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正式实施,恩平簕菜打破深度开发利用瓶颈 摆脱野菜身份 产业发展有了更多可能
日前,《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簕菜及干制品》宣贯会在恩平市召开,这是继去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该标准后的第一次宣贯活动,标志着《标准》正式实施,恩平簕菜及干制品终于获得市场准入的“身份证”,成为可以按标准生产和深加工的食品。而《标准》也是省内第一个国家批准立项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这将打破簕菜不能深度开发利用的瓶颈,进一步统一簕菜生产标准,对簕菜产业的发展和食品资源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恩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余汉忠说。
拥有“身份”后簕菜产业前景广阔
“食品安全标准”一直以来都是恩平簕菜发展的“拦路虎”,近年来,恩平农业农村局开展了研究制订簕菜茶生产标准工作,并尝试申办簕菜系列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和簕菜茶QS认证,但由于簕菜尚未通过国家、省乃至地方食品安全标准,也尚未列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QS认证的食品目录,只是作为一种恩平民间山野菜食用,属于新资源食品,这是恩平簕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直以来,簕菜鲜品乃至茶制品广受到本地市民和旅客的青睐,但受制于食品安全标准,产业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从2013年开始,恩平市委市政府、恩平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与五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相关企业联合研发簕菜系列产品,已初步形成簕菜胶囊、功能化妆品、簕菜凉茶等产品的研发报告,并着手启动簕菜及干制品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申请,为簕菜“正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另一方面,《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也明确提出,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设开平马冈鹅、恩平簕菜等36个特色产业。在此背景之下,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簕菜及干制品》从2018年11月1日发布,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对簕菜有明确的规定:形态上无腐烂,应具有正常的绿色至黄绿色色泽,气味上应为微苦、无霉味、无异味。簕菜干制品应为灰绿色至褐绿色,形态上除了无霉变还应为无结块现象,每日推荐使用量应少于4.8克。同时规定,簕菜产品的标签与说明书中应标注孕妇和婴幼儿不宜食用。
“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就是在没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时候,由省的卫生行政部门来颁布实施我们地方的食品安全标准,这个标准颁布以后就意味着簕菜可以从野菜真正变成蔬菜,能够符合国家管理规定的蔬菜,可以用它来做一些其他的食品加工。”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副院长、博士李冬利表示,簕菜参照国家食品安全法,《标准》实施后簕菜可作为一种地方特色食品,把簕菜作为一种食品加工原料做成其他的一种产品,可以在商场及市面上公开销售,不再需要打食品销售的“擦边球”。“就是有了标准以后才能做这个事情,是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使簕菜变成蔬菜,使地方特色食品变成商品。”李冬利说。
李冬利还指出,有了《标准》以后,企业可以对簕菜进行更多的产品创新,对当地农村经济和农户发展是非常好的机会,面对的市场更大,不只局限于恩平或者江门地区。“这是精准的乡村振兴战略,产品合法了,有更广阔的市场的了,对公司和当地经济都有促进作用。”
种植面积扩大簕菜成农户致富“法宝”
恩平簕菜早期主要以簕菜汤而闻名。根据恩平地方志记载,从1979年就开始记载簕菜可以作为一种食材用于烹饪。簕菜是当地特色美食,茶楼酒馆以簕菜的芽梢嫩叶做出的菜式,品种繁多,常见的有“本地鲫鱼簕菜汤”“豆鼓蒜子簕菜汤”“簕菜肉粒炒蛋花”等。
簕菜在恩平民间虽早有食用历史,但簕菜产业真正进入公众视野,产业链发展逐步延伸发展还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
恩平市雪荘茶厂作为恩平最早一批规模种植簕菜企业,其创始人李雪荘从1998年便开始移栽野生簕菜,经过20年的发展,到如今开发了簕菜茶、簕菜干、簕菜粉等多种产品。在雪荘茶厂打响簕菜种植“头炮”后,簕菜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恩平已有“大人山”“响山”“黄亚山”“锦云恩州”“石头村”等多个簕菜茶注册商标,有5大企业和3大合作社支撑,多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也获得相关发明专利,以及“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岭南十大养生特产”“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江门优秀旅游商品”“江门十佳农土特产品”“江门第四届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等荣誉。2015年恩平簕菜更成功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现在,簕菜不仅作为老百姓餐桌上的菜肴,也是农民致富的“法宝”。以恩平市雪荘茶厂为例,在2007年企业与种植户一起创办大人山簕菜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超过300户农户发展簕菜种植,帮助400多名贫困户解决生活难题。
“我以前打散工收入不稳定也不多,现在加入合作社种簕菜,收入不错、也稳定。”合作社社员杨旺从2007年加入合作社至今已十多年,今年他承包了7亩地种植簕菜,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到六七万元。
★声音
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副院长、博士李冬利:
新产业发展需要沉淀
李冬利认为,《标准》是恩平簕菜发展的新起点,簕菜系列产品市场将得以扩展,实现全国各地及海外的销售流通,整体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李冬利认为,纵观簕菜的发展历史,在产品属性、产业发展、地域要求方面与新会陈皮具有相似性,均有很强的地域性。但目前簕菜是一个新产业,规模不大,如何利用好《标准》发布的机会,关注未来的商机,引入规模化企业对簕菜进行研发和创新开发,是一种好的发展途径,“可以借鉴陈皮的发展历程,但簕菜发展还是需要沉淀,它有药用价值,在一些植物图鉴上也有历史记载,但产业还需要引导和扶持,才能有望成为当地的农产品佳话”。
全国劳动模范、东莞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联合创始人王志明:
做好基地标准化输出不断扩大市场
王志明自1994年以来就一直从事蔬菜种植、流通、加工、配送等生产经营,有着丰富的农产品品牌经营经验和先进营销理念。他表示,恩平簕菜通过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有更大的产业舒展空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能够让农村看到未来。“农民要有价值有未来他们才会留在农村,如果单纯地有土地,没产业没人干活是做不了的,所以产业有未来,也需要农村带头人去配合政府,一起合力,打造产业,到后来也是解决农民去留的问题。”他说。
王志明表示,《标准》实施对簕菜产业是巨大的政策支持,有了簕菜作为“先例”,对将来地方打造产业特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输入了新鲜血液。“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后,往后的特色农产品就很好操作,有经验借鉴。”王志明海了解到,当前恩城街道计划建设簕菜文化创意园,形成产业集聚化,对此,王志明表示支持赞同,并提出了有益建议。
首先是要形成当地的农产品文化,王志明指出,文化是带不去搬不走的,一旦形成当地专属的农产品文化,那么这种文化就只能属于恩平,这对“三农”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其次,要打造基地标准化,而并不是只针对簕菜设立标准化,而是建立符合标准化的产业基地,利用基地作为对外输出产品的标准,“产品要想走的更远,而不仅局限于江门、恩平,是需要做到基地标准化输出,因为许多国家的消费者只认可产业基地的标准化,就例如消费名牌产品,消费者会认为,我们的基地标准化很好,产品固然也很好”。
王志明还指出,要对簕菜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引导消费,打造一二三产业,利用线上推广,线下销售点和网店布局,打通产品流通性,形成簕菜食用文化,对簕菜产业会有良性促进作用。
中国乡村自媒体人、湖南农业大学特聘首席主讲吕不白:
善用媒体打造品牌
吕不白认为,现在的商业环境跟以往有着很大的变化,在信息网络时代,要善于用好传播和媒体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恩平簕菜虽然发展时间短,但要抓住核心优势,讲好产品故事,寻找产品的差异化,就会有机会撬动媒体的资源,用媒体作为打造品牌的“利器”。
“一切皆传播,传播带来认知,认知产生关系,关系衍生交易,涉农创业者一定要用IP化打法来做,IP的特点就是要自带病毒式流量,IP式的定位一定要有亮点,有温度的定位。”吕不白认为,农村农业发展慢其实就是信息不透明,资源不配费,缺乏资源整合、构建平台和信息灵通的创业者,所以恩平簕菜能够有做文化产业园的构思就能够形成发展。“三农很难像其他产品一样去借鉴复制,因为农村农业缺乏配套,首要劳动力是人,所以不只是农民,还要有高认知、懂农民、懂产品、有感情的人才能把有血有肉的内容带进来做。”吕不白说。
图/文江门日报记者周晓营(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恩城街道米仓村委会白沙水村迎来第一场越野赛。吴健争摄开栏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