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民乐演奏家谭涛: 清音传承寄心曲
谭涛,江门市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对他来说,2018年是收获的一年:在广州举行的首届“我最OK”广东全民才艺大比拼中,他过五关斩六将一举夺得亚军;同时,终于成功举办个人首场笛子独奏音乐会。
这些收获,其实是以他辞去令人羡慕的公务员职位为代价的。“我希望全身心投入,传承民族音乐精髓,推广民乐新理念。”人到中年的谭涛淡定地说。
文/图宜君曾小东
一支竹笛
美了少年时光
眼前的谭涛头发微卷,时不时露出灿烂的笑脸。他一边沏茶一边打开话匣子。
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有一家普通的农户,谭涛就出生在这里。在农村,左邻右舍办红白喜事,都会邀请道士前来吹拉弹奏。那发出声音的“竹节”让他着了迷,大人说那是笛子。于是,一支竹笛在谭涛的心中“种草”了很久。
有一天,父母实现了他的心愿。他如获至宝,把竹笛放在书包里,随身携带,一有空闲就拿出来摆弄。竹笛成为他童年最快乐的陪伴。竹笛换了一支又一支,已记不清玩过多少支竹笛。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与小伙伴捉迷藏,他把舅舅送的一支苏州乐器厂生产的竹笛随手放在路边,玩兴过后想起竹笛时,心爱的笛子已被一辆路过的吉普车给碾碎了。为此他伤心地哭了好几回。
“家在农村,相对于物质生活的匮乏,我的精神生活是富足的,因为有竹笛陪伴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回忆往事,谭涛一往情深。
两次高考
圆了音乐梦想
靠着父母省吃俭用和外出种菜的微薄收入,谭涛完成了高中学业,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割舍不了对竹笛的喜爱,决定报考音乐院校竹笛专业。撇开经济实力不讲,平心而论,仅就应考的前期工作来说,他的准备是不充分的,考前一个月他才托人找到省城竹笛专业老师辅导。当他打开行囊露出一支自制的竹笛时,见多识广的辅导老师直接拒绝为他开小灶,理由是:临急抱佛脚。
由于基础差,谭涛首次高考成绩不理想,尽管收到了海南一所大专院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他决定复读一年,报考心仪的音乐院系。
艺考前冲刺,别人上完一节课掏钱付费,出手是崭新的百元大钞,而谭涛支付的是母亲卖菜所得的十元、五元面额的纸币。他没有因此受到另眼相看。辅导老师反而偏爱这位农村来的家境不富有但上进心强的艺考生:给他延长课时、多讲一些知识、多一些具体指导。
好事多磨。谭涛复读才半年就面临“断粮”辍学的窘境。是外出打工养活自己还是咬牙坚持?迷茫之际,舅舅的一番话让他坚定了继续前行的信心:“你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以后的人生路才会越走越宽。”舅舅雪中送炭资助了1000元。亲人的精神鼓励与物质支持帮助谭涛摆脱困境,他全力以赴进行最后冲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003年高考结束后的暑假,他跑到建筑工地干活挣学费。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谭涛发挥所长,拿出随身携带的竹笛吹上一首悠扬的乐曲给工友们听。憨厚朴实的工友们“投桃报李”,尽量让他做些轻松一点的活……
谭涛终于圆了大学本科梦——被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录取。他创造了只上19节专业课就考上本科艺术院校的记录。
跨入大学校门的谭涛一边勤奋读书一边当家教,同时兼做一些日用品买卖的小生意,努力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高标准完成学业的前提下,他把参加各类赛事作为丰富自身舞台表演经验、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大学期间他先后荣获“首届全国葫芦丝·巴乌邀请赛”青年组金奖、“洞庭杯”湖南省竹笛大赛青年组二等奖。
再度拜师
坚信“剩者为王”
大学毕业后,谭涛来到鹤山市参加公办教师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共和镇中心小学的一名专职音乐教师,随即把这所农村学校民乐特色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他积极参加教育系统和学校所在地的文艺演出,凭着在大学期间掌握的竹笛、葫芦丝、二胡演奏技能,一根竹笛闯江湖。手持竹笛阳光帅气的舞台形象、令人百听不厌的悠扬笛声富有穿透力……谭涛很快获得观众的认可,圈粉无数的同时引起了鹤山市文化馆的注意。从此县城的文艺舞台上活跃着他风华正茂、气宇轩昂的身影。后来,江门市文化馆要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都第一时间邀请谭涛参加。
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没有使谭涛安于现状。不用为一日三餐操心的他钻研竹笛演奏技艺的热情越发强烈、干劲更足了。以笛会友,遍访名师。他要让这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发出更美妙的声音。
2014年6月,谭涛拜中国著名竹笛演奏家陈林锋为师。陈老师没有因为他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在省市比赛中获过奖就放松对徒弟的要求、降低标准,而是从基本功开始严抠细训,高标准严要求把细节做好:先将竹笛吹奏的“童子功”修炼到家,强调演奏作品时要将自己对曲目的理解与演奏技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气息长短、急缓,指法的多变和恰当的肢体语言来抒发演奏者的感情,首先感动自己再去打动听众和观众。他谆谆告诫徒弟:学习竹笛演奏心态要平和。慢工出细活,十年磨一剑。急功近利是笛子演奏的大忌。
2017年谭涛按照师傅的要求全年就吹一首经典笛子曲目——《姑苏行》。如果说大学老师教的是理论是技法是技能,陈林锋老师传授的则是竹笛演奏时人笛合一的忘我境界:自觉追求竹笛演奏的气韵,笛音一起紧紧抓住听众,使人产生共鸣。这样一种境界要靠扎实的基本功,靠自己去意会去领悟,更要靠岁月的积淀,厚积才能薄发。
名师出高徒。经过陈老师的悉心辅导,谭涛竹笛、葫芦丝、二胡的演奏技艺日臻化境。2018年7月参加珠海市的市民艺术节,在选取参赛曲目时,他虚心听取师傅的意见——“你参加的是竹笛专业比赛,演奏《姑苏行》用扬琴伴奏,才能充分展示你自己的专业水准。”果不其然,谭涛技惊四座的演奏彻底征服了评委,夺得了专业组第一名。
常言道:胜者为王。但是,谭涛自己信奉的是“剩者为王”。他将“胜”字改为“剩”——大浪淘沙,剩下的才是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最后的无敌强者、胜利者。这一字之差是他艺术人生的生动写照。“当年大学七个舍友,只剩下我还在吹笛子。”谭涛笑说。如今,他已成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门市音乐家协会理事,众望所归地当选江门市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
辞去公职
投入民族音乐传承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考上公务员、入事业单位编制是众多待业青年梦寐以求的第一选择。谭涛也不例外,大学毕业后,在鹤山市共和镇当教师,爱岗敬业的他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为鹤山市优秀青年教师和江门市优秀辅导员。后来转行成为“红盾卫士”,他拼命三郎的本色不变,每次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成为市县两级工商系统的业务骨干。
有所得必有所失。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醉心于竹笛艺术的谭涛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于2018年4月辞去公职,去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我希望心无旁骛从事自己喜欢的笛子演奏、教学工作。”
然而迈出追求“理想”这一步,还需要跨过“现实”这道坎: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赡养、哺育的经济压力山大。突然失去稳定的工资收入,家里人能不反对其“头脑发热”的辞职举动吗?知夫莫若妻。善解人意的妻子是丈夫做出放弃公职这一选择的坚定支持者。谭太太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以女性的温柔体贴尽力成全爱人。对思想观念一时转不过弯来的双方老人,她主动去做耐心细致的解释,争取长辈的理解,化阻力为动力。
辞职后,他全身心投入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推广、民乐演奏技法与演奏形式的创新中。一件件喜事发生了:他被某艺术中心聘请为艺术总监;2018年12月成功举办人生中首场“江上笛声”竹笛独奏音乐会;以江门赛区冠军的身份站在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广播电视台举办的首届“我最OK”广东全民才艺大比拼总决赛的擂台上,在强手如林的激烈角逐中荣获亚军。
对于未来,谭涛充满信心地期待着:“第二场独奏音乐会不久的将来会在星海音乐厅抑或国家大剧院举办,进而走进央视"风华国乐"栏目一展风采,成为江门文化的一张名片。”
新闻推荐
省自然资源厅领导带队到江门市 督导调研自然资源 领域重点难点工作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涛)3月6—7日,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带队到江门市督导调研自然资源领域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