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名侨胞长眠非洲坦桑尼亚一墓园内,大部分来自开平,江门市努力为逝者寻亲 助长眠异乡的侨胞落叶归根
江门日报讯(记者/黎禹君)日前,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栏目播出的《华人墓地无人祭奠,华助中心为逝者寻找后人》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报道中指出,在非洲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一个华人墓园内,有35位华人墓且多年无人祭奠。根据墓碑上的文字,这些逝者大部分来自开平,还有部分墓碑上写着主人来自台山、三水等地。这些逝者卒年最早为1920年,最晚为1974年。墓园管理者希望为他们寻回后人。
有学者根据碑文上的卒年推测,此35位侨胞极有可能为1905年至1918年间,德国殖民坦葛尼喀(坦桑尼亚独立前称)修建中央铁路时从中国引入的华工。随着时间推移,在铁路修建完成后,这些侨胞也许就留了下来,通过与当地人做生意维持生计。起初,墓园堆满了垃圾,住着流浪汉,无人看管,无任何围墙格挡区分,没有人知道曾有35名侨胞长眠于此。后来,当地华人发现这个墓园,并在大家努力下完成了墓地清理及围墙等修建工作,墓园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在这35名侨胞中姓劳、陈、司徒和姓关者较多。作为目前墓地的管理者,坦桑尼亚华助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多方资源促成长眠于此的同胞叶落归根,但收效甚微。为此,坦桑尼亚华助中心呼吁希望这35名侨胞的后人得知情况后能积极联系他们。
近日,开平市侨联经过多番努力,终为其中一位逝者劳潮郁找到了在开平市沙塘镇石子岗的亲人劳怡盛。据介绍,3月4日下午,开平市侨联相关负责人来到沙塘镇石子岗,找到了劳潮郁的亲人劳怡盛。劳怡盛称去年就有人询问过有关墓碑的事情,因赤坎镇同样也有一个石子岗,当时他不太确定,后来咨询堂兄劳柱德后才得已确认,墓碑上的人正是自己的堂亲,而劳柱德在非洲工作时还曾去墓园祭拜过劳潮郁。
由于劳潮郁去世的时候劳怡盛年纪还小,因此关于劳潮郁在坦桑尼亚的工作以及他家人的事情,劳怡盛都只是从母亲和堂兄劳柱德口中得知。劳潮郁旧居与劳怡盛的老屋相对。劳怡盛住在老屋的时候,其母亲也经常提起劳潮郁。据堂兄劳柱德介绍,他也没有办法联系到劳潮郁的后人。
至于当时是何人为劳潮郁立的墓碑,劳怡盛也表示不清楚,因堂兄劳柱德亲身去祭拜过才知道墓碑的存在。据劳柱德介绍,是当时非洲的侨胞无处安葬,后来当地政府安排了一块地让那些侨胞安葬在那里。开平市侨联表示,目前已从劳怡盛那里取得劳柱德的联系方式。下一步,希望能通过劳柱德了解更多关于逝者劳潮郁及其家人的情况,帮助寻回他的后人,让长眠于异乡的劳潮郁能够真正落叶归根。
19—20世纪,不少江门人为了谋生漂洋过海,背井离乡,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候,没有忘记家乡,如今我们也不应遗忘他们。截至记者发稿时,该事件暂未有最新进展。本报记者将追踪报道,希望为逝者找到家人,帮助逝者落叶归根。
新闻推荐
记者体验执行法官、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人民调解员一天的工作 他们扎根基层为民解忧
民警指导市民使用自助办证机。民警为办事群众解答疑问。梁乙荣(左一)对两名当事人进行调解。梁健军(右)指导刘某弟弟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