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镇人大代表积极奔走 解决“顽疾” 圩镇不再逢雨必浸

江门日报 2019-06-25 08:28

大田圩街道的下水道经过疏导后,排水功能大大提升。 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奔走下,朗底河的河床整治取得良好成效。

大田镇有两条知名的过境河流——锦江和朗底河。在1998年时,这两条河的河床被抬高,当地下水道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在此后的10多年里,每逢大暴雨,这两条河的河水就会溢过两岸,下水道排水受阻,大田圩和朗底圩人民饱受水浸之苦。

为此,大田镇人大代表们深入调研,积极奔走,他们多次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问题。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筹集资金,圩镇水浸街问题得以解决,为居民生活、商户经商、游客进出营造了更好的条件。

大田圩

投入400多万元改善排水系统

大田镇大田圩居委会副主任吴悦辉表示,1998年后,每逢台风暴雨,因河道河床被抬高,河水越过堤坝流进低地势的住户,下水道未能及时排水,大量商铺、住户被淹。“水最深的地方达到1米多,家具、商品等都泡在水里,大家只能暂时停业,全力排水。”在大田镇经商多年的商户吴树浓回忆起过去,依然神情黯然。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10多年。期间,当地村居民多次向上级反映问题,但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水浸问题得不到解决。2015年,大田镇人大代表谭雪琴等人再次向政府提出解决水浸问题,政府多方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开展工程建设,改善排水系统。工程对锦江河进行清淤,挖深河床,并对福田路等主要道路的下水道进行清淤和改造。“其中,福田路的下水道由直径60厘米改建为80厘米,提升排水能力。”谭雪琴告诉记者。在福田街,记者看到,这里的住户地基都比街道高出10厘米左右。“自从下水道改造之后,水浸情况少了很多。”当地商户表示。

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大田圩完成锦江河河道清淤约2公里、下水道清淤约2公里,改建下水道约2公里,告别了过去逢雨必浸的历史。吴树浓感慨地说:“感谢政府、人大代表为我们做的实事,多年未能解决的"顽疾"终于消除了。这一届人大代表在民生工程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好,成绩值得肯定,我们没选错人!”

朗底圩

水浸街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朗底圩是恩平知名的革命老区,当地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迎来众多游客参观,加之附近的山泉湾温泉拉动,这里人气旺盛,基础建设较为完善。然而,10多年来,水浸问题同样困扰着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据悉,1998年,洪水冲入朗底河的泥沙造成了类似锦江河的“后遗症”——河水漫过河堤流入居民家中,泥沙淤积在下水道,每逢大雨,很多住户便成了“水上人家”。

日前的大雨时节,在朗底圩春恩路,记者看到,雨水通过新建的排水井快速排走。“以前,这里是水浸街的"重灾区",今年虽然降雨十分频繁,但目前为止还没出现水浸街的情况。”大田镇人大代表梁团生说。据悉,为了彻底改变朗底圩水浸街的情况,长期以来,大田镇朗底片的人大代表们多次向镇人大提出重建排水系统的提案。2015年,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答复,大田镇党委、政府、人大多次到现场察看情况,并敲定了初步的工程方案,201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资金到位,工程逐步实施。

梁团生向记者介绍,工程分三部分进行。其一,对朗底河河床进行深挖,提升河道通水能力,降低河道水位,利于下水道排水;其二,改造圩街的下水道,通过水枪等工具把恩春路约1200米的淤泥清空,还原下水道的排水功能,把中兴街原来直径仅有30厘米的下水道改为80厘米,增强排水能力;其三,进一步保证河道安全,在朗底河边新建护栏。经过对排水系统的彻底改造,朗底圩基本告别水浸街历史。当地居民吴先生告诉记者,得益于新建的排水系统,现在即使下大雨也不再担惊受怕。

大田镇人大代表们在履职过程中恪守“为人民服务”宗旨,架好群众与政府的“连心桥”,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锲而不舍,解决了困扰了当地群众10多年来的水浸问题。对于下一步工作,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将继续按照人大代表的履职要求,加强监督,做好接访,收集民意,纾解民困,在人大代表的岗位上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吴健争

新闻推荐

5月全市一手住宅库存51161套,去化约需一年 恩平库存去化周期约为17个月

5月楼市有所分化,部分项目人气、销售较好。5月江门楼市主要数据刚刚出炉:全市成交4488套,环比减少3%;全市一手住宅成交均价84...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