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城市的“新会品质”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优环境

江门日报 2019-03-07 08:24

城轨新会站前的这一片“网红花海”让人沉醉。 张奕维 摄

有人说,她是一座宜居城市,山水田林城有机相融,处处见绿,鸟儿在这里“安居乐业”;

有人说,她是一座文化名城,葵艺、陈皮、烧鹅、古典家具、小冈香,厚积千年的岭南文脉在这里传承;

也有人说,她是一座现代都市,繁华珠西枢纽商圈正成为“城市客厅”,魅力银湖湾滨海新城将成为“湾区明珠”;

……

这些,都是她城市品质的一面。新会,秉承着千年古邑城市文明,直面新时代城市建设难题,以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为导向,瞄准打造一流城市的目标,全面推进城市品质提档、提质、提效。

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梁明建在该区2019年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会议上指出,城市提质是必须要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增强群众福祉的有力举措,是促进新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亮点,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优的城市环境,助力新会全面融入大湾区建设。

文/叶田张奕维肖浩

城市格局的重塑

构建一南一北“两新城”

阳春三月,万物萌发。珠西枢纽新城和银湖湾滨海新城,一南一北,交相辉映。

近十年来,随着新会主城区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旧有的城市支撑体系逐渐不堪负荷。城市需要向外扩展,需要增强吸引力,需要增加在教育、医疗、商业、服务、公园绿地等方面的投入。

“推进"两新城"建设,构建大城格局,是我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需要。”梁明建说。

这既是新会城市格局的重塑,也是城市价值的再构——

全力打造珠西枢纽新城,围绕“珠西中央活动区城市客厅”“江门南部公共中心”定位,统筹布局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服务配套,重点加快江门农商银行总部大楼、珠西金融中心、富力城央综合体、文华商业广场、枢纽新城公园、市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

有序开发银湖湾滨海新城,探索与澳门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谋划跨境合作实验区及合作用海示范区,主动对接江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打造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粤澳合作平台、突破改革开放深水区的试验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战略支撑区。

新会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要以珠西枢纽新城和银湖湾滨海新城“两个新城”为载体,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和全市“三区并进”中新的增长极。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张光南认为,新会作为珠三角与粤西联系的交通门户,应以打造集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干线、万吨航道于一体的“珠西门户型城市”为发展方向。而在这一点上,一南一北两座“双子城”要朝着宜居宜游、宜业宜创的方向发展,真正打开城市发展格局,重塑城市竞争力。

城市形象的精绣

多项工程让城市焕发新光彩

粉色、黄色、橙色、紫色的金鱼草交相辉映,紫花风铃木、簕杜鹃、大叶油草等植物色彩斑斓,连绵成一大片约23000平方米面积的花海,让人沉醉。

城轨新会站前的这一片“网红花海”,近期刷爆了江门人的朋友圈,更引得各方游客纷纷前往拍照。要知道,早在一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

过去一年,新会区全年共启动提质建设项目56个,累计完成投资75.4亿元,城市提质工作局面初开,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仅要有“高大上”的新城建设,也要有“小而美”的旧城改造。

结合城市文化底蕴,新会区选取北园公园—冈州湖—艇仔湖公园—人民球场—人民会堂—盆趣园—学宫—马山公园片区,作为中心园林区城市景观重点提升区域,打造慢生活休闲文化核心。去年,共投入5000万元,开展北园公园西侧围墙“拆墙透绿”改造和人民球场、艇仔湖升级工程,改造人行道约1000平方米;动工建设马山公园和北园公园片区升级改造工程,实现绿化资源共享,优化城市生态氛围。

2018年,新会大力打造以圭峰路和公园路贯穿的“城市活力轴”,以玉湖景区和圭峰山广场为核心的“城市创新极”,和以学宫、人民会堂和盆趣园为核心的“城市人文极”的“一轴两极”夜景架构,聘请专业的亮化设计、施工团队,历经半年时间,共安装各类灯具8000多套。其中,玉湖“古城新篇·揽景胜会”3D喷泉投影灯光秀从人文历史、生态、创新发展等方面全面展现新会侨乡的魅力。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把亮化与生态、历史人文相结合,打造全新的夜景体验圈,真正凸显新会这座城市的品位。”负责本次亮化工程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照明设计中心主任蔡新说。

以亮化提升作为追求城市精致化、品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来推进和实施,新会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不断焕发出新光彩。

城市理念的革新

坚持民生为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条河折射一座城。

会城河、紫水河,长期的“脏乱差”诉说着发展与污染并存的历史。让河道恢复清澈,成为了新会人共同的夙愿。

“向黑臭水体宣战!”为有效解决会城河、紫水河黑臭水体问题,完成至2018年底实现“两河水体不黑不臭”的目标任务,两年来,新会区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对两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整治。

“通过两年来的综合整治,会城河、紫水河水质好转,基本实现"不黑不臭"的目标任务。”圭峰会城河长办负责人说。

“城,所以盛民也。”

从工业逻辑回归到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以GDP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着新会打造一流城市的全过程。

观滴水可知沧海。新会创新实施的“交通微循环”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直以来,会城旧城区由于道路设计和规划相对滞后,造成道路狭窄、停车位缺乏,上下班高峰局部区域道路“肠梗阻”现象不时出现,解决旧城区交通局部拥堵、打通回家路上的“最后500米”成为群众的热切期盼。

去年,新会以微循环这把“手术刀”,向老城区拥堵严重的黑点路段开刀,在日常车流量较大的惠民东路—知政北路—凌东路片区创新实施“交通微循环”管理。数据显示,该措施实施以来,城区高峰通行效率提高了10.6%。

一年来,新会投入6.3亿元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工程11项、潭江流域水源地14个环境问题完成整改、整治淘汰“散乱污”企业451家、拆除“违建乱建”3668宗、升级改造城乡公厕331座、300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整体推进、19个老旧社区和15个集贸市场完成改造、新增汽车停车位2500多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

以办好实事惠民生、以乡村振兴惠民生、以生态建设惠民生,新会坚持民生为本,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新闻推荐

新会学宫有望 晋升为“国字号” 传承文脉提升文化自信

新会学宫是新会千年历史的重要见证。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钟珍玲)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广东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