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冯一宁: 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发展理念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创新发展。近年来,江门市科技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统筹指导,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组成部分,江门将如何进一步利用自身优势,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为江门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记者近日专访了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冯一宁。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再创新高
记者:按照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总体要求,江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冯一宁:近年来,江门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其中,高企培育、创新体系建设等更是呈现了一组组较为亮眼的数据。
去年,江门市启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制定《江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认真落实《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狠抓“八大举措”53项指标落实,扎实推进自创区建设各项工作。2018年江门高新区在全国157个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62位,比上年上升2位。台山市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江门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区(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被科技部认定为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同时,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由2015年的196家增加到2017年的730家,2018年将突破1200家,增速连续两年位居珠三角城市第一。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企业达760家。2015年,江门市在国内首创科技型小微企业认定标准,目前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3126家。
此外,江门市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推动设立研发机构,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的培育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2018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家,增量连续两年居全省地级市第三位。建成省级创新平台394家,市级创新平台166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6.53%,比2016年增加2.66倍。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科技企业孵化器也由2015年的7家增加到目前的31家,众创空间由2016年的11家增加到现在的35家。连续六年举办“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参赛项目质量不断提高,大赛影响力不断扩大,2018年江门市参赛企业数量和国赛、省赛的入围项目及获奖数量均居广东赛区第三位。
科技金融方面,新会区新增1支创新创业风投基金,全市风险投资基金总规模达6.6亿元,已合共投资项目23个,总投资额4亿元。持续推动“邑科贷”和科技贷款贴息工作,新增科技支行10家,全市达到18家,为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抓好九方面工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记者:今年科技部门将如何进一步以科技创新促进江门市经济在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冯一宁:2019年,江门市科技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5”工作举措,坚持创新是第一驱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重点围绕高质量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以赴增强江门市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进一步完善创新扶持政策,抓好创新驱动“八大举措”,并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二,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湾区科技合作,推进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推动五邑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并协助推进江门国际科创城建设。
三,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五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覆盖,并深化与广东省科学院合作。
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并加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度。
五,深化产学研交流合作,打好“院士牌”,加强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探索共建一批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
六,做大做强“创新创业大赛”品牌,继续办好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建设。
七,做好海外人才引育工作,做好对外合作交流和人才引育工作,积极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并为海外人才提供贴心服务。
八,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推动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争取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
九,加强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实施意见,并层层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合作
记者: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科技和创新成为其中的高频词汇,科技部门将如何为江门进一步融入大湾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冯一宁:粤港澳大湾区是江门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今年,我们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着力“打好三张牌”。
第一,打好“院士牌”。了解院士及其团队最新情况,完善五邑籍院士资料,筹划举办院士咨询会(专家论坛),邀请部分院士回乡调研,为江门市发展出谋划策,结合实际引进院士团队及其科技成果到江门市转化,鼓励建立院士工作站,吸引创新人才、项目,为江门市科技发展提供新动能。
第二,打好“大科学装置牌”。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积极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对接,推进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主动对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拓展江港澳合作发展空间,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第三,打好“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牌”。建立市政府与五邑大学市校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开展科研、人才、技术等资源供需对接,促进五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持五邑大学与香港高校深化合作,重点推进五邑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的教育部粤港联合实验室(智能纤维与纺织品)建设,争取香港高校与五邑大学等单位联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
另一方面,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第一,完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探索与港澳合作双向建立孵化创新载体,支持江门市有条件的孵化机构在港澳台及海外建设创新孵化基地,鼓励港澳资企业或者港澳孵化机构到江门市参与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港澳青年创客提供项目孵化、项目加速、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创新服务平台。
第二,做强做大“创新创业大赛”品牌。继续举办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探索举办江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对接大湾区港澳创新资源,探索融入港澳创新创业元素,引进和滚动支持一批有发展潜力、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湾区科技型企业。
此外,我们还将继续深化与港澳科技交流合作。一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探索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建设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推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高层次人才、技术与江门市企业对接。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对接和引进。发挥海外(香港)人才工作站等引才机构作用,大力引进高端人才。落实人才新政,加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资助力度,减轻港澳人才在江门市的工资薪金所得税税负,增强江门市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陈敏锐通讯员蔡培庆
新闻推荐
美丽港湾 桃月遇“建” 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开展关爱女性系列活动
“人间三月,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江门建行在五邑侨乡台山针对环卫工和到店客户开展“美丽港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