李兆灿,毫无保留地把毕生技艺传授给了他。也有他们身边好友说,余权莊在李兆灿承诺娶自己的小妹余小婵后,才愿意把毕生所学传授给李兆灿。面对这些传说,李兆灿和余小婵相视一笑,没有细说。石雕作品取材于石头和木头,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因此结成一段木石情缘,然与石雕直接关联,也让这对闻名开平的石雕艺人夫妻的故事在业内广为流传。
在李兆灿家里,他展示了一副即将完工的作品《福禄寿》,这幅美轮美奂的石雕作品耗费了夫妻俩两个多月时间创作,一共有11个人物,6个大人5个小孩,用到了大理石、广东玉、牛骨、珍珠贝壳、鲍鱼贝壳等材料,大小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显示了他们精湛的石雕技艺。
石雕技艺传承遇到难题
余权莊经营工艺品厂有方,但仍抵不过客户拖欠货款,最终欠款累积越来越多,没过几年,工厂被迫关停。李兆灿和余小婵不愿放弃这门手艺,于是两人回到祖屋继续雕刻石头,委托师傅余权莊代销。
随着石雕机器兴起,机器取代了大部分人工,石雕产品人工成本降低,市场价格也相应降低,对李兆灿余小婵夫妇的石雕产品形成了很大冲击。“有人联系订做,我们就开工,最近几年越来越少,因为别的工厂大规模制作成品比较低,价格也比较低。”李兆灿有些无奈,最近一件较大的作品还是去年制作的一件四大美人屏风,夫妻两人花了一个月制作了两件,一件在开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陈列,一件送了一位朋友。
精心制作的石雕作品因为价格略高于市场价格而难以销售,李兆灿余小婵面临了最大危机——还要不要继续从事这门手艺?迫于生计,李兆灿不得不出去做装修散工,用于补贴家用。
石雕作品卖不出去,但打工可以弥补家庭收入。然而,石雕这门技艺如何传承?这是李兆灿余小婵思考最多的问题。
“我想把这门技艺申请成为开平市非遗项目,但是不知道需不需要钱,如果需要几万块申请,我也没钱去搞。”李兆灿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因为他和妻子都想传承这门技艺,他们有三个孩子,但因为石雕难以赚钱养家,都没有从事这一行,现在夫妻俩都已经60多岁,传承成了最大的问题,他们盼望能在政府部门帮扶下,申请非遗,去学校讲课,开展石雕技艺培训,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统筹:南都记者 曾育军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曾育军 罗忠明
新闻推荐
叶亚来(1837-1885)叶观盛(1846-1901)↑为纪念开发吉隆坡有功的甲必丹叶亚来而命名的叶亚来路。→马来西亚著名的双峰塔就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