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葵艺作品亮相北京世园会《葵风映粤》是江门唯一参展作品,展现新会葵艺文化

南方都市报 2019-04-30 10:19

[摘要]《葵风映粤》是江门唯一参展作品,展现新会葵艺文化

《葵风映粤》主创余惠云介绍作品的特点。南都记者罗韵姿摄

五把精致薄葵扇如花儿似的从一樽清新素雅的“花瓶”中探出,每把薄葵扇上都细细地烙上了极具广东特色的元素,“花瓶”和葵扇的背后则是一片繁“花”似锦……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巧夺天工画面的呈现并非靠普通的纸笔,而是一片片被视为新会标志之一的葵叶。4月29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下称“北京世园会”)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在这场级别高、规模大的国际性博览会上,这幅名为《葵风映粤》的作品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来自海内外的目光。作为江门在此次大会中唯一的参展作品,这幅作品经历怎样的创作历程,又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思?南都记者带你走进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

全画采用葵叶为原材料

本届北京世园会将于4月29日至10月7日在中国北京市延庆区举行,在为期162天的会期内,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参加展示,中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在内的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也将参展,展出规模之大、参展方数量之多,刷新了A1类世园会历史纪录,将充分汇集世界各国最新的园艺创新资源,充分展示人类科技文化创新的最新成果。

在本届北京世园会上,来自江门的葵艺作品《葵风映粤》在广东园的月照仙馆展出。作品全画采用棕榈科蒲葵叶片作为原材料,使用了葵叶编织、火笔烙画、手工葵花等独特技艺制作,整体造型为一樽葵叶编织的花瓶中插了五把火画葵扇,葵扇上手工烙画了五羊雕像、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巴金笔下闻名世界的小鸟天堂、传统戏曲粤剧、传统民俗舞蹈醒狮等广东特色元素。作品背景采用编织、手工葵花手法将葵叶“变身”为木棉、百合、芙蓉等六种“花”,整幅作品画面色泽素雅清新,浓淡相宜。

“在以往的葵艺作品中,‘扇子’是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在这一作品中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以葵为材料制作出花、花瓶等多种形态,让大家可以看到葵艺并非仅仅是一把扇子,而是有着很多艺术上的可能性。”《葵风映粤》主创人员、新会高级技工学校葵艺带头人余惠云说道。“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北京世园会将新会葵艺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

几十万片葵叶里精挑材料

历时五个多月完成,《葵风映粤》是江门在此次大会中唯一的参展作品。这幅作品经历怎样的创作历程,又遇到了哪些难题?余惠云坦言,从去年12月开始策划到作品完成,创作团队不断对作品进行调整,破解了一个接一个的难题,其中第一个难题正是原材料问题。

“这幅作品以精品为定位,采用的原材料都很有考究。”余惠云以作品中的五把葵扇为例谈道,五把葵扇均需为玻璃扇,所谓玻璃扇,是指葵扇在阳光下可清晰看到扇子上的纹路和纤维,犹如玻璃一般,这对扇子的嫩度和薄度要求极高。“要种出这种葵叶,必须对葵树进行特定的培植方式,工人需要在葵树萌芽后用绳子将树扎紧,防止葵叶展开,因为葵叶一旦展开,就会变得很厚。”

余惠云谈道,虽然江门的葵树林种植面积不算少,但这种极薄的葵叶在江门已经很少见。“为了找到这些葵叶,我们只能在三江镇、七堡镇一带的葵厂一家一家地找,从几十万片葵叶里慢慢挑选,才终于找到合适的原材料。”余惠云说道。

烙画粤剧花旦为最大难点

在整幅作品中,五把薄葵扇无疑是重中之重,为了做好这五把小小的扇子,余惠云及其团队可谓下足心思,光是设计、制作这五把薄葵扇就用了三个多月。

小小扇子为何制作难度如此大?余惠云介绍,由于五把葵扇都以极薄的葵叶作为原材料,大大提高了在葵扇上烙画的难度。“烙画时只要稍微用力过度,葵扇就会被刺穿。但为了保证五把葵扇色泽、厚薄的一致,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有一把扇子被弄坏了,就需要五把同时更换,重新进行制作。”

“最高难度的地方就是在葵扇上烙画出粤剧花旦的形态。”余惠云用手指向五把葵扇中烙有粤剧花旦的其中一把,“我们需要在这把很小的葵扇上进行人物五官的细致刻画,还需要进行花旦头纱上大量的细节刻画。加上葵扇本身并不是一个平面,有一定的凹凸,在表现人物五官的时候特别难处理,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换了很多把扇子,才达到现在的效果。”

除了五把葵扇外,作品中“花瓶”、“百花”及作品底部的制作也颇有心思。余惠云介绍,“花瓶”采用旗仔角的传统编法编制而成,“花瓶”的边缘处则采用葵柄包边以突出主体。整幅作品的底部由葵叶编织而成,需要先用刀将葵叶裁成条状,再进行手工编织。底部的每一朵花都需要以真花图片为参照,再用葵叶进行制作。“以前还没有人尝试过将葵叶做成花的形状,这次我们把葵叶做成了百合、木棉、兰花、牡丹等六种花的形态,是一次新的尝试。”余惠云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届北京世园会上,除了有葵艺作品《葵风映粤》亮相外,组委会还专门从新会定制了1000把新会葵扇作为礼品,赠送给前往观展的世界各地友人,这些葵扇也由余惠云及其团队负责制作。

“这1000把葵扇全部采用了烙画工艺,每一把扇子上都烙上了国花牡丹的图案。虽然整个制作过程耗时几个月,但想到这批扇子能够作为代表新会的礼物赠送给国内外友人,心情还是非常兴奋。”余惠云说道。

新会葵艺正转型找出路

作为新会的象征,葵不但扎根在新会的土地上,更是曾深深扎根在几代新会人的心中。在新会,或许很难再找到还有哪一个行业,能与葵艺一样,勾起老一代新会人的回忆。

新会葵艺最好的时候,整个新会有30多个葵艺厂,家家会做葵扇。当时新会几千人在从事这个产业,年产一亿把扇子,并出口非洲等多个地方。但如今时代变迁,葵扇已逐渐被电风扇、空调替代,葵艺也日渐式微。

“和以前成片成片的葵林相比,现在新会葵林面积已经大幅减少,虽然新会的南坦岛保存着1500多亩蒲葵林,但真正用于葵艺原料的葵林已经越来越少,这也是我们葵艺人的担忧。”作为土生土长的新会人,余惠云从小与葵为伴,见证了葵艺近年的逐渐萎缩。

最令余惠云担忧的是葵艺的传承。随着葵艺的式微,不少葵艺师傅选择转行,目前整个新会全职在从事葵艺的人仅有10来个人。“做葵艺作品需要经常弯腰、低头,时间长了很容易腰肩背酸痛,现在很多上了年纪的葵艺师傅也渐渐不做了。”

幸好,时代发展的车轮,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并未将葵艺碾死。葵类产品的一些实用功能虽然被其他产品替代,但作为文化遗产,其地位依旧无可撼动。自2006年,新会葵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新会葵艺对外的交流就未曾中断过,新会老葵艺人也一直试图通过大专院校的渠道将技艺传承下去。

作为葵艺界的后起之秀,余惠云目前也正致力传承葵艺,除了在新会高级技工学校授课外,还常常到不同的学校上葵艺课。“学生们对葵艺的兴趣都很浓,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葵艺,了解葵艺文化,将这门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罗韵姿

新闻推荐

新技术 新设计 6款新能源首发新车将闪亮登场

一汽丰田卡罗拉双擎E+全新比亚迪e1广汽新能源AionS广汽本田奥德赛锐·混动别克VELITE6名爵EZS鉴于江门日报社车展的强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