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导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江门日报 2019-05-08 08:14

作为教师,不能只借助单篇课文给学生上分析课,停留在一问一答的机械学习模式上。我们迫切要做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蓬江区丹灶小学李雪亮

纵观时下的语文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是教师的不变追求。作为教师,不能只借助单篇课文给学生上分析课,停留在一问一答的机械学习模式上。我们迫切要做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导学案如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的话,学生学习语文将成为轻松愉悦的事。

目标引导,让学生学有所依

导学案中,导是引领。导学案之导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学生学习的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反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学有所依。每节课应掌握哪些重点知识,形成哪些能力,掌握哪种方法,都必须在导学案中显示出来。在导学案设计之初,必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目标应全方位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需求,做到难易适中、张弛有度。以一节课的导学案为例,我通常将其分为基础篇、句型篇、段落篇、拓展篇,所设计的题型都遵循语文教学的八字法——“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语文课就要用语文“听、说、读、写”手段,来解决语文“字、词、句、篇”问题。要充分挖掘文本中要掌握的字词、句子特色、段落特点等,把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自行通过预习、理解、体会,在思考的过程中,一步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学能力。

在问中学,在学中问

学中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计导学案时,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要有针对性,从问题设置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进而能通过探究、解答、生成,最后达成学习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乡下人家》中这段话:“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我设置了以下问题:1、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你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哪个词语触动了你;2、把文中写地点方位,景物数量、形状、颜色,以及这种景物具有代表性动态的词句找出来;3、用文字勾画一幅景物图。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如何用语言营造画面感,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语言的美,并学以致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

学中解疑

在教学设计中突破重点难点,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导学案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突破重点难点,通过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在引导学生整体领悟课文并拼读完重点语句后,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写出以前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文;2、体会诗文中梅花的外形特点以及内在品格;3、梅花是什么品格的化身?4、文中借什么比喻什么?5、如果把自己比作花,你最想成为什么品格的花?6、用这样的方法写一种花(人)的品格。通过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入进行,学生脑海里已经把梅花的精神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了然于胸。

学中生疑

好的导学案,必须有向课外延伸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思考有深度的问题,挖掘文本以外的知识。在《扁鹊治病》中,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寓意,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蔡恒公临死前会说些什么?请写出蔡桓公的动作、神态、语言。

我引导学生从蔡恒公的角度,体验与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故事的寓意,又能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唤起学生心中的悲悯、同情,以及对生命的珍视。语言智慧由慈悲之心而生,具有言由心生、情语交融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钻研教材,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导学案,在课堂上贯穿学习为主题的教学原则加以创造性地使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扎扎实实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新闻推荐

区人社局启动政策宣讲系列活动 暖企业 促发展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晴晴通讯员/余慎仪)昨日,蓬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棠下镇举办了“暖企业、促发展,蓬江人社在行动”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