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本土红色传奇 展现先烈不屈精神
江门日报讯(记者/吕中言)江门潮连籍革命先烈、周恩来总理秘书李少石生平事迹被搬上舞台!6月12日晚,由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话剧《大义长争》,在该校大礼堂上演。该剧是根据李少石生平经历所改编的,反映了他在革命年代大义凛然的精神,让现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课。
该剧故事背景为1934年至1945年,讲述当时白色恐怖笼罩,李少石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手被打断,肺部被打坏,但他却大声吟出“死得成仁未足悲”“英雄含笑上刑场”的诗句,尽显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精神。
革命者的不屈不挠、反动派的谄媚嘴脸,江职学子们用精湛的演技,将正反面人物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现场掌声不绝于耳。现场观众李少芬同学说:“这部话剧带我们重温尘封了大半个世纪的红色传奇。整个故事非常紧凑,不拖沓。演员的表演功底也不错,让我在感受到话剧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对革命历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看完话剧,让我们更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该话剧男一号兼导演余海源同学告诉记者:“为了演绎李少石,我不但详细查阅了他的生平资料,也找到了与他原型比较接近的人物彭湃。在一个月内,我看电视剧《彭湃》三遍,通过影视作品揣摩演绎方式,感受那个血雨腥风年代英雄人物的喜怒哀乐。”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黄伟亮老师是该剧的编剧,谈及创作背景,他回忆说:“2014年的一个早晨,我被院劳动文化园的一块石头深深吸引住,石头上刻有毛主席的题词: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毛主席一生为多少个革命者题过词呢?屈指可数!再看看石刻上的文字介绍,竟发现李少石是江门潮连人。我迅速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他真是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后来经历了整整几年的幕后努力,才有了今晚的《大义长争》,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背后都离不开上百甚至上千次的练习,我为学生们感到骄傲。”
新闻推荐
梁莉和她的新疆学生们。江门日报《青苹果》校园专刊C04版是青苹果小记者与新疆小伙伴的对话。互通书信的青苹果小记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