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西江水乡正从梦想走进现实 走读“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大鳌实践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叶田钟珍玲
“啃下了"硬骨头",放下了"大石头"!”新会区大鳌镇委书记叶长新舒了一口气。叶长新的忧虑来自于那长达38.5公里的涉河违建。它长期以来困扰着这座西江河畔的水乡小镇。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攻坚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摆在大鳌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点工程,更是大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
大鳌镇自去年11月8日正式召开“三清三拆三整治”誓师大会以来,全镇上下16条行政村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共计“三清理”666处、“三拆除”234处、“三整治”139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朝着建设“宜居宜业健康旅游岛,政通人和美丽新大鳌”的蓝图,“小而美”的水乡大鳌正从梦想走进现实。
38.5公里的涉河违建
在三十六顷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卢业群心中,有一个“儿时梦”:
蓝天、绿水、瓦房、石桥、古庙、木棉……这是他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大鳌最美好的回忆。
然而,多年来一河两岸的违建与日俱增,挡住的不仅是一河两岸的美丽风景,源源不断的生活污水更是让河水“不堪重负”。
“涉及清拆的违建总共有38.5公里,相当于环绕鳌岛一圈。”大鳌镇副镇长林健勤翻开清拆影像图,一座座盘踞在大鳌“母亲河”——中心河周围的违章建筑,让人触目惊心。
“拆!”三十六顷村率先打响了头炮。卢业群说,该村党员干部给自己下了一道严令:“有违法建筑的党员干部,要带头自行拆除,绝不讲条件、不讲特殊,绝不搞法外施恩、法外容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该镇“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先行村,三十六顷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顺利连片拆除了480米的涉河违建。
相比于三十六顷村,临近圩镇的新地村,是中开高速进入江门的第一站,“桥头堡”区位优势凸显,这里的清拆长度更长、难度更大。
“"新地"永远是新地。”这句长久流传在新地村的俗语,成为了新时代该村干部群众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的目标和方向。
一马当先的,正是新地村“两委”干部黄金友。
“不把环境搞好,我们都是"千古罪人"!”作为一名老党员,黄金友二话没说,率先拆了自己48平方米的“家”。在黄金友的示范下,在村民的响应下,新地村“硬生生”连片拆除了长达1000多米的违建。
从“被动拆”到“主动拆”,以党建为引领、党员为先锋的一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大鳌如火如荼地推进着。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工作台账,紧盯目标,挨家挨户劝说,向村民宣传政策,摆事实、讲道理,真正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身边的人。村民们纷纷加入“主动拆”行列。十围村村民冯福泉主动拆除了十几年的违建,“我们都赞成拆!拆了之后把道路拓宽,把河道疏通,居住环境更好。”
新会区委书记文彦为该镇“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点赞:“很高兴看到村民村干部的支持,既有思路又有行动,齐心协力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小而美”的水乡图景
“"拆"只是手段,"建"才是目的。”叶长新的心中,同样有一个对大鳌水乡的美丽图景。
叶长新坦言,曾经的违建,向道路要空间,向河道要空间,直接导致了大鳌中心河排水不畅、污染严重,甚至影响防汛安全,“大鳌人民能够深刻体会到失去一河清水的痛楚。”
痛定思痛后,大鳌正努力重铸“金字招牌”。
新地村党总支书记黄金海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新地村一河两岸的效果图。“这是新地村未来的模样,我们做发动工作时,村民们看了都欢喜得很。”他笑道。
在新一村,一期清拆工程基本完工,村党总支书记冯群光带领着干部群众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河道清淤、建设挡土墙、铺设排污管网、加宽升高道路、设立护栏、增加绿化带……
“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冯群光满怀期待。
“"三清三拆三整治"不是形象工程,是实实在在的让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的民心工程。”在叶长新看来,大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巨大的优势是这里基本上没有“空心村”现象,有人口聚居,有特色产业,就有了乡村振兴的基础,再把人居环境改造好,就是一幅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生态美连着旅游旺、百姓富。
据统计,去年大鳌镇通过举办各类乡村旅游活动,共吸引超48万人次游客,旅游收入实现1230万元,16条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529万元,全域旅游“主客共享”格局初步显现。
通过狠抓“三清三拆三整治”,该镇力争年内基本完成38.5公里涉河违建路段清拆,同时抓紧开展修复建设工程,一年一台阶,打造样板,久久为功,“小而美”的西江水乡定能重现。
新闻推荐
自动兑付“黄金十条”、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二十八证合一”…… 新会特色政务服务品牌是这样炼成的
兑付“黄金十条”奖励资金,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张奕维摄“黄金十条”奖励177家企业,已累计兑付奖励资金超5700万元;“最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