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缘偶结成琴痴 “琴以载道”三十年非遗项目“冈州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俊堂,立志振兴冈州古琴

南方都市报 2019-07-30 06:28

[摘要]非遗项目“冈州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俊堂,立志振兴冈州古琴

黄俊堂抚琴。

黄俊堂在制作古琴。

人物简介

黄俊堂,49岁,新会人,新会七木琴社社长,广州古琴研究会理事,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2017年“冈州古琴斫制技艺”被批准成为新会区非遗项目,黄俊堂是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何谓好琴?

“琴是有生命的,它用声音与斫琴师交流。一张好琴不是做出来的,是修出来的,养出来的,在漫长的时光中,要有安静、清静的心态,才能感受到它的细微变化。我做了一百多张琴,很遗憾,还没有真正做出自己最喜欢的,因为还没有达到我心中所想的那张琴。古人说琴有九德(备注:最早出自明代蒋克谦《琴书大全·琴制》,指“奇、古、透、润、静、匀、圆、清、芳”),一张琴如果具备四德五德,已经是一张好琴了。”

7月28日,周日,清晨,朝霞初露,圭峰山上薄霭缭绕,坐落在山腰的紫云观笼罩在绿色之中,鸟鸣不歇令此处更显幽静。灵官殿前,新会斫琴师黄俊堂手抚古琴,紫云观刘道长双手持箫,琴箫合奏,琴音旷远悠长,箫声温润优雅,令听者如痴如醉。每逢周末,驱车来到紫云观,打一会太极,和道长琴箫和奏一曲,已经成为黄俊堂多年来的习惯。

江门历史上曾是岭南古琴重镇,其中新会,古称冈州,是岭南琴派的发祥地,明清时期琴人辈出,如陈献章、黄景星等大家,民国以降渐渐沉寂,冈州古琴的斫琴师屈指可数。黄俊堂是土生土长的新会人,今年49岁,是新会七木琴社社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一次偶然修复古琴的机会而与古琴结缘,此后,跟随名师学习古琴弹奏技艺,又刻苦钻研斫琴技艺,如今已经是一位知名的冈州古琴斫琴师。

结缘

从修琴到学琴

黄俊堂戴着眼镜,一袭白色中式衣服,言谈间透露出一丝儒雅之气。说到与古琴结缘的故事,他的思绪一下回到了少年时代。

少年时代的黄俊堂有一位同学的父亲是新会民间工艺社负责人。民间工艺社需要制作龙头、狮头和菩萨等工艺品。黄俊堂经常去工艺社找同学玩耍,渐渐对木艺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细心观察并暗中揣摩学习工人的制作技艺。

“有一次碰到要赶工,任务重,工人忙不过来,我因为家里贫寒,于是鼓起勇气说‘要不让我来试试吧,给一点点工钱就行’。”黄俊堂第一次制作的民间工艺品得到了工艺社负责人的大加赞赏,得知他的家境情况后,工艺社于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兼职的机会。从此,黄俊堂在工艺社做木工雕刻。

有一次,一位客人带着一张琴请工人修复。“那些师傅不仅对生漆过敏,而且没有接触过琴,更不用说制作、修复了,而我对生漆不过敏,于是工艺社就让我试一试。”为了修好这张琴,黄俊堂到图书馆查阅了许多资料,才得知这是一张古琴。

黄俊堂成功修复了古琴,同时也了解到一些关于冈州古琴、岭南琴派的一些资料。这时,他对斫琴已经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学习斫琴技艺。

苦修

5年制作100多张古琴

古琴是一种高雅、精美的艺术品,要成为一名优秀斫琴师,首先需要有灵巧的制作手艺。黄俊堂因为在民间工艺社的兼职经历,他已经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黄俊堂在广州一家纺织厂实习时,认识了一位新会同乡陈一民师傅。陈一民师傅也是一位木匠,业余时间斫琴。黄俊堂于是向陈一民师傅学习斫琴技术。

古琴是一门很讲究文化素养、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斫琴修琴,还必须要具备古琴演奏方面的良好技能,尤其辨音能力和琴学修养。而黄俊堂当时还不会弹奏古琴。

经陈一民老师介绍,黄俊堂从2009年起每周从新会坐车去广州,跟随岭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老师学习古琴弹奏,得到悉心指导。渐渐地,黄俊堂对古琴的斫制、修复以及鉴赏,终于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和理解。

2015年,在谢东笑老师的鼓励下,黄俊堂创办了新会七木琴社,专门制作古琴。

“从选材、善斫、正心,制作一张古琴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有的需要三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好琴是‘养’出来的,要反复弹奏,不断调音。”在七木琴社工作间,黄俊堂展示了他苦修三十余年的斫琴技艺。工作间挂了许多杉木、桐木和梓木,以及一些半成品,墙壁上数十种工具,早已被打磨得锃亮。

古琴的文化属性极强,斫琴要求甚高。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斫琴师,要想制作出一张优秀的古琴,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

黄俊堂努力钻研传统古琴斫制文献,经过不断参研和琢磨,在遵循古法的原则上,追求完美。5年来,黄俊堂制作了100多张古琴。

如“玲珑”“翠挹”玉”“知秋”“空谷”“梧雨”等,修复修缮的古琴也有几十张。其中,他斫制的古琴“儒风”是代表作之一。2017年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国家博览会,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广州的“流泉”琴和新会的这张“儒风”琴,现场演奏和展示琴铭。中国艺术团的收官之作“岭南琴怀——古琴养生讲座”在总督博物馆花园举办,音乐会由太极拳、竹笛、古琴联演。

传承

为百余人传授古琴斫制技艺

新会民俗文化研究学者林福杰对冈州古琴颇有研究,最近新出了一本学术专著《冈州古琴》。他谈到,近年来,冈州古琴复兴工作正如火如荼。古琴雅集、展演活动、古琴培训班、古琴斫制,成为常态化。2015年“冈州古琴艺术”由新会景堂图书馆成功申报为江门市非遗项目。2017年“冈州古琴斫制技艺”被批准成为新会区非遗项目。该项目保护单位是新会七木琴社,社长黄俊堂是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黄俊堂立志于冈州古琴文化复兴,除了在斫琴修琴方面,先后为百余人传授过古琴斫制技艺和体验外,还花更大力气推动本地区古琴弹奏学员培训,七木琴社是他的基地。2015年至今,他坚持每周在罗坑林护学校、司前小学为学生教古琴课程。又举办古琴公益讲座10多场,参与人数约6000人。为营造古琴事业的环境氛围,2015年至现在,坚持每月单独或联合举办古琴雅集,共计50多场,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

黄俊堂不仅仅是冈州斫琴新秀,而且还是“古琴社会活动家”。2015年以来,他每年多次组织学生与各地琴人、琴馆交流学习。2015年参与策划在新会美术馆举办的“陈初生琴铭艺术展”;2016年带领学生参加首届国际古琴知识竞赛,同年,又主持由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在广州市文化馆举办的首次岭南古琴斫制雅集。2018年,七木琴社与新会景堂图书馆举办古琴文化展。

“琴以载道”,黄俊堂希望通过传承冈州古琴斫制技艺,实现振兴冈州古琴的目的。“在圭峰山下,石涧水库旁,以琴会友,高山流水遇知音,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统筹:南都记者 曾育军 采写/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曾育军 罗忠明

新闻推荐

新会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龚勋: 追逐理想 不断前进

扎根地方,为国泰民安贡献力量。这是龚勋职业理想中的重要部分。2018年3月,龚勋通过“百名博(硕)引育工程”来到江门,成为新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