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不活 不破不立 新会区大鳌镇东风村“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启示

江门日报 2019-06-10 08:02

5月30日中午,伴随着瓢泼的“龙舟水”,新会区大鳌镇东风村拆违的机械声终于停了下来,“豁然开朗”的村子,犹如接受过洗礼的新生儿,历经阵痛,走向新生。自此,该村在全镇率先实现“涉河零违建”目标。

作为盛名在外的水乡,东风村约一半村民临河而居,254户人家,涉河违建高达145宗。两岸违建夹逼之下的大滘河,一方面河道急剧收窄,一方面深受厨厕直排的污水之害。

大鳌是江门最大的江心岛镇,东风村的涉河违建,只是该镇17个村(社区)的缩影。从1月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到5月率先清零,东风村给自己创造了一次重生的机会,也给大鳌乃至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一个“违建体量大,拆除零纠纷”的样板。

“不破不立,大鳌有必要面对一次阵痛。”该镇党委书记叶长新的一句话,代表了东风村干部群众求破局谋发展的共识。对儿时水乡生态的怀念,对美丽乡村蓝图的憧憬,激发着东风村干部群众“拆出一个未来”的激情。江门日报记者/钟珍玲

机不可失

调查:

东风人世代依水而居,靠水吃水,是水产养殖界的“扛把子”,也是美丽新水乡的代表。从喧闹的都市乍至东风,那种小桥流水的韵致,那种零距离亲水而居的风情,总能让人心生艳羡。

这样的美,却远不及旧时。“上世纪70年代,河道就是我们的交通要道,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码头,栓着小船,每天来来往往。我们还可以在河里抓鱼嬉戏呢!”帮人看守工厂的村民周有根,在西江滩涂的违建房住了很多年,直到“河湖清四乱”行动后没地方住,才搬回家住;看到村里也开始拆了,他没有过多可惜拆掉的房子,而是由此怀念起儿时的东风。

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长玲,也有着一名80后对村子美好的记忆:“以前我们连收稻谷,都是用船走大滘河运的。”

后来,因为疏于管理,村民为了一己之便利,沿着河边争相无证搭建,迅速侵吞着本不宽敞的河道。据统计,该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前,涉河违建蔓延总长近2公里。

积重难返的违建不仅影响了居住环境,更锁住了乡村振兴的脚步。因为独特的水乡资源,东风被列为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的主体村。以此为契机,村“两委”积极谋划,描绘了令人振奋的蓝图。然而,一批批投资商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因为与水乡风情剪不断理还乱的,是令人却步的大量涉河违建。

“不是没有规划,也不是无人问津,但密密麻麻的违建,把投资挡在村外。”东风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曹乃付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东风村集体收入虽然还不错,但来源过于依靠养殖业,抗风险能力非常弱。”他坦言,从体量上看,东风村拆违难度,在全市都数得上。但是,村集体经济的结构性风险,以及村民富起来后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坚定了村干部迎难而上的决心。恰逢此时,全市吹响了人居环境整治的乡村振兴号角,此时不干,更待何时?

观察: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代表的乡村振兴战略,可将乡村培育为新的增长极。在此背景下,东风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敢于向积重难返的违建困局开刀,足见担当。事实证明,世间事,就怕认真二字,只要动真格,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到半年时间,东风村实现全村整治,向“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修复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1234”开路

调查:

为什么东风村的拆违能如此和谐、顺利地推进?

东风村的违建,多为村民生活必备用房,如厨房、厕所、车库、杂物房等,是基本的生活刚需和不可忽视的“不动产”,这与其他地方的违建多为生产性、增值性物业很不相同。但截至5月底全面完成拆违目标,该村共“三清理”105处、“三拆除”145宗、“三整治”22宗,且零纠纷,零投诉……这份成绩单,暗含了对全市“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两条有益启示:

第一,是产业兴旺背景下的生活富足,给了东风村村民“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底气。2018年,该村以虾塘发包和渡口营运为支柱,实现集体收入740万元;村民也多在家靠养虾致富,98%的村民留在村里生活,成就了难得一见的“实心”村。得益于这样的实力,该村在新会区第一个推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镇第一个建起高标准文体广场,第一个打造河道夜景灯光工程,也是全镇率先建起车站并开通班车的村。村“两委”潜心为民、创富带富的努力得到村民认同。

第二,镇、村干部做工作时,始终坚持“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还河于水利,主客共享”,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就不怕群众“刁难”。同时,他们还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用该镇镇长梁铭深的话说,就是要坚持“1234工作法”——一个“核心+”,即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筑牢群众基础,合力打好“核心+群众”牌;两条底线——坚持拆违一视同仁、一概不补偿底线,坚持所有违建一律拆除底线;三个先行——舆论先行、成熟河段路段先行、党员干部先行;四个提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改变群众生活陋习,倡导和谐家庭、和睦乡邻,促民风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感;修复一河两岸美丽景观,让产业振兴惠及群众,提升群众获得感;开展隐患大排查,让群众安居乐业,提升群众安全感;村“两委”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获得群众好评,提升群众满意度。

观察:这两条启示,说到底就是处理好了利益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在基层财政普遍捉襟见肘的现实条件下,花小钱也能办大事。反过来,如果习惯了等靠要,就会贻误战机。

“拆”出希望

调查:

“拆了违建,东风的河道风光看起来还真不错。希望后期建设尽快跟上。”每次拆违,村民吴长胜都会过来围观,他一直非常关注村里“三清三拆三整治”进度,也道出了村民的心声,“拆只是一个好的开始,最期待的还是随后的建设。”

吴长胜是地道的农民,也是村委会干部,对于清拆后的前景,他比一般村民看得更透:“如果村里环境好了,乡村旅游搞起来了,我还真想做做民宿和餐饮业,多条出路当然是好的。重要的是发展多元化之后,年轻一代有更多选择,就更愿意在家创业发展。”

清拆,拆出了精气神;清拆,拆掉的不只是违建,还有挡住村民发展眼界的心理高墙。随着一河两岸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村民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多,信心越来越足。经济型酒店、家庭民宿等业态,已零星冒了出来。村民出行通畅度、停车便利性、屋前开阔性,都有了显著提升。

作为村“两委”的班长,黄长玲对人居环境整治所酝酿的发展机遇,认识得很深刻:“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根据大鳌镇整体规划,全镇将花三至五年时间,对镇内涉河、涉水、涉路违建进行集中整治,修复大鳌一河两岸美丽风景。依据这一目标,我们东风村也要以大湾区思维科学布局,要不等不靠,一马当先,抢占先机。眼下,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搞好环境基础、招商引资;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东风村多元发展新格局,建设和美水乡,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清拆,也拆出了希望。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全国知名商家闻讯而来,东风村的干部,也像模像样地谈起了动辄几个亿的项目。比如已初具成效的东风生态园,尽管游客尚少,但嗅觉灵敏的投资商总是走在游客之前,仅5月份,东风村就接待了三拨较具实力的投资考察团。

观察:变则通,这句话形容东风村,再合适不过了。短暂的拆违阵痛之后,东风村已逐渐显现全盘皆活的生机。一个“拆”字,锤炼了“两委”队伍,树立了党组织统筹推动基层发展的良好形象,团结教育了村民,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天时、地利、人和,几种因素共同发力的东风村,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新闻推荐

端午节期间 天气总体平稳

江门日报讯(记者/张奕维)近日,新会区降雨频繁,目前,“龙舟水”仅过三分之一时间,新会区累积雨量已达到历年雨量均值的7成(新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