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门市职业性噪声聋新发病例呈迅速上升趋势,同比增长170% 职业病排名,噪声聋跃居首位

江门日报 2019-04-29 07:53

医生在给职工进行听力检查。 江门市职防所为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职业性噪声聋呈快速增长趋势

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同行”。

2018年,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简称“江门市职防所”)对江门市179家企业共64264人次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统计数据显示,职业病例数进入前三位的分别是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其中,职业性噪声聋的新发病例呈迅速上升趋势。2018年,江门市全年共确诊49例职业病,其中,职业性噪声聋27例,占比55%,同比增长170%,增幅明显。2016年—2018年,江门市职业性噪声聋超越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排名跃居至第一位。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李银换

通讯员叶莲青

实习生李嘉欣

以前,江门市职业病例数前三位顺位一直是职业性尘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职业性噪声聋。近三年来,这个排位逐渐发生了变化。江门市职防所统计数据显示,江门市职业性噪声聋呈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2018年职业性噪声聋超越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排名跃居至第一位。

江门市职防所副所长陈锦全分析,江门市职业性噪声聋增长明显,其原因可能与江门市噪声作业人数基数大,行业分布广,检测超标率较高,但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到位等有关。

2014年,国家新修订《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目前我国执行的是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GBZ49-2014。新标准降低了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门槛,噪声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率逐步提升,劳动者进行申请职业病诊断例数逐渐增多。

“企业愿意招聘熟手工,而熟手工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可能有较长时间,更应重视员工的岗前体检。”陈锦全说。

江门市职防所监护检查科副科长李宗杰补充道,岗前体检不重视,企业认识不足,听力原本已受损的劳动者从事噪声岗位,工作时间较短即可出现疑似噪声聋。

他告诉记者,企业对待职业健康的不同态度,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江门市一家空调生产企业,在2016年发现五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2017年、2018年,企业非常重视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暂时没再发现疑似病例,而与之对比明显的是另一家家具生产企业。2016年发现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后,该企业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之后仍有新增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企业重视职业健康检查,尤其是岗前体检,不仅对工人的健康有利,还保障企业的权益,能减轻对职业病工人的经济负担,也体现企业的责任和素质。”李宗杰说。

家具制造业、机械加工业噪声危害大

轰隆隆,轰隆隆……陈达(化名)是江门市一家机械加工厂的工人,在车间从事打磨抛光工作3年多。一个大车间里,机器声、钢板与地面碰撞声、锤子敲钢板声、起重吊车开动声等各种声音交杂在一起,车间工人们交流时都习惯“大声吼”,站太远了吼也听不清。他说,车间噪声大,大声说话成习惯,很难发觉自己的听力受损,就是偶尔觉得耳朵有嗡嗡声。2018年,他被诊断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随后被调离原岗位,并安排进行职业病诊断。

据悉,目前,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江门市发生职业性噪声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家具制造业、机械加工业,尤其打磨抛光、冲压等工种。“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周噪声暴露A等效声级≥80dB的作业,就是噪声作业。当长期在85dB(A)以上的环境作业时,对听力损伤较大,必须佩戴听力保护器,以免引起职业性噪声聋。”陈锦全说。

陈锦全告诉记者,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除造成听觉损伤外,也可能影响非听觉系统,最直接症状就是耳鸣。同时,也可能伴随如头痛,头晕,失眠,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表现。

陈锦全坦言,噪声对听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对噪声性耳聋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对于确诊为噪声聋的患者,主要补救措施就是将其调离岗位,远离噪声作业环境,不让听觉系统损害加重。

对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

部分企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2009年,任奇(化名)入职江门市一家家具生产企业,入职时仅进行一般健康检查,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010、2011、2012、2014年均按照无危害人员进行一般健康检查。

2015年,进行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听力异常,复查后属于可继续从事噪声作业,但应加强防护。

2016年,进行无危害人员一般健康检查。

2017年,进行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结论同2015年。

2018年,噪声作业健康检查发现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从以上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窥探出江门部分企业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存在的问题。”李宗杰说,首先,企业入职体检把关不严,入职前,该职工听力是否受损由于没有听力检查记录,无法考究,这是江门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的隐患,即引进了未知是否存在职业禁忌证的人员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

其次,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全面、不准确,没有安排正规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识别、检测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是依据自己的主观猜想或者经验去安排职业健康检查,只把职业健康检查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未能深刻认识到职业健康检查对企业、对工人的保护作用。

再次,防护不到位,很多企业在发现工人发生职业损伤(未达到职业禁忌证或疑似职业病程度)时,未能做到加强防护管理,造成工人职业性损伤加重,最后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企业要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病防治的主体是企业。”陈锦全说,在企业方面,预防控制职业性噪声聋的措施有多方面,可以通过生产工艺的改造来消除或降低噪声,消除或减少噪声的传播,将工作场所噪声作业接触限值控制在8小时等效接触85dB(A)以下。

“首先,佩戴防护耳塞、防护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其隔声效果可高达20—40dB;其次,由于听力损失早期仅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对工作生活影响有限,企业员工难以发觉,因此接触噪声人员要定期做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听力损害要远离噪声环境。”陈锦全说,企业还实施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可以在生产车间建设一个隔音的休息室,工人可以在工作间隙到休息室休息,以免噪声长时间持续对听力的损害。

实施听力监护,即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即将从事噪声作业的员工应进行岗前职业体检,发现噪声作业禁忌证者,不得从事噪声作业岗位。

李宗杰表示,到企业进行监测时,发现很多工人不愿意戴耳塞,有的只是做个样子,挂在耳边。即使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但他们依然不听,因而对工人要加强宣教,让他们了解到噪声损害是不可逆的,噪声聋目前尚未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个人防护尤其重要,劳动者要正确佩戴听力保护器,如耳塞、耳罩、防噪声帽。

新闻推荐

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会陈皮保护条例》立法推进会 确保起草工作 按期保质完成

江门日报讯(记者/唐达通讯员/何中林)昨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立法推进会。会议进一步明确条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