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潮连 迎文旅发展良机发展与文化保护结合,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摘要]发展与文化保护结合,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站在潮连岛上,火辣的阳光照耀着,水面波光粼粼,绵延远方。潮连岛位于蓬江区东北部,因四面环水、潮汐相连得名,是蓬江区西江的一个江心绿岛。在这片总面积12.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有着沉淀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2016年,江门人才岛概念横空出世,潮连岛这个江心小岛一夜间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三年过去,曾经的图纸概念正一步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项目,成为江门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成为了蓬江乃至江门文旅发展的新阵地。
A
祠堂文化底蕴深厚
潮连初开,地广人稀。南宋时期,南雄珠玑巷移民南迁至这个西江上的海岛,各姓始祖方开村立族、辟土为田。安定之后的各氏族,开始兴建大宗祠。
潮连祠堂的建造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1487年,卢边卢氏修建始祖祠“卢氏宗祠”,祭祀始祖龙庄公,1508年,终建成三进式祠堂。此后,宗族内部经济实力较强的各房支派又纷纷修建分支祖祠,祭祀各自房派的祖先。支派后裔入仕为官,其所属分支祠堂往往改为家庙。卢边高峰期间曾有20多间祠堂,现在重建保留下来的还有11间。
据1946年的史料记载,潮连岛上曾建有卢、陈、区、潘、马、钟、朱、何、李、梁、宋、曹、孙十三姓氏大小祠堂136间,其中有4座家庙,分别是名宦家庙、封圻家庙、陈氏家庙、方岳家庙,目前仍保留有祠堂68间,是五邑地区甚至珠三角最为集中的祠堂群。
潮连祠堂群具有数量多、密集度高、形态多样、保存完好的特点,其建筑十分考究,一般都釆用轴线对称布局,其院落大多为二进到三进,偶尔有单座或四进。祠堂一般由大门、屏门、走廊、明楼、中堂、后堂等组成。
B
民俗庙会传承文化
龙王出巡,敲锣打鼓,鞭炮声响、舞狮舞龙,飘色游街,岛上居民个个都出来一睹洪圣龙王威风,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便是潮连洪圣文化节举行期间的盛况。
作为江门规模最大的南海神“洪圣龙王”祭拜活动,潮连洪圣庙会又称“洪圣诞”。贺诞活动中最为壮观和热闹的便是“洪圣龙王出巡”,巡游当天,仪仗队穿上明清年代服饰,伴随洪圣龙王,由打头锣开路,整个巡游队伍锣鼓喧天,浩浩荡荡。出巡期间潮连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洪圣大王庙声名远播,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中山、佛山、珠海、广州等周边游客慕名而来,还有港澳、南洋等地归来的游子,专程赴大王庙拜祭。据洪圣庙会传承人卢国超介绍,1946-1983年,潮连洪圣庙会曾一度中断,1984年在洪圣殿的基础上扩建为洪圣公园,并于1993年恢复举办庙会。1993-2015年的20多年间,潮连政府、潮连商会、慈善会,共举行了洪圣诞联谊和庙会14次,所得慈善捐款全部用于潮连的公益事业,并且成为下一届洪圣庙会的筹办资金。
在多年的起伏后,洪圣庙会在2013年被列入江门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去年洪圣庙会更被正式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更是为这一庙会文化的传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洪圣庙会是我们潮连老祖宗传下来的,也是我们潮连人和海外乡亲的情感纽带,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传承与保护工作。”卢国超说道。
C
发展与文化保护相结合
如果说,祠堂文化和庙会文化给予了潮连岛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江门人才岛项目在潮连岛的开工建设,则是让这个江心小岛在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找到了新的结合点。
在潮连街道办农业农村办主任华秋显看来,江门人才岛的建设理念是文化传承、生态优先、智慧营岛、业居相和、尺度相宜、城景相融。卢湾村是蓬江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江门人才岛项目的“先行点”之一。在该村的建设范围内,有宗族祠堂、生产队队址、历史民居等众多特色岭南村居建筑物,为了让这些文旅资源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方将江门人才岛整体规划以及潮连本土优秀的历史人文环境文化保护相结合。
从入村干道沿路走去,可以看到村里房屋多数为二层小楼,但仍有一些无人居住的老旧房屋。对此,施工方计划采购青砖对这些老旧房屋进行修补,让岭南特色建筑风格得以保留。
村里的“队址”,即开会的场所,是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产物。施工方对整个队址进行了整体翻新,按照规划设计,队址设计为塘边卢湾党建文化活动展厅,同时整个卢湾村都设计了相关党建、乡村振兴、法制、廉洁等元素的标语,既体现了农村该有的面貌,也体现了新时代农村人的政治观和世界观。
目前,卢湾示范村工程首期项目已经完工,根据江门人才岛发展规划,未来还将开展二期改造工程,将6000平方米的旧厂房升级改造为商业体,打造“卢湾特色餐饮、商业一条街”。
本版统筹:南都记者 曾育军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姿 通讯员 梁永超
新闻推荐
蓬江区 主城区小学招生地段公布 地段划分总体变化不大,学位仍紧张
了解地段划分具体情况,请扫二维码。江门日报讯(记者/娄丹)备受关注的蓬江区小学地段划分终于出炉了!昨天中午,蓬江区教育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