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刘慈欣,看什么《流浪地球》

河源日报 2019-02-17 06:12

人物简介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山西阳泉人,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2017年6月25日,凭借《三体3: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2018年11月8日,获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2019年2月5日,刘慈欣作品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上映并大获成功。

上映10天,《流浪地球》的票房就已突破30亿元。

不仅是票房,这部电影的口碑表现也相当好。目前,该电影的豆瓣评分为8.0分,豆瓣好友们将其评价为好于88%的科幻片,好于90%的灾难片。

这部电影让科幻迷们欢呼,也让很多第一次接触“科幻电影”的人感到惊喜。有不少人认为这部电影将开启中国的“科幻电影元年”。

原著作者、电影监制刘慈欣在微博上如此感慨:“中国的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

在《流浪地球》成功的背后,刘慈欣居功甚伟。

他为很多人熟悉是因为那部《三体》。2015年,《三体》曾获得世界科幻小说最高奖项——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也为他赢得了远超过科幻迷圈子的名气。

夜空中的那颗星

1963年,刘慈欣出生在河南罗山的一个农村。

7岁时的一个夜晚,在罗山老家的池塘边上,挤满了男女老少,他们望着夜空,窃窃私语。刘慈欣也跟着来到池塘边,好奇地望着夜空。

过了许久,一颗小星星在天幕中缓缓飞过。霎时,喝彩声此起彼伏。

那是1970年4月1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刘慈欣内心涌现出不可遏制的向往之情。卫星与星空,贫穷与饥饿,“文革”与自然灾害,这些懂或不懂的元素纠结混杂,“成为我早年的人生,也塑造了我今天的科幻小说。”

几年后,刘慈欣在阳泉“新家”的床下翻出一个箱子。里面,有《托尔斯泰文集》,麦尔维尔的《白鲸》,凡尔纳的《地心游记》,阿卡赞采夫的《太空神曲》,以及刘慈欣的最爱之一: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这几本小说,成为了刘慈欣走向科幻,从现实走向未来的铺路石。

由于热爱阅读,长大后的刘慈欣很理想化地决定要当个作家。但一开始,他所写的作品并没有得到出版。

大学毕业后,刘慈欣被分配到娘子关电厂。1997年,刘慈欣重拾丢掉多年的“科学幻想”,几经周折找到《科幻世界》杂志。他的一部环保反战科幻短篇《鲸歌》终于得以在纸上发表。

这是他自1978年陆续创作以来,第一部正式印在纸上的作品。

这段时间,他失败过,也迷惘过,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世界优秀科幻作品的阅读。不变的是,他对科幻的不懈“追梦”。

有了第一块敲门砖,刘慈欣的作品开始在《科幻世界》上频繁发表。

不忘仰望星空

在一次次磨炼中,刘慈欣的笔锋越来越老辣犀利,行文越来越流畅,思想也越来越宏大。他的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

但他有时也在困惑:“杂志上只能发表中短篇,长篇发表不了。”

21世纪初,互联网是新玩意儿,网上连载小说方才兴起。刘慈欣决定,在网上连载长篇。整顿思绪,他建立了一个文档,名为“地球往事”。

2007年,小说连载完毕。连载的时候,网上仿佛燃烧起来一般火热。2008年1月,《地球往事》正式出版发行,书名被改成两个字——《三体》。

脑洞大开的想象、震撼人心的科技展示,刘慈欣和他的《三体》一起火了。有人将《三体》称为“目前中国唯一最大科幻IP”。

然而这位“科幻IP”本人,却极为谦逊。

2015年,拿满国内奖项的《三体》,入围雨果奖。8月,雨果奖揭晓前夕,刘慈欣打电话给主办方:“如果不去,会不会影响得奖?”

主办方回答:“不会的,我们希望你能够出席,但实在出席不了也没关系。”

一句“没关系”,刘慈欣待在了老家,他成为五十多年来唯一没到场的获奖得主。

他还是该奖项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但他却冷静得像一个旁观者,他甚至调侃:“除了我之外,别人似乎都比我兴奋。”

他表示,《三体》能红成这样,对他来说甚至是个谜:“坦率说,我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三体》走红后,对于媒体记者采访的要求,他一概拒绝。他警觉地划出一条分界线,将科幻与现实截然地分开。

他曾说过:“心忧柴米油盐,不忘仰望星空。”

在2018年中国科幻大会现场,粉丝尖叫、簇拥、欢呼;摄影师环绕,快门不绝。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院士与刘慈欣同台讲座时说道:“今天我有一种感觉,科幻作家好像比科学家更受欢迎得多啊。”

陈院士的话未必是对的,但科幻作品在今天的受欢迎程度,却不容置疑。

带上地球去流浪

再一次让科幻作品在大众视野中火了一把的《流浪地球》,在2000年发表于《科幻世界》第七期。

写这篇作品时,刘慈欣刚刚开始在杂志上发表作品,他想要描绘的是一个有着文学美感的科幻故事,“科学推动世界在宇宙中流浪”,表达一种“游荡在外”的文学意象。

最初的篇幅只有现在一半,应编辑要求,刘慈欣才在修改时将内容增加到了两万字。

中国最早的赛博朋克系作家杨平就说,他从小说中感受到了强烈的“回乡情结”。但当时深受阿瑟·克拉克影响,一心想着“流浪”的刘慈欣并不认同杨平的看法,他说,回乡情结“是最不可能在我的小说中出现的东西”。

在搬离居住了20多年的故土之后,刘慈欣才逐渐意识到那些深埋在自己作品里的传统思维。他渐渐开始认同杨平所说的“回乡情结”。“从我自己的创作来说,我从来没有刻意让自己的作品显示出中国特色。选择这种方式逃离,我当时并没有任何意识,别人提醒我才发现,这是典型的中华思维,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故土情结、回乡情结。”

2016年,带着改编完成的《流浪地球》剧本,导演郭帆到美国找世界顶级的特效公司工业光魔谈合作,当时工业光魔向团队抛出了他们最不解的疑问:“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时,你们要带着家一起逃跑?”

这时,郭帆才意识到,他手中的这个本子是一个与好莱坞传统科幻灾难片完全不同的故事。《流浪地球》还体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烙印和对土地的眷恋”,西方感到奇怪的那种对土地的感情,恰恰是《流浪地球》的独特之处。

《流浪地球》有一版预告的名字,叫做“有种的中国人为家而战”。

虽说“带上地球去流浪”,其实也是“带着科幻回故乡”。

刘慈欣说:“将来我们散播到宇宙各处,那又是一个循环,一个螺旋性的上升。当人类的太空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时候,故乡的观念将再一次回到人类文化之中,而且其强烈程度远胜于以前的故乡。因为以前的故乡可能是"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回家,大不了走一年,总能走回去的。但未来的星际开拓,可能回去一次要用掉半生的时间。这个时候,故乡那种强烈的感情,和我们以前人类文化那个故乡的感情是没法比的。”

我想,这也许是《流浪地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合家欢”电影,却也能在春节档叫好又叫座的原因之一吧。(来源:《新青年》,作者:晏晏)

相关新闻

《流浪地球》受欢迎凭什么?

《流浪地球》于农历大年初一上映,在上映初期排片和票房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却在其后实现逆袭,排片量和票房逐日提升。

作为首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也为启动中国科幻影视工业奠定了基础。“它实现了精准的类型控制,而且达到了行业很高水准,迈出了追赶好莱坞顶级制作的一大步。”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李兆欣说。

“这是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讲道,“不仅是人类自救,而且是和地球一起逃离的故事,同时,它仍然是父子故事,但父子故事放在了中国的血缘当中。”

《流浪地球》的核心情感是家庭。这是国人关于亲情、英雄、故园、家国的故事。影片中的春节、回家等情感元素,契合了春节档期的节日氛围。

西安市民樊兴刚成为父亲三个月,电影使他感触最深的是作为父亲的责任感。“吴京、吴孟达、李光洁在电影里都是父亲的角色,他们的默默付出、不善表达都是中国父亲的一种共同形象。同时,这些父亲都心有大我,为他人、为人类作出了自我牺牲,也体现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父亲,这对我启发很大。”

河北辛集市民李海津携家人一起到电影院里观看后说,电影中的亲情戏让他更珍视家庭,更加懂得肩头的责任。

家住广东省江门市的周颖森也认为这部电影符合他的期待。作为科幻迷,他看过《流浪地球》之后,对国产科幻电影充满了信心:“有好的故事,加上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就可能出"爆款"。”

同时,电影把故事架构在光年尺度和浩瀚宇宙中,用具象化的电影表现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本土文化。

导演郭帆表示,将地球带走表现了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情感,文化内核将是我们科幻文化的基石。

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说,《流浪地球》广受好评,说明中国的科幻创作正在迈入新的阶段——由“单打独斗”的图书出版为主向“集团作战”的电影制作为主转变。

在他看来,高水平的作品、受众市场的培育、稳定的投资、科幻迷群体的增长是中国科幻创作进一步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这种转变所反映出的全社会科幻热情的高涨,也和中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的整体显著进步有直接关联。

科幻作家韩松也说,科技进步促使中国人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宇宙。“中国科幻是迅速复兴的古老文明对未来的大胆想象,它的征途将是星辰大海和广阔未来。”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逐步推进,韩松对本土科幻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吴岩表示,要保持现在科幻创作良好的势头,不仅要从政策、投资等领域进一步激发原创的力量,还要在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方面下工夫。

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能让孩子们看我国文化背景的科幻电影长大是导演郭帆的梦想。“这也许可以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放开他们的想象力。”

作为电影监制,一贯谨慎小心的刘慈欣在观看过电影后笑着说:“中国的科幻电影真的起航了。”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江门市6个法治文化 主题公园获省级荣誉

江门日报讯(记者/林立竣通讯员/刘志辉)2018年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全省“十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评选结果近日出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