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争创国家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明年实现县级非遗综合展示分馆全覆盖
江门举办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图为非遗节目展演。戴惠甜摄
“学习冈州古琴,既需要兴趣也需要耐心……”近日,在江门市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中,新会区景堂图书馆馆长袁梅梅很忙。在现场,不断有学生和游客咨询、弹奏体验冈州古琴,袁梅梅负责讲解和传授简单的弹奏技巧。“冈州古琴很受欢迎,有的孩子体验之后还想深入学习!”
近年来,随着江门不断加强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包括冈州古琴在内的137项非遗,早已成为侨乡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并愿意参与非遗传承。在这样的基础上,2017年,江门成功创建省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未来两年,江门将争取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保护和培养中实现非遗项目当代传承;在展示展演中展现非遗文化无限魅力;在相加和相融中推动非遗文化创新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戴惠甜
新的非遗工作站
作为著名的侨乡,江门的非遗资源丰富。目前,全市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37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22个。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16人,市级42人。现有省级传承基地5个,生产保护基地3个,非遗研究基地2个。
“过去,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淡薄,一度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利用、轻管理"的现象。”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就导致部分传承人和单位注重非遗名录申报工作,具体的保护传承工作落实不到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江门做出了不少探索。不仅注重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认定、资料整理建档保存,同时,通过举办非遗展示展演系列活动、组织非遗技艺培训班和进校园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代表传承人进行传承活动,建立后备传承人档案,进行跟踪培养。
在今年江门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江门还设立蓬江区荷塘镇荷塘纱龙总会、中国宫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等10个非遗工作站,提高非遗传承能力,扩大传承人群。10个工作站涉及多个非遗项目,如建宇轩古典家具非遗工作站、臻珑阁古典家具非遗工作站均涉及新会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开平仓东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中心涉及开平民歌、古琴、灰雕、镇濠泥鸡等。
“市民见到非遗工作站的牌子就知道这里可以了解学习宫灯技艺。”广东省非遗项目江门东艺宫灯代表性传承人李仰东是相关工作站的负责人之一。李仰东认为,有了工作站的平台,传承人可以和市民面对面交流,扩大传承。下一步,李仰东将加强对江门宫灯制作工艺和玻璃画艺术成果及灯谜文学的研究,并通过工作站进行展示和交流。
非遗项目引来年轻人
“爸爸,我们可以设计用纸做简易宫灯,让更多的市民朋友可以现场体验动手制作宫灯。”6月初,李仰东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利用暑假回到江门,为推广宫灯技艺出谋献策。最终,儿子的建议为李仰东打开新的思路。
在江门市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现场,李仰东准备了简单的纸质材料,供前来参观的游客制作简易宫灯。和精致的传统宫灯不一样,纸制的简易宫灯小巧,方便制作,受到游客的欢迎。“年轻人的思维活跃,儿子的建议给了我很大启发!”李仰东开心地说。
记者从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此前,有的非物遗项目与现代生活相距太远或为当代人思想不能接受,传承很困难;一些非遗项目更存在因代表性传承人年纪大而面临濒危的困境。
如今,这一局面正在逐步改变。随着江门全面推进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项目的传承中。今年23岁的梁根华就是其中之一。“我学茶坑石雕刻只学了6年,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在一个摊位前,梁根华拿着雕刻刀专注地琢磨自己的作品,一串由茶坑石雕成的栩栩如生的葡萄已经初显模样。
尽管是土生土长的恩平人,梁根华最初却不了解茶坑石雕刻。“从不知道这种雕刻技艺竟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梁根华说。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梁根华找到了茶坑石雕刻技艺传承人林志明,拜师学习茶坑石雕刻。
2018年,恩平市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那吉中心小学开设茶坑石雕刻技艺培训班,梁根华便常常跟着师傅林志明为学生上课。梁根华说,“希望有一天,他们能把茶坑石雕刻技艺传承、推广到更远的地方,擦亮家乡的文化品牌。”
近年来,江门的非遗项目都不同程度地走进校园。其中不少项目更是长期地和当地的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像鹤山的咏春拳,已成为全市33所中小学课间健身操,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色教育方式。
更多的学生将有机会了解、接触、体验非遗文化。目前,江门已启动“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各市将组织多项精彩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使宝贵的非遗项目后继有人,生生不息。根据安排,最早启动的“非遗进校园巡展”将于下半年走进江门开放大学等学校。
从“相加”走向“相融”
端午假期,在古兜温泉度假村,李小姐和家人欣赏完精彩的非遗展演,还可以在景区买到五邑特色的非遗精品。“在景区可以看到精彩的节目,还可以让小朋友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不错。”李小姐说。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汤惠红介绍,今年,江门首次组织非遗项目进景区,是江门推动文旅融合的一大举措,对江门创建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旅游实验区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文旅融合,江门早已做出不少尝试,在传统节日举办非遗项目的展示活动。如江海的礼乐龙舟,鹤山的三夹腾龙,新会的三江游龙、司前金龙在每年端午节都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吸引大批港澳及海外乡亲前来观看。
今后,江门还要在相加和相融中推动非遗文化创新发展。汤惠红表示,今后,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节庆日等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的非遗意识,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总方针,实现各方力量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发展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创新型地发展。
同时,针对江门非遗文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江门还将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使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使非遗项目从和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满足群众的需求,让非遗项目走出“深闺”,面向社会,走进学校、社区、农村,以更贴近时代和现实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
此外,各类专题展示馆的建设也将助推文旅融合。据悉,江门将尽快启动2000平方米的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馆立项论证、选址建设工作;推进县级非遗展示馆建设,争取2020年底前,实现各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分馆全覆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基地建设各类非遗专题展示馆和传习所,争取2021年底前非遗专题展示馆和传习所数量有较大的提升。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娄丹)广东省教育厅日前公布了2016—2018年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认定结果,江门市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