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头坟与文迳吊古

江门日报 2019-03-30 07:59

现在的香头坟。 谭楚明摄 村庄门楼对联。谭楚明摄

谭楚明

从台城往四九镇方向,过东方桥不远,有村庄名“香头坟”。村门楼有对联:经历七百年村史渊源非泛泛,南迁三十代族望昌隆喜洋洋。奇特的村名、底蕴深厚的门联,让人觉得这个看似平凡的小村,一定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700载古墓至今犹存

穿过村门楼,从村前走过,在村尾有一座并不算高的山——文迳山,又名黄牛拉车山。上山的路已被野草淹没,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香头坟”。七百多年来,这座墓冢经过元、明、清、民国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多次重修,周边虽长满了杂树荒草,仍保存得较为完好。

《新宁县志——山川略》有关于香头坟的记载:“文迳山,在县东北八里,四山环峙。宋义士伍隆起为其下所杀,持其首投元军。陆秀夫收遗骸以香(木)刻首葬于此山,名香头坟。昔人题"文迳吊古",为(新宁)八景之一。”

如今所见到的香头坟,占地约300平方米,由青砖花岗石构筑而成。墓前一对石狮虽饱经岁月风霜而雄姿仍在。三块空心伏石正对着墓穴,仿似叛徒俯首伏地,面墓而跪。上世纪六十年代古墓曾受到破坏,墓碑刻有“义士勤王殉国谕赐葬祭,诰赠州判郡邑三祀乡贤。宋隆起伍公墓。1985年春重修”字样。石狮及空心伏石均为宋代遗物(空心石因缺中间一块,今用水泥制件代之)。石狮应是台山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对石狮子了。墓前右侧有台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所立的墓记,左侧有1989年台山县人民政府所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伍氏后人常来拜祭

宋祥兴元年(1278年),元兵南侵,宋季帝赵昺退守崖山。文章都斗洞(当时台山没建县,属新会,现为台山市大江镇斗洞)人伍隆起率乡民勤王,毁家纾难。《伍氏族谱》记:“宋幼主为元所逼,驻跸崖门,兵用食尽。公念三世受宋恩,非死莫报,遂率乡民为义兵捐家飨士,计出粟七万八千余石,励军奋力前锋。”据《新宁县志——人物传》记载:“时元将张弘范(汉人)已入广州,民咸附之,隆起力战累日不沮,潜为其下谢文子所杀,以其首降元。”

南宋丞相陆秀夫闻讯后十分悲愤,命人收殓伍隆起的尸体,并用香木雕刻成头,续成全尸,葬于台城东南郊的文迳山上。同时悬赏捉拿了叛徒谢文子,杀之以祭伍隆起。因此人们称伍隆起墓为“香头坟”,村名也由此而来。

伍隆起忠君爱国的事迹世代为人传颂。明代大儒陈白沙有《乡贤咏》:“中原不可复,志士耻为夷。直把真心去,何妨假首归。”清代台山学者赵天锡也作有《香头坟》:“生作堂堂烈丈夫,何妨砍去好头颅。沉香未朽双眸在,应望崖山泣泪珠。”

村民说,时至今日,每年清明节期间,都有大江镇伍氏的人前来香头坟缅怀拜祭伍隆起。

文迳并非三娘迳

有人认为:“文迳吊古”是指在台城东南4公里处,四九镇与冲蒌镇之间的一条山迳。崖门海战时,文天祥曾从这条山迳走过,文天祥就义后,为纪念他,乡人把这条山径称为“文迳”。

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一是对史料缺乏详尽的了解,因为《新宁县志》就明确记载“文迳吊古”在台城东南文迳山。二是将文迳与三娘迳混为一谈。文迳在香头坟村旁,是在台城往四九墟的路上。而三娘迳是四九往冲蒌墟的一段,这段路因路旁有元代三娘墓而得名。三是没有史料记载文天祥曾来过新会、台山一带,也没见到有咏文天祥与文迳的诗词曲赋,将“文迳吊古”与文天祥联系在一起,似依据不足。笔者拙见,在此就教于方家。

新闻推荐

围绕大湾区建设 香港企业家畅所欲言 市领导积极回应企业所提的困难和建议

江门日报讯(特派记者/赵可义谌磊)“听到这些政策非常受鼓舞。”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活铮在昨日下午的江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