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 一片铜壶 岭南铜壶,现代铜艺实用之美
内嵌与外嵌壶盖的不同林清清 摄
杨飞武
伍国强
一片造贵妃壶 文木供图
一片造贵妃壶伍国强供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图/受访者供图(署名除外)
【盛世美器系列】——
从“国之重器”到“垒砌七星灶,铜壶煮三江”,自古到今,铜器就是凝聚了历代不同生活哲学的重要角色之一。
由于各地对铜器的使用习惯、文化习俗不同,现代铜器也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光是目前的国家级非遗传承技艺中,铜器在不同地区就有着不同的独特技艺传承。例如杭州的“朱府铜艺”,以溶铜铜雕闻名,掌门人朱炳仁不仅是中国铜雕领域唯一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而且以其独创的熔铜艺术,创建了中国当代十大铜建筑;在云南,有色彩绚烂无比的斑铜、少数民族民俗内涵丰富的乌铜走银;而山西大同也有因历代青铜铸造而闻名的铜器铸造业。
在岭南,尽管铜曾经是作为货币材质的一种贵金属,但务实的广东人因应岭南气候,使铜器成为生活实用器的一种。富贵官宦人家,以铜壶煮水冲茶,而济世悬壶的凉茶铺、生产食品的老字号,都喜欢用铜器盛食材。而老广州的婚嫁礼仪中,也会在婚仪中准备几件铜盆、铜筷,象征“同偕白首,早生贵子”。
“如今的老凉茶铺,都用大铜壶装凉茶,老字号莲香楼里煮莲蓉的也是铜器,就是因为在古代的岭南,气候湿热,杀菌防腐十分重要。”作为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等主办的首批21位“绝艺传人”之一,伍国强是目前仍然坚持纯手打铜器的广州市非遗传承人。而他钻研发明的3D立体捶打一片造技术,目前独步全国,引来若干学习者,但皆未有可达成者。
而现代铜器,冶炼、锻造技术都基于历代水平继续发展,为何现代铜器收藏仍属小众?艺术价值仍未充分发掘?现代铜器的收藏要点是什么?如何欣赏岭南铜器的美感与工艺价值?非遗传承的技艺,如何在当今生活中有更好的创新?本报请来岭南文化工艺美术方面的专家,进行讲解。
受访嘉宾
杨飞武
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馆长、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
伍国强
广东省首批“绝艺传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伍氏打铜”传承人
壹
【艺术渊源】
现代铜艺 多彩之姿各地不同
羊城晚报:中国的现代铜器流派众多,岭南的铜器铜艺,有何特殊的地位和技艺?
杨飞武:以我的观察,江浙一带文化底蕴比较深,所以他们比较侧重文房类的东西,例如香炉,还有溶铜建筑;云南一带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在少数民族首饰、装饰类有很多风格突出的作品。相对而言,广东人风格务实,以实用器为主,群众基础很好,小时候大户人家家里都会有铜器,促进了手打铜器的发展。
伍国强:因为岭南气候原因,广东人生活中爱用铜器,广东也很早就开始制造铜器。明清时期主要集中在开平等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后来慢慢转移到广州,集中在和平路与光复路,名曰“打铜街”,并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
羊城晚报:中国自古就有铜器,但现代铜器的制式、用途、工艺与审美,与古代铜器相比有何不同?
杨飞武:现代铜器与古代铜器是差别非常大的艺术品类。古代铜器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呈现,比较重要的艺术门类,一是作为“国之重器”的青铜器,作为礼器而存在;二是因为文化宗教信仰的交融,而形成的一个重要艺术门类:佛像。作为生活实用器的铜器,往往是皇家贵胄使用,很少在民间流行,所以民间的传承并不多。而前两类青铜器、佛像,由于收藏门槛较高,民间收藏也不多。
现代铜器是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可以说工具和技术方面都有了比古代更先进的水平,在生活中也开始常见了起来。但总体来说,反而在审美上,往往让人觉得不如老东西耐看,只见技,未见美。也许是因为成长于民间,发自于实用,缺乏自上而下的审美引领吧。
贰
【工艺探究】
“一片造”锤揲 艺术价值几许?
羊城晚报:如何欣赏现代铜壶的工艺与艺术价值?
伍国强:手打铜壶,凝结了工匠千锤百炼的温情所在。从冷冰冰的一块铜到一个茶壶,要经过锻火、切割、裁剪、弯曲、穿孔、锻打、退火、磨砺、抛光等步骤,经过十几万锤才成型一件铜壶。而且作品出炉后,还要用耐心去养色,才能养出七彩、紫红色、啡色、出血丝带等色彩。我觉得这就犹如生物的孕育过程,因而显得有生命力。我创造发明3D立体锤打铜艺,学术上叫做“一片造”,即一片铜敲成的铜壶,连壶嘴、壶盖、壶身都是一体成型无焊接,这是工艺上的难点所在,目前全国很多人来学习,但无人能达成。
谈到具体欣赏时,铜壶的器型,要肚大而浑圆,密封性好,水在壶中形成压力,壶中水才会顺势成柱状冲出壶嘴,外落水不会溅出水花,犹如一条倒挂彩虹呈现在眼前。
每一件铜壶上的锤花,也是可供鉴赏之处。因为工匠师要一个个锤印压叠打制,有质感、美感的锤花,要有规律,排列组合完美,方显千锤百炼之美。
羊城晚报:您曾经感叹过,同样是“一片造”,银器与铜器有不同的市场待遇。铜本身的材质不如银贵,但一片造手打铜壶市场价格比银壶还贵。这是否体现了一体出铜艺的技艺价值?
杨飞武:这里面原因很多。首先工艺难度上,一片造铜壶是利用铜的延展性不断煅烧打造。银与铜相比,因为硬度较低而工艺难度稍低。其次,在产业方面,全国的银匠相对要多一些,而手打铜的一片造技艺,独步全国,更加难得,物以稀为贵不奇怪。事实上,我自己也曾收藏过的银壶,在生活使用上的确不如铜壶容易保养,可见在民间,铜壶的市场接受度还是高于银壶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体系。
羊城晚报:大家都说日本铜器源于中国,现在日本的锤起铜器,也是类似的一片造捶打技艺,已经成为日本的顶级技艺之一。你们有对比过工艺的异同之处吗?你如何看这种文化交融?
伍国强:曾经有一个综艺节目介绍过日本手工铜壶,说目前国内的技艺渐渐失传,并认为广州的西关铜器仅仅是打造实用具。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其实广州还有独步全国的3D立体锤打一片造铜壶,连壶嘴和提手都无焊接。无论是成型过程还是最终作品,我都是作为一种艺术在追求。
我也去比对过日本的锤起铜器。看壶嘴对比,他们的尺寸稍宽,所以相对而言,我们的工艺难度更高。而且我们的铜壶提手也是一片造,不是后装的,我还利用力学原理设计了无需弹簧便可自动回弹的改进式卯榫结构装置。壶盖部分,我们使用的内嵌式,与日本的外嵌式不同,接缝更严密,整体造型更浑然一体。
杨飞武:铜器从中国古代流传至日本,而日本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发展至今,我觉得他们的作品可能眼界更宽一些,品种更多,在艺术上也更追求完美。包括意境上和工艺上,都在不间断地向前发展。我认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叁
【非遗创新】
非遗传承 复兴现代铜器生活味
羊城晚报:如何判断现代铜器的艺术价值?您认为现代铜壶的艺术价值,不应该只看工艺难度,更多应该落在审美价值上?现代铜壶有没有什么典型的标准器造型?
杨飞武:古代铜器,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代的铜镜,明代的宣德炉,在艺术价值和收藏市场上,现代铜器一直无法比拟。除了历史价值,他们所沉淀的审美价值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现代铜器的艺术价值判断,我认为他更多是作为非遗传统技艺的历史价值和他内涵的精神价值,千锤百炼的工匠精神,一种文脉的传承。但我认为光强调工艺难度是不足够的,还要有审美上的价值。我想跨品类互相借鉴是一个好思路。例如壶型,铜壶可以借鉴紫砂壶的传统经典壶型。其实审美的渊源和价值判断是一致的。
羊城晚报:对于现代铜艺新探索,例如手打铜器的3D立体捶打一片造,你如何看待技艺上的非遗传承新发展?
杨飞武:像这个3D捶打技术,我们也可以溯源回以前的锤揲技艺,它是有根源的新发展。我认为,保留大部分或者一部分的传统工艺,把传统技艺传承下来,但可以用新的题材,或创新一些工艺,甚至可以是材质的综合应用探索,或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让它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要创新才有生命力,永远将老东西搬过来是没有市场的。日本铜器的发展,也是它不断精益求精的一个结果。
肆
【收藏入门】
入门较易 审美优先
羊城晚报:现代铜器入门门槛是否较低?
杨飞武:古代铜器,例如青铜器与佛像,民间收藏不易。而明清铜器如香炉等,价格也在不断攀升。相对而言,既有非遗技艺又有地域特色的现代铜器,入手收藏的确鉴别难度较低,容易入门。但收藏入门,我建议还要更多从美感上面去把握。
羊城晚报:一片造的工艺,能否肉眼鉴别?
伍国强:可以。锤花纹路不仅是我们欣赏的美感来源之一,同时亦是鉴别是否手工锤打成型之关键。一片造铜壶,需要高温熔铜,再经千锤百炼,才能利用铜的延展性造型。一来,捶打过程会形成一环扣一环的鳞片状锤打痕迹,即是锤花。这是纯手工锤打铜器美感之所在。而壶嘴、壶身一体成型器,锤打的痕迹是一环扣一环的,规律而自然的。而焊接之后,复熔之后的铜,由于分子构造的改变而变脆,失去韧性,不适合再锤打,所以焊接器在接口处,难以再打造自然的锤花纹路。
新闻推荐
开平市建立百家重点企业服务制度 全面提高政府服务企业质量和水平
江门日报记者/邓少军翁丹萍为进一步落实开平市委、市政府“产业提升、城市提质、工作提效”工作主线要求,抢抓粤港澳大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