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预计可实现农业增加值201.2亿元,今年提出“四生并进”计划 江门乡村产业迎来何种新机遇?
石板沙村的农产品不断吸引外地游客购买,村民在家门口摆摊售卖。杨兴乐摄
日前,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并提出了大力发展的几种产业类型,包括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和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笔者近日从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18年,江门预计可实现农业增加值201.2亿元,同比增长3.8%。针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几种乡村产业类型,江门近年来也给予了大力扶持,并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如今,在一号文件的支持下,有望迎来更多机遇。
据悉,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今年提出“四生并进”的计划,即生产、生活、生态和生意。通过重点发展农牧渔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农牧渔循环、产加销一体、农文旅有机融合,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撰文:黄烨倩张泳渝
乡村特色产业
特色农产品变身旅游资源
每天5时,天还没亮的时候,新会区睦洲镇石板沙村的黄大哥就会和他的父亲驾着小船,带着蚬撬,到家门前的西江支流中捞黄沙蚬。到了中午,小船就会载着一筐筐黄灿灿的黄沙蚬回来。
“每天我们能捞回来二十几斤黄沙蚬,按目前每斤22元至25元的市价,可以卖600元左右。”黄大哥从11岁开始跟随父辈捞蚬,“我们家是最早一批到江上捞蚬的渔民,20世纪90年代初,我的爷爷已经捞蚬到村上卖。现在,全村到江上捞蚬的村民有30多户。”
黄沙蚬是“睦洲三宝”之一,春节到清明节前后,是黄沙蚬最为肥美的季节。由于睦洲附近水域水质洁净,出产的黄沙蚬鲜嫩清甜,受到广大食客追捧,价格也一路飙升。据介绍,在清明前后,黄沙蚬最高会卖到每斤30元,为捞蚬的渔民带来较为乐观的收益。
除了黄沙蚬,睦洲还有“两宝”——鲜嫩无比的河虾以及极具营养价值的黄鱼子。利用石板沙特有的离岛风情、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河鲜产品、浓厚的疍家文化等旅游资源,睦洲镇投入近500万元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石板沙水乡风情岛旅游品牌。据睦洲镇政府统计,2018年石板沙村接待游客近50万人,推动旅游经济收入达3000万元。
以乡村旅游业作为乡村实现产业振兴的引擎,江门市不少村镇利用独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以“农旅结合”或“文旅结合”的模式,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例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古村的传统柑普茶、鹤山市古劳水乡打造的水乡风情、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打造的举人文化、台山市海宴镇南丰村发展的香料产业……
目前,江门市结合“醉美江门100村”乡村旅游建设,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并结合示范项目创建需求和乡村旅游发展需求等,在市区规划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线路内容涵盖了历史、水乡、田园、古村落、山林元素,包括西江畔风情风光带、环圭峰自然生态风光带、城市变迁风光带、银洲湖西岸风光带、宋风遗韵风光带及多彩田园风光带。
乡村服务业
文旅服务项目激活社区活力
在开平市塘口镇旧墟里,一座曾经破旧不堪的钟表机械厂经翻新改造后,变成了一个设施齐全的国际青年旅舍“塘口空间”,集活动、讲座、图书、展览和餐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迎来八方客人。原本因老龄化、“空心化”而沉寂的社区,因着“塘口空间”和来往的客人而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与喧闹。
在“塘口空间”项目负责人李继津的社区营造计划中,以国际青年旅舍为载体开展各类文化交流、乡村营建、文化保育是第一步,借力周边特色碉楼旅游资源发展高级民宿、轻餐饮,进而带动村民的社区参与和吸引青年人才回流乡村是第二步。如今,12人的“塘口空间”项目核心团队里,有4人属于回流农村的大学生。此外,“塘口空间”的餐饮、住宿等项目的开展也离不开本地村民的参与。
以全域旅游为推手,挖掘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是当前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又一可行道路。
根据新近发布的《江门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在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方面,江门计划推动乡村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包括鼓励和引导市场打造具有一批富有江门特色的“侨家乐”民宿;以创客基地为载体吸引人才回流,发展“乡村+节庆”“乡村+文创”“乡村+美食”“乡村+民宿”等旅游新业态。
当前,塘口镇在发展文旅产业以拉动乡村经济发展上动作不断。去年12月12日,开平市在塘口镇旧圩举行乡村振兴旅游产业招商大会暨2018碉楼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后,塘口镇便现场签下了3个文旅项目,总投资超过15亿元,并同时提供9个文旅招商项目。
塘口镇委书记温家林表示,目前塘口镇乡村旅游还未真正起势,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仍需要社区资本去撬动,“这些文旅项目都是"月亮",项目发展起来以后,农民就会变成"星星",人人参与到旅游创业发展中来,形成"众星捧月"格局。届时,每一位农民都能在旅游经济中分到一杯羹,群众参与旅游创业发展也有助于完善旅游服务配套。”
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加工厂由城市转向田野
“最初,大多数种植户只种植和销售新鲜新会柑。后来,他们将柑皮进行初加工再卖给批发商,或者自己在果园设立加工坊,制成小青柑或柑普茶出售,收益大大提高。”江门市新会陈皮村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小村长吴家雄说。
据介绍,江门市新会区陈皮村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在2014年成立,现有种植户超过200位,种植面积约为1.5万亩,约占新会柑总种植面积的25%,每年种植的鲜果价值超过2.5亿元。陈皮加工产业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自小青柑茶产品推出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也大大延长了新会柑的加工周期。”吴家雄说道。在单一销售新会柑时,种植户只能在每年第四季度收成,以直接销售鲜果或去肉晒皮的方式出售。在小青柑茶产品出现后,每年7月至8月,种植户即可采摘鲜果出售,或加工成小青柑茶出售,加工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半年。
“目前,新会共有柑茶制品生产企业超过260家,大部分都在本地设厂加工。每年7月,各家企业都开始招聘工人加工小青柑等柑茶产品。”吴家雄介绍,“操作熟练的工人,每天能赚过百元。近年来,随着柑茶加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企业甚至出现"招工难"的情况。”
随着陈皮产业的迅猛发展,新会区已形成集柑橘种苗繁育、果品生产、陈皮深加工与开发利用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食药茶健等多形态产业转变。全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0亿元,2018年产值预计达到88.9亿元。
除了新会陈皮,还有鹤山红茶、恩平的簕菜、开平的牛大力、大沙茶等农产品,都在不断延伸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将农产品的初加工留在农村,把加工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今年,江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要着力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等紧密合作,构建18个产值超10亿元的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联合体。同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方式,构建生产联动、利益联结机制,带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新闻推荐
“粤菜师傅”工程纳入江门高技能人才引育计划,已组织2520人开展培训 “旅游+美食”为乡村振兴创造新动能
江门举办粤菜师傅职业技能竞赛,为“粤菜师傅”工程的推广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图为厨房内,参赛厨师正在忙碌地准备着。黄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