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门市“数字政府”综合改革“十大优秀案例”出炉 这些便民惠企服务,您知道吗?

江门日报 2019-04-04 08:05

去年,江门市被省深改组确定为“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过去一年,江门市各地各部门瞄准打造最优最先进的营商环境和政务环境,积极探索推进政务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取得了一定改革工作成效。为总结经验,创造更多管用可行的做法,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面向全市征集了“数字政府”综合改革工作案例20个,并通过网上评选和专家评审进一步推选出“十大优秀案例”。从这“十大优秀案例”可以学到哪些经验?群众又可以获得哪些便利呢?本报为您认真梳理这十大案例。

案例1

“邑微警”:“指尖办理”就是方便

江门公安“邑微警”微信服务平台于2017年3月上线,目前通过“邑微警”,流动人口登记、交通违法处理等38项查询办理和预约报备类业务可实现全程“不见面”“指尖办理”,出生入户、购房入户、车驾管、出入境等36项公安“一门式”业务办理时“最多跑一次”。

“邑微警”有效整合分散在各警种的网上办事渠道,按照“上线是原则,不上是特例”原则,开发业务功能132项,涵盖户政、治安、交警、出入境等13个业务警种,覆盖60%的公安行政许可事项以及80%的公安“一门式”公共服务事项。

基于网络安全考虑,公安信息网、信息系统及其联网设备均严格禁止直接接入公共信息网络,使公安网上办事的类型和办事深度都受到限制。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市公安局依托安全边界接入平台,打通公安专网与政务外网、互联网之间数据安全交互通道,打破信息壁垒。同时,大力推行业务预审前移,再造“一门式”相关业务流程。由民警在公安内网对群众在微信平台提交的申请资料提前预审,审核结果自动反馈,并提醒群众在指定时间前往“一门式”服务中心的“邑微警”专窗交验原件,直接办结业务,实现“邑微警”线上业务与“一门式”线下业务无缝对接。

主要成效

群众满意度居全省第一

截至2018年11月,平台关注用户突破31万,累计办理业务30万件。“邑微警”每月可为群众节省时间11600小时以上,为窗口民警节省受理时间3200小时以上,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2018年上半年,江门市公安“网上办事及微信服务”群众满意度居全省第一。

案例2

不动产交易登记集成服务:实现“全市通办”

2018年初,江门市率先推行不动产交易登记集成服务改革,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局、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市住建局把分散办理集成为一窗式办理,开发综合受理平台,实行联合办理协同审批。在试点推行跨区通办基础上,实现了在三区四市全面推广不动产交易登记集成服务,实现便捷服务“全市通办”。

“一次取号”,“江门政务”微信公众号实现不动产交易登记业务预约及在线取号服务,群众可通过手机微信实时查看等候办理人数,向申请人提出材料提交要求,以及下一环节办理信息提醒;“一套资料”,即对纳入不动产交易集成服务的59项办事场景,合并归集各部门同类项,压缩重复提交材料,规范编制材料清单;“一窗受理”,即把原来分散办理集成为一窗式办理;“一表采集”,即通过流程再造、环节归并等手段,一表采集信息、材料扫描传输;“一个平台”,即在“江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开发建设“不动产登记综合受理系统”,由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录入收件信息、上传材料后转部门办理,实现全过程跟踪、督办、预警提醒等;“一网办结”,即实现与住建部门网签系统、国土部门不动产登记系统、税务税票信息共享等8大系统信息共享;“只跑一次”,商品房交易涉及缴税、办证等整个流程从耗时15天提速到24小时内出证。若选择EMS邮政快递服务,则可实现“只跑一次”即办妥不动产登记业务。

主要成效

受惠群众超40万人

从2018年1月15日起,市民通过“侨都之窗”自助服务终端机,自助查询打印个人住房登记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超20万次,受惠群众超40万人。其中,商品房(一手、二手)交易涉及缴税、办证等整个流程耗时从15天提速到24小时内办结。

案例3

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

2018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开展江门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及“开放江门”平台项目建设,全面梳理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初步构建起上联省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下接各县市、区政务数据资源的一体化“数据资源池”,为打通部门信息系统,破除数据孤岛,促进政务数据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统筹江门市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有效避免部门重复提供数据,提高数据交换效率,实现各部门间政务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交换,搭建江门市各部门间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的桥梁。

通过搭建统一数据共享交换渠道,各部门只需要与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完成对接,便可打通与其他接入部门的数据交换通道,消除“数据壁垒”和“数据孤岛”,有效避免系统重复建设、系统对接频繁开发等问题所造成资金重复投入和浪费,优化江门市信息化资金的分配及流向,合理利用有限的信息化资源,做到效益最大化。

主要成效

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

2018年,建成自然人、法人、地理空间等基础数据库及八大类主题数据、1500多个数据资源共享目录、汇聚9796多万条数据,数据资源集覆盖全市。通过“开放江门”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已向公众开放334项数据集、70万多条数据。江门市电子证照系统已完成48种高频电子证照的发证工作,累计签发电子证照1095多万张,逐步实现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的转变。

案例4

投资项目承诺制让项目落地更快

市发展改革局在项目投资核准、企业生产经营、资质资格准入、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项目承诺制,推动和打造“流程最简、费用最低、速度最快、服务最优”的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江门市“放管服”等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市发展改革局将101个项目的节能审查、人防地下室报建等审批采用承诺制管理,项目前期工作平均提速1—2个月。开平赤坎古镇安置房项目,通过综合应用承诺制、“容缺审批”、委托制等措施,只用了30个自然日就完成所有报建报批手续。大力实施“容缺审批”,如五邑大学现代工程综合训练中心等项目的施工许可证采用“容缺审批”,开工时间明显加快。

市发展改革局以数据资源共享互通为支撑,以政务服务网为统一办事入口,将原29项审批事项整合为11项,审批事项减少18项,精简率达62%。印发《江门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进行全面规范。实施规划选址、用地预审与立项同步办理、不再编制建议书、简化可研编制范围,为政府投资项目提速。

主要成效

经验在全省推广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领导充分肯定了江门市做法,鼓励继续探索,争取形成典型案例。2018年9月30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复制推广第一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向全省推广江门市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的经验做法,此次复制推广的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共12项。

案例5

构建“智慧人社”服务新模式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应用政务大数据,构建“智慧人社”服务新模式,实现人社业务管理监控精确化、决策分析科学化。

互联网+就业实名制系统为企业提供用工备案和用工情况申报的网上服务功能,在掌握全市用工情况的同时也免除了企业来回奔走的麻烦。目前,江门市2.88万家用工三人以上企业中已有2.45万家完成注册,注册使用率达85%,累计用工备案2.38万家,累计用工申报2.26万家。针对建筑领域劳资纠纷突出问题,建设了建筑领域工人实名制管理信息平台,在工地实现人脸识别考勤,根据考勤记录,系统自动生产工资台账,由承建单位确认后通过系统自动将工资直接发放到工人社会保障卡,实现工人工资发放全流程跟踪监管。

为方便群众办事,通过“五邑人社”微信公众号、“智慧五邑”APP、“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先后推出医保定点门诊选点、求职招聘、“刷脸”养老金领取资格年审等158项人社服务,其中33项实现“零跑腿”,线上访问服务每日超5000人次。

主要成效

814个建设工程项目纳入管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造“智慧人社”服务、管理和治理新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人社公共服务,降低群众的行政办事成本。目前,建筑领域工人实名制管理信息平台,江门市已有320家施工单位和814个建设工程项目纳入管理,促使欠薪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案例6

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行业税种风险监控

为进一步加强“营改增”后房地产业的税收征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搭建“江门市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房地产行业税种的风险监控。

为建设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系统,由原江门市网络信息统筹局统筹,集中原国税、原地税、财政、国土、住建、发改、规划、不动产登记局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建立“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信息支撑、社会参与”的一体化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实现各管理部门之间、各税种之间最大程度的信息互通共享,有效解决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问题,在确保最大限度融合职能部门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责任和标准,实现涉税部门统一高效管理。以贯彻税收政策为主线,通过房地产税收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联动管理。

主要成效

应用大数据强化税源风险管控

“江门市房地产一体化平台”上线试运行半年多时间,经初步统计,市税务部门利用平台数据查找出8家房地产企业有税收疑点问题,查补各税种税款合计约为2018.47万元。

“江门市房地产税收管理一体化平台”以税收风险为导向,设立房地产各环节阶段监控点,设置各类风险指标,自动采集、分析风险疑点,协同开展风险联合应对,实现房地产企业及房地产项目的税源风险管控,优化办税流程和纳税服务体验,提高纳税遵从度,有效提升了行业的管理质效。

案例7

“智慧河长”平台提高河长治理质量

市水利局依据全国河长制管理特点及需求,研发了“智慧河长”APP,将日常巡河、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管理统计分析等纳入信息化、平台化管理,及时发布河湖管理保护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开启了江门市“大数据+河长制”河湖生态管理新模式。

“智慧河长”平台集成19个指挥作战图数据,19个市级河长可通过平台快速查看责任河湖相关水利要素、水质监测结果、污染源分布等各类业务数据,为市级河长协调指挥责任河湖整治和管护工作提供详细的信息数据支撑。

平台建设开发符合江门市实际需求的功能模块。如聘请了第三方社会机构,采用人工步行、车辆巡查与无人机拍摄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月对市领导担任最高层级河长的跨县河流和湖库进行地毯式暗访巡查。为提高效率,要求开发第三方暗访巡查APP,第三方巡查单位可通过APP实现巡河信息即时上报,并通过平台迅速下发流转至基层河长(办)落实问题处置。

主要成效

督促河长履职

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对江门市河湖资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摸清底数,“智慧河长”平台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还提高河长治理质量。一方面河长通平台能监督河长巡河落实情况,掌上APP通过实时定位能记录河长的巡河路线,巡河开始以及结束时间,并自动生成巡河报告。河长巡河的次数和频率,都能通过平台进行统计总结,以此来督促河长的履职。另一方面,通过开放网络渠道进行全社会的监督,倒逼河长提高治理质量。

案例8

“办税零见面”:电子税务局助力提升纳税人获得感

针对当前税务部门存在新办纳税人涉税事项较多、办理周期较长的痛点,特别是新办纳税人申领增值税发票需要在税控设备服务单位和办税厅之间、在办税厅不同窗口之间来回跑的堵点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主动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办税流程,压缩办税时间,提升新办纳税人开业办税便利度,激发市场活力和推动“双创”。

依托省电子税务局网上办税服务厅,市税务局实现新办纳税人法定义务事项和首次领用发票相关办税事项一并办理,建立集中处理涉税事项的“套餐式”服务模式,实现办税“零门槛”。新办纳税人在网上办税服务厅提交“套餐式”服务事项申请,税务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办理,并通过网上办税服务厅反馈办理情况,实现新办纳税人涉税事项办理零见面,一举打通新办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的痛点。

以税务机构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国地税合并后办税流程整合、涉税数据融合的优势,将新办纳税人购领税控设备环节前置于办税服务厅办理,创新推出了税控设备“代管+驻点”模式,实现购买税控设备及设备初始发行两个环节无缝衔接,新办纳税人“足不出厅”即可办结申领发票所有涉税事项,一举打通此项办税流程中最大的堵点。

主要成效

切实减轻征纳双方办税负担

“套餐式”服务变多次采集为一次采集、多表填报为一表填报,多次重复报送资料为一次报送共享;变多条办税流程为一条综合流程、多次受理为一次集中受理、多次处理出件为一次办结出件,有效解决新办纳税人多次往返税务机关、多窗口排队办税等问题,切实减轻征纳双方办税负担,便利新办纳税人,确保开业办税无障碍。

案例9

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在江门市率先投入使用

2018年6月29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广东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试运行启动仪式,顺利完成第一个项目(江门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注销清算、法人离任审计项目)公开选取工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配合省信息中心推动省开发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平台在江门率先使用,既大幅节约了江门市信息化建设成本,又加速推动江门市营商环境优化。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联系协调工作机制,成立中介超市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中介超市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按工作计划节点要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迅速完成了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梳理,形成了江门市中介服务机构名录(43类416个具体事项)。通过主流新闻媒体、网站、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出通知和引导前期登记的293家中介机构登录系统办理入驻和CA认证手续,及时将信息发送给“政府采购供应商库”内的400多家本地服务类供应商,争取更多的中介机构进驻超市。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拟定了市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工作细则等文件。安排专项经费完成中介超市的办公场地布置和配套设备设施安装,增设咨询服务台、工作室,安装大型显示屏幕及各类配套的办公设施设备,确保网上中介超市顺利运行。

主要成效

中介服务事项数量稳居全省第一

江门市现已发布中介服务事项1838项,一直稳居全省第一;并有86家中介服务机构、64个项目业主成功入驻,进一步加快形成“一个平台、全省共用,一地入驻、全省通行,一处失信、全省受限”的中介服务超市。

案例10

江门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针对全程电子化登记、开办企业便利度、“证照分离”改革等商事制度改革专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借助信息化力量,再造审批流程,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审批、统一出件”,减少企业跑动次数,节省企业办事成本,成为江门市改革试点一大亮点。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先后实施两批共134项市县两级审批事权事项分类改革,有效破解“准入不准营”。调整或下放企业名称冠省名、市名登记权限,创新推行“同城通办”、外资企业“一局多点、远程核准”登记改革,采取“上级授权、下级承揽、责任上行”方式,破除行政壁垒、登记区域限制、法规程式约束,极大便利企业办事创业。全市共办理涉及改革事项业务49649宗,惠及企业48655家,时间压减率51.6%,申请材料压减率31.41%。

通过建设一体化“双随机一公开”平台,统筹市县两级182个部门的执法检查,在全国首创219个机构企业库、事项企业库,统一抽查执法表格和抽查结果公示流程,初步构建起“五统一、一促进”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率先实施重点领域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跨部门联合监管形成常态,去年跨部门联合抽查占总抽查次数12.83%,提前完成省政府要求10%以上的全年目标。

主要成效

受到国办通报激励

2018年4月,江门市因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到国办通报激励,成为落实该项重大政策措施中广东唯一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地区。“证照分离”“双随机一公开”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截至2018年11月底,江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17.42万户,同比增长238.24%,主体总量达45.9万,同比增长51.27%,增幅全省第一,总量跃居全省第六。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供稿

新闻推荐

赤水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缅怀英烈坚定理想信念

江门日报讯(记者/敖转优)3月29日,赤水镇在位于该镇林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缅怀英烈崇尚英雄”主题党日团日暨赤水镇社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