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抗抗来穗分享文学人生:我的名字带有时代烙印 也透着一股顽强劲儿

南方都市报 2019-05-07 10:33

张抗抗在广州图书馆与读者见面。

南都讯记者董晓妍尹来实习生梁嘉慧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她与大学擦肩而过,举身奔赴北大荒,却从未放弃心中的“北极光”,始终追逐文学梦。八年后,她重返校园,当上了职业作家,也走上了仕途。“其实根本没什么‘假如’,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重新设计。当你从小女孩终于长成一个女人时,遗憾会让我们更珍惜生命。”

近日,受广东人民出版社邀约,著名作家张抗抗来到广州图书馆,举办《张抗抗文学回忆录》新书分享会,和现场的市民和书迷分享自己的文学人生,从儿时经历到知青岁月,从生活态度到文学现象,一一道来。

从小培养文学兴趣

张抗抗祖籍广东江门,1950年生于杭州,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杭州,张抗抗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也是在这里,她迈出了文学的第一步。“我在文学上算不上有天赋,只是从小慢慢积累文学兴趣而已。”

张抗抗的父母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成长的知识分子和进步“文青”,家庭阅读氛围浓厚,从小她就对文学兴趣浓厚,加上那个年代苏联文学颇受推崇,张抗抗很早就开始读普希金和屠格涅夫。那时每到夏天,张抗抗最快乐的事便是买很多书,在地上铺上凉席,将书堆放在上面,为自己造一片遨游的书海,“我对文学的兴趣是从阅读开始的,能不能成为作家那都是后话了。”

时至今日,张抗抗依然保持阅读的习惯,“你读过的书,在当时并不会有什么立马可见的影响,但是它会慢慢滋养你,让你成为一个丰富的人,有辨别好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生命的某个瞬间,可能突然就起了化学作用。”

“很多人的写作都是从作文开始的,我也不例外。”张抗抗开始接触写作的时间较早,从小就喜欢写作文、写日记,加上文笔也不错,常常得到语文老师的赞许和鼓励,便慢慢坚持了下来。

张抗抗的文学经历深受母亲影响,“母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母亲青年时代在上海,写过一些文笔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出版过一本小册子,但解放以后就停笔了,说起这段往事张抗抗仍感可惜。1961年小学五年级时,张抗抗第一次发表了习作———“五彩的墙壁”,母亲还为这篇习作进行了辅导,《少年文艺》编辑认为“很有生活气息”。

后来张抗抗去北大荒下乡后,每次回杭州探亲,母亲也会想办法偷偷帮她借欧美的经典文学作品。

从西子湖到北大荒

张抗抗出生时正值抗美援朝,国内革命热情高涨,张抗抗的父母便给她取名“抗美”,但母亲很快发现,这个名字重名率很高,便把美字去掉了,直接顺排下去叫“抗抗”。“我的名字其实带着时代烙印的,”张抗抗笑言,“对我而言也非常有意义,透着一股顽强的抗争精神。”

带着这股精神,1969年春天,为了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她毅然离开了生活19年的故乡杭州,背着简单的行李和几本世界文学名著,踏上了开往北大荒的知青专列。火车开了三天三夜,一路上走走停停,最终到达黑龙江省鹤立河农场,在那里一待就是8年。

“我是带着文学的梦想去北大荒的。”可当张抗抗到了冰天雪地的黑龙江,才真正体会到现实与童话之间的距离,北方的自然风貌和秀丽的江南大不相同。“去了北大荒以后,我即使开始写作的时候,也不敢想‘我要成为一个作家’,因为那个时候,‘作家’这个词已经没有了,绝对已经没有这样的梦想了———连梦想都破灭了,只剩下对文学近于虔诚的热爱。”

北大荒农场环境恶劣、物质匮乏,知青们都是趴在炕沿上写字,写久了就会腰酸腿麻。但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张抗抗也依然延续着自己的文学梦。当时,她除了给家人写信,还要记笔记、学习写作。慢慢地,她开始发表一些小文章,到了1975年,她写了一部知青小说,也是她的长篇处女作———《分界线》,在当时有不错的反响。

1977年张抗抗争取到了一个重返校园的机会,离开了满载她的青春的农场,到哈尔滨读书。“重新坐在教室里,看着黑板的时候,一下子眼泪就上来了,我觉得这就是我等待已久的,我渴望学习。”

1979年,从艺术学校毕业时,黑龙江省文联和作协都已恢复,在父母的支持下,张抗抗留在哈尔滨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在29岁那年成为了黑龙江省作协最年轻的专业作家。

用文字记录历史

张抗抗在回忆录中写道:“历史拒绝遗忘。文学是拒绝遗忘的最好方式。”从1961年那篇“处女作”算起,时至今日,张抗抗已经笔耕不辍51年,一路上,她始终肩负着那份历史责任感,在文学领域不断探索,追求在岁月中历久弥新的好文字。“写作已是我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不想让自己的创作风格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或过早定型,更不能容忍内容与形式的重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张抗抗已有了文体创新的自觉。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和末期创作的多部中短篇小说,如《因陀罗的网》《沙暴》《斜厦》《残忍》《银河》等,都在寻求叙事方式和语言的变化和创新。“语言是被创造的,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我始终认为我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一个作家。”张抗抗的著作极具时代特色,关注人性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女性观。讲述八十年代人个性觉醒的《北极光》、对“红色时期”进行革命反思的《赤彤丹朱》、关注当代女性特征的《作女》……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让她成了几代人共同的读书记忆。

在谈及如何平衡作者和市场时,张抗抗表示,比起顺应市场,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引导市场,这也是作家应该背负的一种社会责任感。问及未来的创作计划时,张抗抗笑答自己还会继续坚持创作,“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出版。”

采写:南都记者董晓妍尹来

实习生梁嘉慧

摄影:南都记者谭庆驹

新闻推荐

江门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推动健康养老体系建设

江门日报讯(记者/谌磊通讯员/林丽欣)日前,市政协提案委与市老年学学会围绕健康养老体系建设召开座谈会,市政协副主席任安良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