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须警惕“后高考”综合征

江门日报 2019-06-17 09:02

供图/付业兴/视觉中国 医学指导 任小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善于运用中医脏腑辨证、气血辩证、天人相应、五运六气理论进行中医体质辩证、健康调养、美容养生。 欧阳兆忠: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南方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从事临床急救医学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内外科急危重症急救;擅长急性中毒、呼吸衰竭、脓毒血症和多脏器衰竭救治。 杨思思: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临床医师、医学心理学硕士、国家咨询师。擅长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诊疗,以及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等心理问题的治疗。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寒窗苦读多年的考生们终于“解放”了。从高度紧张到突然松弛,有不少考生开启“自我放飞”模式,放纵玩乐,也有部分考生停留在高考的氛围之中难以自拔,而抑郁、失眠、焦虑。以上都是“后高考”综合征的表现,对此,专家提醒,考生高考后要科学合理地规划高考后生活,进行适量的运动或者培养兴趣爱好,可以帮助考生更快地调整心态。

江门日报记者陈倩婷

作息不规律易降低免疫力

高考后,考生们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压抑多年的玩性终于得到释放,看影碟、打游戏、上网聊天、蹦迪、唱K等,都被安排上日程,甚至通宵达旦。也有考生成天埋头大睡,恶补睡眠,还有的暴饮暴食,把高考前不敢吃的汉堡、雪糕、冷饮、火锅等,都吃了个遍。对此,专家提醒考生应控制这类行为,不规律的生活作息,身体会一下子难以适应,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任小红表示,考生高考前学习很紧张,久坐、久视、少运动,会导致脾虚气滞、胃脘胀闷,而巨大的精神压力,又会造成肝气郁滞、肝火盛。如果高考后,考生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出现胃痛、喉咙痛等症状。长期下去,会导致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建议考生高考后还是要合理安排休息与户外活动。

家长不宜给考生大量进补

长时间、高负荷的学习,会给考生身体带来一定的损耗,有的会出现肠胃不适、头痛、眼睛干涩等,因此不少家长在高考后会给孩子“进补”。对此,任小红提醒,家长给孩子补身体,要注重营养搭配,与四季节气相适应。现在是盛夏,空气闷热、湿热,正是心火旺的季节,家长不宜给孩子大补。

那么,高考后,家长应该怎么正确给孩子调理身体?任小红建议,天气湿闷会加重脾、胃的不舒服,导致疲劳乏力、胃口差。家长在给考生煲汤时,应以健脾益胃去湿为主。“茯苓、扁豆、陈皮等食材,具有健脾益胃功效。在这些食材的基础上,可根据考生身体状况进行搭配,如脾虚、感觉成天疲劳乏力的,可加入淮山补气;湿气重的,可加入五指毛桃去湿;脾虚、湿气重又燥热的,可加入冬瓜、红萝卜、马蹄等清热;眼睛干涩、不舒服的,可适量加入枸杞、菊花。不过,要注意的是,菊花性寒凉,女生不宜过量饮用;兴奋、失眠的,可加入莲子、百合养心、养神。”任小红说。

任小红提醒,任何食材都不能过量服用,应根据季节、天气以及考生的身体状况,适时做出调整。“现在人们对养生有着这样一个误区:什么东西有益,就长期吃。其实长期服用某一种食材,会打破身体的平衡关系,如每天泡党参喝,会导致肝火、心火旺盛等,所以家长给孩子进补要适度。

适量运动有益身心健康

高考期间久坐、缺乏锻炼,导致部分考生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酸背痛。对此,江门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欧阳兆忠表示,高考后,考生应进行适量的锻炼,这样可缓解腰酸背痛症状,让身体机能逐渐得到恢复,而且运动还能帮助考生调节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

那么,在运动的过程中,考生应该注意什么?欧阳兆忠说:“高考后,考生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考虑竞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每天运动时长保持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拉伸运动,避免运动受伤。运动后切忌马上大量补水、喝冷冻和高糖饮料。也不宜洗冷水澡,宜喝温开水。现在正值夏天,建议考生早上或晚上进行户外活动,以免中暑。”

家长要多关注

考生的情绪变化

高考后,考生们普遍失去目标,做事缺乏目的性,甚至会因此而感到空虚、迷茫。专家建议,家长在这段“真空”时段不要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很多考生以为考完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填报志愿与考试同等重要。如果不趁着考后的一段时间去了解相关院校及专业,待高考成绩出来后,就会进入焦灼状态。

“高考过后放松要适当。家长和考生对劳逸结合有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近段时间学习、工作比较辛苦,放松休息就是不用消耗脑力,拼命地补眠、玩乐。其实所谓的休息,不是靠睡觉就能恢复的。相反,适量的体育运动,动静交替,让休息的时间过得充实,人的心情会更加愉悦。”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医师、心理咨询师杨思思说。

此外,有不少考生陷入从考前紧张转到担忧考试成绩的焦虑状态。“考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自己。当期望与现实不对等时,心理会产生落差,此时就会出现情绪问题。多数考生考完之后会选择短暂的放松,通过外出旅行或者其他娱乐方式,让自己先不去想成绩的问题,但有的考生不能自我调节,就会出现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失眠、暴躁等。”杨思思说。

那么,应该如何缓解考生在成绩公布前的焦虑?杨思思建议,越是精神紧张的时候,考生越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这样才能面对巨大的压力。作为家长,应该多关注考生的情绪变化,不要对孩子施加压力,多与孩子沟通,并提前为成绩公布后的志愿填报,做好准备工作,让孩子感到有安全感,缓解其焦虑情绪。

最后,杨思思提醒家长,当孩子出现以下状况时,应尽早到相关医院寻求专业治疗:

1、情绪不稳定。本来性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不爱搭理人,不出去进行社交活动,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回避家长;

2、茶饭不思,失眠,经常哭泣;

3、经常表露出愧疚、自责情绪,多次跟父母说“对不起”“没有考好,愧对你们”等话语,表现悲观。

新闻推荐

20万追梦人,共绘中国梦 2019“百旺杯”华语手抄报大赛总决赛入围名单公布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蒋隽通讯员蔡志胜近日,备受关注的2019“百旺杯”华语手抄报大赛暨羊城晚报第24届手抄报创作大赛初赛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