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镇烧炮庙会凝聚乡情民心 传承客家习俗 为发展装上“助推器”

江门日报 2019-03-29 08:43

烧炮庙会这一客家民俗除了是乡亲们团圆聚会、倾诉乡情的平台和载体,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程建华

通讯员/凌伟新

今年以来,鹤城镇小官田村、城西村、禾谷村等20多个村落相继举行客家烧炮庙会。庙会上,除了传统的祭拜、接炮、还炮、抢炮,龙狮、锣鼓、武术、歌舞等文艺表演更掀起节庆高潮。

近日,记者走访鹤城镇部分客家村落时发现,烧炮庙会这一客家民俗除了是乡亲团聚、倾诉乡情的平台和载体,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带动外出乡亲支持家乡建设

“烧炮庙会承载着我们儿时的记忆,不管身在何处,我们都会尽量抽空回来参加。今年回来,我发现城市、乡村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乡亲们对侨胞的热情不减,大家相聚在一起感觉很亲切,和小时候一样。”近日,华侨邓友好及港澳台同胞共20多人一起回到久违的家乡——鹤城镇新联村委会石九湾村,参加一年一度的客家烧炮庙会活动。

多年前,邓友好得知家乡兴起广场舞及舞狮文化,但乡亲们缺乏活动场地,她慷慨解囊,独自捐资建成村文化室。此后,邓友好捐资为全村的村民安装自来水管道,改善生活条件,还向鹤城镇禾谷小学捐资,改善教学环境。

在邓友好的影响下,许多华侨乐善好施,纷纷为家乡建设捐款捐物,并出谋划策。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鹤城镇在美国、智利等国家的华侨为支持家乡建设累计捐款逾百万元。

邓友好表示,烧炮庙会是典型的客家文化,乡亲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延续和健康文化发展,把“和堂议事”“同宗同族”“同乡同里”等和谐理念传承下来,为乡村振兴、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村民欢聚一堂共商村务

“捱(我)同意,捱捐100!”“妮(你)都100,捱就捐200咯!”在禾谷村委会南塘村烧炮庙会上,村民们你100元、我200元,捐款解决村文化室残旧的问题。

“庙会一开,八方来拜,敬神上香,祈愿还家。”这是客家人的一句古话,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今,村民们的祈愿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借烧炮庙会欢聚一堂、共商村务,对新一年的各项建设事宜进行讨论,共同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据介绍,近年来,在热心人士的捐款支持下,南塘村成立了老人关爱基金,着力解决当地因华侨及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的空巢老人缺乏关爱的问题,受到村民点赞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庙会中的摊档成一大文化特色

“风车一转,时来运转!”“甘蔗嚼一嚼,生活更甜蜜!”“鹤城花生,花开富贵,生生不息!”在鹤城镇最隆重的烧炮庙会——小官田村关帝爷烧炮庙会上,逾万人聚集在这个村落,摊主们讨巧的叫卖声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围观和争相购买。

据介绍,烧炮庙会又称“庙市”,是中国民间传统风俗之一,也是集市贸易形式之一。过去,鹤山客属群众借烧炮庙会挑箩摆摊,出售农产品以增加家庭收入。改革开放后,烧炮庙会的集市功能虽然已逐渐淡化,但是仍有不少村民会在庙会上摆摊,成为活动期间的一大文化特色。

★相关链接

烧炮庙会的

传承和演变

据介绍,客家烧炮庙会已成为鹤山客属地区最为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是鹤山客属群众把传统庙会与当地地情、民情结合,所创造、传承的传统文化,它的产生和演变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鹤城镇客家文史爱好者凌先生表示,客家烧炮庙会在鹤城镇南部侧重彩头、高格调,希望新年有好的开头、高的起点,比如南星村委会茅坪村;中部注重耕读文化,以客家山歌、舞蹈或其他与耕读有关的自创才艺节目作为烧炮庙会的特色内容,比如城西村委会浅塘村;北部则注重村与村之间你来我往的联谊活动,以狮艺礼仪代替人情礼节,文化内涵丰富又别具特色,比如坪山村委会水心洞村、万和村委会新村排村。

烧炮:共设16个花炮,抢到头炮的人即“炮主”,是最幸运之人,全村人都要锣鼓欢送。“炮主”会得到一个“花炮头”和一幅绘有关帝像的镜画,上面注明第几炮,由各村接回村中供奉,一年后再送回去,俗称“还花炮”。如今,抢炮已演变为文明抽签,现场秩序井然,其乐融融。

庙会精神:鹤城客家人以“庙市”促进乡村经济贸易,以聚庆增进乡里和谐,以会狮增加村与村情谊交流,以文艺活动促进文化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这是客家烧炮庙会蕴藏的文化精髓及精神所在。

新闻推荐

一本日记本背后的 巡河足迹 河长温伟强与升平河铆上了,沿岸工厂摸查个遍,自发撰写近4000字调查报告

每个月,温伟强(右)都会抽时间来到升平河沿岸的各个村里,实地察看升平河水质情况。黄宇球摄升平河贯穿古劳、龙口两镇,全长近26...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