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专业音响企业数量占全国1/3,但产值仅占1/10,如何实现产业升级 一款“网红”直播麦的转型新启示
在恩平市帕思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电路板上焊接贴片元件。张婧媛摄
8月10日至12日,第28届中国(北京)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和“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恩平共有12家电声企业参展,“恩平麦”实力再获肯定,其中2家企业获评2019年“演艺设备名优品牌”。
近年来,恩平不断推出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树立品牌,推动电声产业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但随着电子工业的调整、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声行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发展遇到瓶颈,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尖端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制约恩平电声产业发展的难题。
然而,一款恩平造直播麦的热卖,却为恩平电声产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利用电商销售渠道、跨城市间的产品研发合作,这家生产出网络“爆款”的企业实现了细分领域的品牌升级,利润空间也大幅提升。
网络“爆款”的背后,是什么样的行业背景和转型逻辑?新形势下,恩平电声产业如何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笔者走访多家恩平电声企业,采访多位业内专家为恩平麦克风“问诊”“把脉”,寻找发展之计。
撰文:张婧媛张泳渝董有逸
爆款诞生
一款直播麦月零售额达三四百万
打开某网购软件,搜索“直播麦”,各式各样的直播声卡套装价格在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其中,一款手机电脑通用型直播声卡月销量上万,平均每小时卖出13套,5万多条评论中,好评率超80%。
这套“爆款”正来自于恩平市奥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除了可以独立控制电脑或手机直播,它还伴有12种类型音效,主播一键即可通过专业级电音调节,调试出自己想要的声音。“单就这类直播产品,月零售额可达三四百万。”奥科电子负责人钟国健介绍,随着在线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手机麦、直播麦市场需求量也不断攀升。
笔者留意到,奥科电子在2015年注册,成立至今仅四年时间,但公司自有品牌“E之音”已在国内电商平台中成为行业佼佼者。企业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抢占直播这一新兴市场?
“其实早在奥科电子成立之前,我就开了厂子生产麦克风,但是产品比较低端,越做越艰难。”钟国健回忆起2015年以前,工厂缺乏自主的技术创新,麦克风产品同质化严重。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订单,钟国健常常带着销售团队参加各种展销会,线下洽谈客户;与客户对接上后,几经多次价格谈判才能敲定订单。由于市场上同类产品较多,本地企业之间也打起了“价格战”,摊薄了行业利润。
产品流通靠市场,市场竞争大了,产品销售遇到瓶颈。“行业利润很低,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钟国健表示,如果盲目地把精力和成本放在寻找客户、洽谈价格上,核心技术得不到升级,同质化的产品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随着国内电商产业的崛起,钟国健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利用B2C模式,奥科在国内外各大电商平台上,例如亚马逊、京东、天猫等,直接面向客户开展零售业务,销售自有品牌产品。企业直面消费者,免去了传统模式中经销商、批发商的层层盘剥。企业直接决定产品售价,刨去生产、销售、人工等成本后,还能根据市场价格水平适当调整售价。性价比高了,客户满意度也大大提升了,不仅拓宽销售渠道,覆盖到更多的消费群体,还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形象。
同时,企业对原有的产品进行领域细分,对专业类和民用类产品分开生产、管理、销售。原有的生产线中,钟国健仅保留专业类麦克风生产。其他的消费类产品如手机麦、直播麦,由奥科设计团队负责外观设计,深圳的科技公司提供芯片软件服务,再交当地其他工厂“代工”贴片、组装。工厂里原有的民用麦克风生产线“摇身一变”,成了办公室里负责产品设计、推广、售后服务的电商团队。
企业“轻装上阵”,攻民用品牌销售,精高端产品技术。凭借着这种差异化经营理念,奥科成为恩平唯一一家借力电商平台实现转型升级的电声企业。也正因奥科拥有一支专业电商销售团队,联想指定某款麦克风,交由奥科在线上包销。产品由联想公司设计外观、找代工厂生产,然后整批以协议价卖给奥科。奥科享有最终商品定价权,负责线上销售,自负盈亏。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电商平台让企业有更多的利润空间。
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带来的是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增加。奥科直播麦火了,自主的专业麦也不再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部分产品已经可以在高端市场上和国际一线品牌一较高下。
产值之痛
企业数量占全国1/3,产值约一成
在恩平,类似于奥科这样的电声企业并不多见,绝大部分仍以传统式订单销售为主,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研发、生产专业类电声器材。
据恩平电声行业协会统计,当前,恩平麦克风产业规模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最初的两家,发展到今天,演艺装备制造产业有企业600多家。2018年,恩平演艺装备产业总产量超过1亿支(台、套),实现工业总产值4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6.5%,出口额增长11%。麦克风产量占全国麦克风产量的70%,国内市场占有率七成,成为恩平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从产业规模来看,历经30多年的发展,恩平电声产业的链条已经颇为成熟、完整,产业集群效逐步显现。恩平麦克风产业集群内,企业分为家庭作坊、中小企业、大企业三个层次,各个企业正逐步向专业化电声工业园集中。客户来到恩平,除产品的核心部件咪芯外,所有电声器材的零部件都可在恩平市中心城区10公里范围内配齐,当地产业集群蕴藏着对资源的巨大粘力。
然而,虽然产品丰富产量巨大,但产值却不尽如人意。2018年,全中国专业音响规模产值约有500亿元,恩平市生产专业音响的企业约500家,企业数量约占全中国的1/3,而产值仅占约1/10。
问题就出在技术含量上。
恩平市奥美音响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明健指出,目前恩平绝大多数产品仍以模拟技术为主,且数字处理技术产品生产线也未达到全自动化,达不到量产。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类电子系统中数字电路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客户对声音讯号的输入、质量及抗干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靠传统模拟技术难以达到,下一代应是数字产品的天下。
“在操作上,数字化产品也更加灵活。”以专业调音台为例,梁明健介绍,这类产品通常应用在专业录音棚、演播室、会议礼堂等场地,随着节目制作朝着多元化、直播化发展,信号介入方式也多种多样。在线包装和大屏系统丰富了演播室表现形式,节目制作更倾向于流程化,数字调音台恰好与之匹配。相反,模拟调音台需要靠专业人员现场调试,有时甚至要求调试人员记下每一个“推子”的数值。
产品质量和科技水平有限,产品品牌便更难打响。2018年,恩平电声企业带来1000多款产品,其中新产品近300款,调音台、音频处理器、功放、音箱、会议系统等演艺装备器材的比例明显增加。产业已成规模并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但个体品牌在市场上能叫响的却不多。
究其根本,企业扩张与技术人才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恩平从事演艺装备产业的企业员工2.5万多人,大都以生产员工为主,缺乏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和尖端人才。这类高科技人才往往被高薪高福利吸引,扎堆麦克风行业外的其他科技领域,从源头上导致钻研麦克风领域的研究人才就不多。同时,与北上广深相比,高科技行业在恩平的土壤仍不够肥沃,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科创氛围和条件尚有提升空间,因此高端人才难以引进、留下,核心技术也只能从外采购。
转型思路
向富士康学习?
当前,国内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市场对专业演艺装备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行业内,不少周边城市如广州、深圳以及江浙地区的企业崛起,恩平麦克风电声器材产业面临转型的压力和不小的市场竞争。
“对此,恩平应增加产品类别,完善消费类产品产业供应链。”恩平市电声行业协会副会长胡宇鹏表示,目前恩平电声产业主要以专业型麦克风、调音台、扬声器、公共广播及会议系统这五大类产品为主,产品生命周期比消费类产品长。以专业舞台市场来说,全球每年增长速度仅为1%-2%。而家用类不同,不同外观、品质的同类产品每天都有更新,市场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如何做好消费类市场?“迅速提升工业设计能力是首位。”胡宇鹏认为,消费类产品取胜关键在于外观精致、性能稳定。与专业领域不同,消费类产品的使用群体是民众,民众在电声器材的诉求是娱乐性而非专业性。此外,消费类产品最前端的五金供应链也要与产业链“串”起来,加快全产业链自动化程度,帮助解决电声器材行业转型消费类产品的制约因素。
除消费类市场外,恩平也正从麦克风电声器材产业向演艺装备产业升级。去年1月,恩平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称号,这意味着产品类别将拓宽,如在教学装备、舞台灯光、LED大屏、升降台等新领域开拓。同时,产品市场也将进一步趋向专业化、细分化,引导企业进行差异化生产,避免恶性竞争,清晰产业链,提升利润空间。
但恩平电声产业要想迈上新台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演艺装备基地,拓宽产品领域还不够。“转型关键不是进军消费类市场,而是将专业型产品优势发挥到极致。”作为一名80后,梁明健表达出了不同的声音。他认为,如何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从低价劳动力竞争上升到科技实力竞争,摆脱“追兵”的围堵,是恩平电声行业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以中山百灵达为例,公司专注专业电子音响设备,未转型民用市场,年销售额照样不低于50亿元。”梁明健指出,与恩平企业最大的不同是,百灵达拥有高端人才和前沿核心技术。
“引进高科技人才并非一朝一夕可实现,但当地企业可以与广州、深圳等地的科技公司合作。”在梁明健观念里,创新人才不一定为恩平所有,但一定要为恩平所用。实际上,奥科那款“网红”直播麦,也正是采用了这种跨城市合作的办法,借力了深圳的高科技企业。
“科技公司与恩平企业,就好比"苹果"和富士康的关系。生产企业有想法,但技术上需要科技公司支持;科技公司有尖端信息技术,但也需要生产企业将其运用在产品上,实现量产。两者共依共存,共同成长。”他同时指出,富士康已不是传统的生产车间,而是一家科技公司。恩平的电声企业可以以类似的定位,成为兼备技术与生产实力的电声产业基地。
好的产品有了,进入市场也应有新“打法”。“线上、线下齐发力才是正确的销售模式。”胡宇鹏指出,正如奥科转型方向一样,普通的品牌也需要在线上进行推广和销售,让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认识“恩平创造”和“恩平智造”。同时,企业也应利用好当地电商协会资源和平台,孵化更多优秀、成熟的电商团队,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品牌营销,深入实施“创牌工程”,形成恩平自产自销的完整产业链,激发恩平电声产业新活力。
■转型路径
恩平电声35载成长路
1984年,广东省首家麦克风企业——恩平精艺通讯器材有限公司(1985年改名为“江门市精艺通讯器材厂”)在恩平诞生,拉开了恩平市麦克风电声器材产业发展的序幕。
1997年,恩平第二家以麦克风生产为主的公司——恩平电声仪器有限公司成立。
上世纪80年代末,精艺厂最高峰期年产量近50万支麦克风,创造年税收达100万元以上。
上世纪90年代初,江门市精艺通讯器材厂和恩平电声仪器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企业由于转制等原因,最终解体。
1990年后,两家企业的技术骨干纷纷下海另立山头,通过合作、股份或独资等形式办起了生产麦克风产品的企业,企业数量发展到300多家。
上世纪90年代末,恩平麦克风产量和销量占据全国大部分,国内已经慢慢形成了“话筒恩平造”的产业印象和概念。
2004年,恩平市建立的“中国麦克风网站”正式开通,拓展了贸易渠道,企业网上订单大大增加。
2004年6月,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正式命名恩平市为“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
2006年10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授予恩平市为“中国麦克风出口基地”称号和牌匾。
2011年1月26日,恩平市电声行业协会成立。
2012年10月30日,广东省首家省级质量监督电声产品检验站在恩平揭牌,承担省级和国家级的电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以及科研项目研究。
2017年9月,首届中国(恩平)工业设计大赛暨江门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恩平赛区)正式启动,通过工业设计推动电声器材产业向演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以设计为核心驱动的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
2018年1月31日,经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批准,恩平市获得全国首个“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称号,标志着恩平麦克风电声器材产业正式升级为演艺装备产业。
2019年8月8日,恩平市通裕电声科创园举行奠基仪式,将建成恩平市麦克风电声器材产业汇集生产、科研、孵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
■行业动态
通裕电声科创园动工
将打造华南地区科创基地
8月8日,恩平市通裕电声科创园举行奠基仪式。通裕电声科创园的动工建设,将为恩平市麦克风电声器材产业注入新的动能,标志着产业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
通裕电声科创园位于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恩平园区,是围绕恩平电声产业打造的汇集生产、科研、孵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园区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将配备各类共享工作室、实验室,包括电声测试中心,电学声学测量仪器室,助力推动研发团队高效高标准研发创新,打造华南地区专业级麦克风电声器材产业科创基地。
园区对电声产业链进行了高度整合和优化。从上游到下游,包括品牌包装、营销策划、方案设计(工业设计、电子设计、软件开发)、元器件采购、首样制版,形成集群效应,提升产业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电声行业成为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为主导的高新行业。项目的落户,不仅为恩平市麦克风电声器材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力量,也将为恩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恩平园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高起点推进园区规划建设,核心园区和大槐集聚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恩平园区引进新项目10个,用地面积370亩,总投资16.5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8个。
■数字说话
恩平演艺装备制造业一览
企业数量
目前,恩平演艺装备生产企业共有600多家。其中成品生产企业400多家,零配件生产企业200多家,规上企业30多家。
产量与产值
2018年,恩平演艺装备产业总产量超过1亿支(台、套),实现工业总产值4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6.5%,出口额增长11%。麦克风产量占全国麦克风产量的70%,国内市场占有率七成,成为恩平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技术积累
恩平演艺装备企业申请专利近1000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入库培育企业12家,工程研发中心24家。
产业链条
目前,恩平演艺装备产业产品从单一的麦克风,逐步向音箱、调音台、公共广播、会议系统、舞台棚架、灯光配件等方面延伸,现有500多个品种3000多个款式。
新闻推荐
恩城街道连日以来组织开展特殊人群走访调查。近期,恩城街道《平安创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调查问卷活动总结报告》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