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魂壮筋骨 村级干部队伍优化提升专项行动: 把村干部培养成大学生,把大学生培养成村干部

江门日报 2019-07-01 09:34

通过参加“基层干部学历提高班”的学习,江门市许多村干部拿到了五邑大学授予的毕业证书。 曾惠兰(右一)自2012年成为大学生村官至今,已扎根基层7年多了。

201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普查,抽中了开平市龙胜镇棠安村的一条自然村。刚成为棠安村大学生村官的严嘉裕趁此机会,利用下班时间到村里走访了解,一个星期后便基本摸清自然村内80多户人的基本情况。之后,严嘉裕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上门与村民们“唠家常”,及时了解他们的近况。“学习态度很重要。当你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自然就能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做工作。”谈及工作成果,严嘉裕谦虚地说。

在江门,像严嘉裕这样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并不少见。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有深厚群众感情、有扎实文化基础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江门市实施村级干部队伍优化提升专项行动,着力“储足”,选培储备人才,构建起“多源头”储备干部库,打造出了各级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培养链条。

文/傅雅蓉方艺

图/傅雅蓉

数读

全市共补选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933名,实现农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比村委会班子成员多464名。目前,村(社区)“两委”干部平均年龄比2017年换届时降低了2岁。

江门市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1973名、村(社区)书记(主任)助理1087名,其中255名书记助理作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优化了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

通过举办“基层干部学历提高班”,投入483万元为2415名村干部圆了“大学梦”。

A

为基层队伍注入活力

培养人才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近年来,江门市紧抓基本队伍,注重“本土化”培养,着力把大学生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大学生。

一方面开展村(社区)书记(主任)助理招聘工作,保持全市“一村(社区)一大学生”的常态,多年来,江门市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1973名、村(社区)书记(主任)助理1087名。

“大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开阔很多,在做工作时会融入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创新点,能为基层工作注入活力。”严嘉裕表示。

另一方面,江门市通过举办“基层干部学历提高班”,投入483万元为2415名村干部圆了“大学梦”。如今,江门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基层干部培养路径和基层人才培养链条。

江海区外海街道乌纱村党总支副书记曾惠兰早已自学自考拿到了本科证书。得知举办“基层干部学历提高班”,她鼓励村委干部抓住机会、积极进取,目前村“两委”已有两人取得了学位证书。她认为:“多一份学历就像多了一张门票,通过参加学历提高班,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也能认识到更多新朋友,提升文化素养,也开阔了眼界。”

除了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江门市还十分重视基层队伍的管理。江门市现已建立健全了村(社区)“两委”干部任职资格由县级十五部门联审机制,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挡在门外。截至目前,江门市已调整撤换涉恶村(组)干部39名,有效净化农村干部队伍。此外,江门市还建立起了规范村(社区)“两委”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制度,对基层干部队伍进行进一步监督管理。

B

储备人才

扩充基层队伍后备力量

“按照要求,每条村都应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保证每个村(社区)有2名以上的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这是近年江门对农村储备后备力量的要求。

为扩充基层队伍后备力量,江门市开展“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和“党员人才下派计划”三大计划。“现在基本上每条村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挖掘后备干部人选,尤其是一些"两委"干部平均年龄偏大的村,提前培养,今后开展工作才能更加从容。”开平龙胜镇组织委员邓灿耀说。

据了解,“本土人才培养计划”要求镇(街)党(工)委要着眼于对内挖潜,全面掌握户籍在本村(社区)、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本乡本土人才情况,加强对本乡本土人才队伍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掌握适合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的人才资源,确定村级后备力量名单。

“本村人开展基层工作,是有一定的便利性的。一方面语言上不存在问题,和村民能够顺利交流;另一方面来说,本地人对当地居民、环境比较了解,工作上手比较快。”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党总支书记胡日强认为。

除此之外,“党员人才回乡计划”是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聘村(社区)书记(主任)助理,要求中共党员优先。而“党员人才下派计划”则是对于在“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和“党员人才回乡计划”中,确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少于2名的,镇(街)党(工)委可以从镇(街)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中,物色合适人选到村(社区)担任书记助理,作为村级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

通过“三大计划”的实施,江门各村的后备干部队伍逐渐壮大,各级党校组织的培训班上,也能经常见到他们的身影。“我们村的一名后备干部,现在已经通过选举成为了村"两委"干部。他是个退伍军人,通过我们了解了村里的变化和发展需求,他毅然放弃了在珠海的工作,回来参加家乡的建设。现在,他的工作已经走上正轨,跟我们配合也十分默契。”台山市汶村镇高朗村党委书记陈若云欣慰地说。

案例

江海区外海街道乌纱村党总支副书记曾惠兰:

团队协作才能发挥最大力量

乌纱村的公寓楼已经盖好两年多了,由于施工款的纠纷,公寓迟迟没有通电,无法居住,村民怨声载道,拿不到余款,施工方苦不堪言。没有接到任何工作交接,新上任的村委会副主任一来就面临了这个难题。乌纱村党总支副书记曾惠兰发现了他的难处,她主动请缨协助工作,将担子分摊一部到自己身上。经过两人的努力,理清了其中的关系,与施工方、村民、供电部门进行了多次协商,终于让村民住上了新房子。

村委会副主任的处境让她联想到了刚做大学生村官的自己。那时刚工作没有经验,工作时总是有些手足无措,没有人提醒也没有人帮助,甚至还会无缘无故“被安排”别人的工作。“工作没有动力,没有目标,感觉快撑不下去了。”曾惠兰这样评价当时的处境。

四年后,曾惠兰被调来乌纱村任职,2017年,她又经历了村“两委”班子的换届。正是这一次“换血”,班子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不一样了。“现在的班子优化提升了很多,大家会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理解别人的难处,工作环境完全不一样了。”曾惠兰坦言。

如今,乌纱村多了许多像曾惠兰这样主动配合同事解决棘手事件的干部。“大家都明白,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把工作做好,互相帮助,干起活来才更轻松更愉快。”曾惠兰告诉记者,现在,不忙的时候,村党总支书记还会经常组织大家交流互动,也会带着大家外出参观学习,“大家都想进步,都想帮助乌纱村发展,有共同的目标,我们的队伍也更加牢固了。”

新闻推荐

大江镇:“7+1”产城融合 城乡发展提质

大江镇红木家具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大江镇位于“中国第一侨乡”“中国电能源产业基地”———广东省台山市最北部,东与新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