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出身的谭月韶,近些年在写作的路上越发勤勉 不论身为记者、作家还是编剧 我的创作都是书写江门

江门日报 2019-04-20 09:58

2013年,谭月韶以“六井冰冰”笔名于江门文坛“有限”曝光之时,已是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的“著名”作家。2015年,其任编剧的古装电视剧《美人香》在横店影视城开拍;2018年,《吸猫指南》上市仅两个多月,即在当当网休闲类新书榜名列第一;凭借原创剧本《河东河西》,她进入华策克顿与中国剧本网联合举办的“讴歌新时代”现实主义剧本创作大赛前五强,一举擒获30万元大奖。从记者,到自由写作人,这是一段怎样的历程?近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谭月韶。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崔怡娟

1

当记者让我成长,让我蜕变,

也让我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江门文坛您应该算颇有名气了。不过,之前大家只知道您是记者,但好像一夜间您就携4部长篇闯入作家圈,并很快辞职成为职业“码字人”,这样的转变,是刻意为之还是无意?

谭月韶(以下简称“谭”):2011年2月,我成了江门日报社新会记者站站长,常常风风火火地与站里的记者开着一辆破烂的长城皮卡下农村跑新闻,新会的风土人情与人文底蕴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便注册一个叫“新会印记”的网名上网与人分享。

当时网上有个信息吸引了我,说现在流行到越南娶新娘,十多万元就可以娶一个又乖又漂亮的越南新娘……我一看便哑然失笑,因为在我们五邑乡间,越南新娘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单是我们村就有好几个越南新娘,她们当中不乏勤劳善良者,但亦有好吃懒做的……凭着职业敏感,我觉得这极有可能是跨国婚介集团做的虚假宣传,顿时一种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觉得自己再不出手,中国的广大未婚男青年就要上当受骗了。

抱着这种信念,我当天便在天涯开了一个帖子《我们村里的越南新娘》,把我知道的越南新娘的故事,在论坛上一一说出来。也许是我讲述的方式还算好玩,这个帖子一发出,便吸引了无数网友围观,半天时间点击便超过十万,不足一周点击超过百万。

令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帖子在吸引了网友的同时,也吸引了十多家出版社和网站,网易还邀请我去开博客,并在首页的“黄金地段”隆重推出我的个人博客。我当时对出版业完全不了解,便咨询大学刚毕业的弟弟,弟弟让我把所有的出版社的名字发给他,然后,他非常兴奋地说:姐姐,你快与磨铁签合同,磨铁是国内民营出版界的大哥大!

于是,我便与磨铁签了合同,预付款很快便收到了,我迅速完成了后期的创作,当然由于合同在身,这部分内容没有再在天涯连载了。交稿之后一个月,编辑告诉我,说因为越南新娘涉及到两国关系,我的书不能出版,我有点失望也有点内疚,人家的预付款我都用完了,感觉挺对不起人家的。这事也就这样完了,后来我便又投入欢乐的记者下乡活动中去了,这件事除了我至亲的人,基本上无人知道。直至半年之后,我才开始写第二本书。

记:有不少作家都曾经有过记者经历,您的小说写作和您的记者经历肯定也有关系。比如您的《女记者厉冰冰》,直接就用了记者身份。能否谈谈记者和作家这两种身份在您作品中的关系和表现?

谭:如果我不当记者,我对这个世界可能会是另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当记者让我成长,让我蜕变,也让我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直到今天,我仍然有着当记者的职业病:特别八卦。

我想,在未来的创作中,19年的记者生涯的沉淀与积累,将是我用之不尽的财富。我有一次与一位老编剧聊天,他说很羡慕我的经历。而我,其实也很庆幸在过去那些曾经迷茫的日子里,能坚定不移地奔赴在理想的道路上。

记:您之前在地方文坛的“寂寂无闻”肯定和您用笔名有关,就“六井冰冰”这个名字来说,有什么“深意”或“寓意”吗?

谭:我后来在天涯写东西,鉴于之前的网名“新会印记”已经成为“名人”,我就决定起个新名字:六井冰。六井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村子的名字,冰是我的小名,只是后来,我竟然忘记了六井冰的密码,只好再注册了六井冰冰这个名字。去年出版《吸猫指南》的时候,我又把名字改为“六井冰”了。

2

我认为自己的作品既不纯情也不“虐”,但我努力让其“悦读”

记:除开记者工作的原因,是否也像大多数作家一样,从小就有这样一个作家的梦想?发表处女作是什么时候?

谭: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图书管理员。我家在农村,父母虽然勤劳俭朴,但一家人也仅够温饱,自然没有闲钱给我买书。我那时候什么书都想看,只要发现同学手中有一本课外书,便会死缠人家借来看。我上初中后在镇上住校,每周末回家都必须上山摘茶卖了才有钱回校开饭,于是我便写了一篇小散文《茶》,寄去当时的《恩平报》。半月之后的校会上,校长拿着一张报纸向全校师生报喜,说我的作品在《恩平报》发表了,那年我12岁。

记:您辞职前共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虽然是两个不同出版社,但纵观4部作品,其名称全都冠有“厉冰冰”,策划性质显而易见。请问这样的策划是您本人为之,还是出版方为之?

谭:我在与磨铁合作《厉冰冰奋斗记》的时候,当时武汉大学出版社的一位编辑也很想与我合作,还制订了一整套的推广方案,我其实很动心,但因为对磨铁的编辑心怀愧疚,我婉拒了。不过武汉大学出版社那位编辑的专业素质真的很好,虽然没有合作还是一直鼓励我,后来我跟他们合作了三本书。整体来说,创作的策划是我主导的,我把想法告诉编辑,他们认为可行,便一起合作实施了。

记:时下文坛有个忌讳,就是:对所谓纯文学作家谈作品市场,对走市场的作家谈作品品位。但同时大家私下也很着急,着急自己的作品如何可以不自费出版,着急自己的作品既在市场叫好,又在“文坛”内有“座”儿。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于作品您自己如何评价或者定位?

谭:我真正进行文学创作的时间并不长,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我认为自己的作品属于二不像,既没有纯文学的纯情,又没有网络小说的“虐”,但我努力、尽可能地让它们变得“悦读”,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文字效果,不管是做新闻还是写小说,想要吸引受众,关键还要取悦对方。当然,这个取悦,不是说要迎合低级庸俗,而是要让自己的文字更具魅力,因为,文无定法,贵在得法。

3

我当编剧所有的痛苦,全来自剧本的打磨

记:网络上有好多关于编剧的血泪史,依您这几年的编剧经历,谈谈您的编剧感受吧?

谭:我比较幸运,遇到的都是好人,所以我当编剧所有的痛苦,全来自剧本的打磨,那是一个比当记者痛苦十倍甚至百倍的过程。痛苦到什么程度?当剧本完成,我一看到电脑就想吐,想这一辈子都不要碰它了。

记:大多数编剧是从自己写小说、写剧本开始的。但您的起点很高,直接为剧组写剧。您是如何得到这样的机会的?

谭:是这样的,2012年我的小说《女记者厉冰冰》刚上市时,北京一家影视公司的老板在机场的书店无意中看到我的书,就想认识我。后来秘书通过微博找到我,问我可否去一趟北京。

我当时还以为遇到骗子,但对方很快就订好了机票,我就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利用周末飞去北京了。我当时非常热爱新闻事业,完全没有想过转行。

直到2013年,公司有其他的戏在做后期剪辑,老板又邀请我去北京玩。我抱着见见世面的想法休了年假去北京,整整一个星期看剧本,看片花,我完全惊呆了,我没想到古装剧原来这么美,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我决定,我要学写古装剧!老板知道我的决定后,非常开心,说那咱们就可以合作了。直到2014年3月我真正辞职,这个剧本才正式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记:有一段时间,网上传闻由你编剧的古装剧《美人香》即将上映,大家都很期待,但最终还未出现在屏幕上,为什么?

谭:一个剧本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再到播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可能很快,也有可能非常缓慢,但我知道,资方一直在为此事而努力。不过现在业内都在传闻,眼下的政策对古装剧似乎并不是十分“友好”,其实《美人香》写的是中医美颜、女性成长方面的故事,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认为这个故事挺有家国情怀的。

4

我的创作,就是以一切方式、不遗余力地书写我们侨乡

记:最近《河东河西》获大奖,这个奖于你意味着什么?你的创作有既定的方向吗?

谭:在创作《河东河西》的时候,我就很有自信,我觉得它会获奖,因为,这个故事写的是我们广东人的故事,也是我们侨乡人的故事,里面的故事,都是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身边的,也许这就是现实主义题材最吸引人的地方。《河东河西》的获奖,更加坚定了我要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信心和决心。

我是有私心的,拍摄《美人香》的时候,我让老板把我们恩平和新会的点心师傅请去横店制作侨乡点心,尽管剧组已有道具组,但老板本着精益求精的理念,专为我们侨乡的师傅设立了一个点心组,当我在开镜晚宴上看到我们的点心师傅向剧组数百号人欢呼致意的时候,我几乎喜极而泣,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侨乡人杰地灵,知道我们侨乡的人心灵手巧、能人所不能。

春节后刚交稿了一本纪实散文,相当于一个侨乡人的吃货记事吧,里面写的都是我从小到大的各种吃喝风味和风土人情。另外,手头正在创作一个关于海洋和丝绸之路的长篇爱情科幻悬疑小说,全文大约四十万字,也是以我们侨乡为底色创作的。

未来的日子,不管写什么,不管讲什么故事,我会继续以一切方式不遗余力地书写江门。

记:辞职已过去五年了,您能分享一下自由创作者,或者说职业码字者的内心感受吗?

谭:辞职前,我算是一名勤奋的记者,辞职后,我惊讶地发现,我竟然还能懒惰成这个样子,真诚提醒大家,一个不自律的人,千万别轻易辞职当自由职业者。

新闻推荐

江门市、区总工会委托市心理学会,为职工建“心灵驿站” 职工有烦恼 打心理热线

工作久了,总有疲倦的时候;积极进取的奋斗,也有苦累想与人倾述;肩上压着的担子,也会盼望有放下的一瞬间;再坚强的人,也有苦闷希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