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会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全区上下一条心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新增长极

南方日报 2019-01-17 06:45

1月14日,中国共产党江门市新会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新会区委书记文彦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梁明建就经济工作作讲话。

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1月14日,中国共产党江门市新会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新会区委书记文彦代表区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梁明建关于经济工作的专题讲话,审议了区委常委会抓党建工作情况报告。

2018年,新会按照省委、市委部署,担当实干、砥砺奋进,经济发展地气更加充足,民生保障底线更加稳固,党的建设底色更加鲜明。围绕争当江门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主力军要求,新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工业立区,坚持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全区实体经济量质齐升,园区建设全面提速,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创新动能不断积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这一年,新会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升至第50位。

全会提出,2019年,新会要紧扣省委“1+1+9”和市委“1+1+5”工作部署,以“一枢纽两新城三园区四创新”为重点,夯实党建根基,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工业立区,狠抓创新驱动,推进乡村振兴,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奋力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区,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新增长极。

●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通讯员肖浩

交通互联

投入超450亿元打造综合枢纽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大广海湾经济区中,新会更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江门的发展战略布局中,新会最为瞩目的标签就是“江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肩负着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主力军的重要使命。

打通新会南部区域交通瓶颈的银鹭大桥,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扼住新会南北交通大动脉的银鹭立交已具备通车条件;新会的另一条“生命线”——中开高速控制性工程银洲湖特大桥完成了高难度的水下桩基施工……2018年的新会,奋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场面震撼人心,新交通格局初见规模。

目前,新会已建成深湛铁路江湛段、广珠铁路、广珠城轨3条轨道交通,10条高速环绕新会,拥有国家一类口岸新会港和65平方公里对外开放水域。2018年,新会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预计全年完成投资超40亿元,同比增长12%。

按照此前部署,新会计划投入超450亿元重构交通新经纬,全力建设一个集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干线、万吨航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建设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将汇集深湛铁路、广珠城轨、广佛江珠城轨、深江肇高铁等轨道交通,与珠三角北部的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东部的深圳北站形成“三足鼎立”格局,计划2020年上半年建成使用。

中开高速,东联深圳、东莞、中山,西接粤西、广西、大西南,距离深圳约80公里,是横贯珠三角东西的产城高速通道,将在新会设置6个出入口,建成后新会到深圳仅1小时车程;江门大道,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与4条高速公路交会,建成后,新会中心城区到广佛仅30分钟车程;银洲湖高速北接江肇高速,南接西部沿海高速,是粤西北地区通往珠海和港澳都市圈的快捷通道,将于2022年建成通车。

依托大交通建设,新会区抢抓“湾区枢纽”区位优势,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以“一枢纽两新城三园区”为抓手,全面搭建与大湾区城市融合发展的制度框架、合作平台,规划城市建设。

围绕交通枢纽定位,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新会正高标准建设珠西枢纽新城以及银湖湾滨海新城。珠西枢纽新城方面,新会将发挥江门站的枢纽门户作用,大力打造枢纽经济、城市经济,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重点加快江门农商银行总部大楼、珠西金融中心、富力城央综合体、文华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等新型服务业,推动该区三产提质发展。

银湖湾滨海新城方面,主动对接港珠澳大桥和江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积极探索与澳门多元化合作模式,推进澳门与江门跨境合作实验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服务平台、绿色智慧滨海新城。

平台建设

三大万亩园区均纳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

2018年8月,以“湾区枢纽新会启航”为主题的2018江门(新会区)—深圳引资引智推介会举行,重点宣传推介新会投资环境,展现新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成效,本次推介会达成签约和意向项目100个,计划总投资686亿元。

刚刚过去的一年,《新会区2018年工业投资工作争先进位行动方案》和《新会区投资项目动工建设攻坚战行动方案》发布,正式吹响了全区投资项目动工建设攻坚战和工业投资争先进位行动的号角。

新会区正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区之路,狠抓园区建设提速,狠抓工业投资冲刺,狠抓招商引资突破。对以工业立区的新会而言,园区和平台的打造是新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利器。新会正全力推进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三大万亩园区建设提速,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和协作提供高质量载体。新会三大万亩园区均被纳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享受省产业共建的系列扶持政策。

目前,各大园区系列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收储土地1.22万亩,平整土地4300多亩。其中,依托大泽园区和司前园区兴建的深江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3万亩,主要承接深圳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转移,是“飞地经济”合作的先行者,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业,以及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基础零部件生产基地;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依托新会深厚的化工产业基础规划建设,规划面积1万亩,重点发展生态环保型精细化工业,兼容发展部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是珠三角唯一特种精细化工承接园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新会侨乡优势,探索与澳门共建共赢模式,规划面积近2.5万亩,重点建设环保产业园、澳葡青年创业园、银湖湾滨海旅游及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园,是粤澳合作的重点平台。

创新驱动

创新实践基地数量居全市首位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会在产业体系、产业新平台和科技创新上同步发力。形成“334+N”产业体系的工作思路,即发展大健康、新材料、纸及纸制品三大主导产业,壮大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零部件三大装备制造产业,优化提升古典家具、新会陈皮、小冈香、五金不锈钢四大传统特色产业,培育N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四年举办“双创”大赛,打造新会“创新走廊”,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培育创新创业沃土,寻求创新发展新突破。新会已有省级研发平台60家、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7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省市新型研发机构6家、孵化器5家,拥有江门数量最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

2018年,新会创新动能不断积蓄。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6家、市级工程中心144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至67%。中集智库成为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一期入驻企业33家,二期封顶;中科创新广场、江门未沃科、气派摩托通过市级孵化器认定。江门农商行发行全国首批、广东首家10亿元创业创新专项金融债券,累计对72家企业发放贷款8亿元。此外,引进高层次生物医药团队6个、高层次人才272人,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数量居全市首位。

另一引人注目之处是,新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18年,新会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承诺制、清单制、委托制,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试行并联审批,中融智创、四方威凯等4个试点项目实现45天内完成审批落地。同时,创新实施对企奖励自动兑付,设立全市首个政策兑现窗口,全年兑付“黄金十条”奖金5700多万元,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扶持民企十大优秀区(镇)样本。落实涉企税费各项减免政策,全年为企减负超20亿元。此外,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企业设立登记当天办结率90%以上,最快2小时办结,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4.5万户。

城市提质

全区19个老旧社区换新颜

新会城区西门路、城北路、圭峰路、玉湖景区等改造工程相继完成,人民会堂、人民球场等升级改造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北园公园“拆墙透绿”各项工程正按进度推进,城区道路交通微循环系统大大缓解城区交通拥堵,严格整治会城河、紫水河流域各类污染源,城市亮化工程全面铺开,凸显新会“学宫”、新会人民会堂等古建筑的“颜值”……

这些喜人变化,都源于新会城市提质工作的不断推进。2018年以来,新会区以“四化”(美化、亮化、绿化、净化)为抓手,全面提升新区建设、城市更新、交通水平、市政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八大领域的城市品质。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61.13亿元,完成项目27个,其中提前完成项目8个。

现在,走在新会的大街小巷,各种可喜的变化扑面而来:全区19个老旧社区换新颜,26座公厕全面升级,集贸市场更加整洁、干净、卫生,城市“三线”规范整齐,沥青路面平整开阔,道路更加畅通。不少市民感慨,周边环境可谓天天都在变化,越来越好,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获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不断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新会区狠抓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2018年,新会在生态环境整治上狠下功夫,铁腕治污,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区环委会牵头落实,区、镇、村三级联动,环保部门全程跟进,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监督”的新机制,进一步落实河长制,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推进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好“黄标车”淘汰,全面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全力打好水、气、土“三大战役”。

产业兴旺,村民富起来,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更高了。新会区正聚焦“两攻坚一提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结合河道“五清”和建成区拆除违法建设百日攻坚战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开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新局面,提升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相关

2018年新会实体经济量质齐升

亮点逐个睇

◎跃居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86位,绿色百强区第63位。

◎工业保持较快发展,工业投资完成137亿元,增长10%;新开工厂房面积75.8万平方米,增长13%。

◎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3.6亿元,动工率超90%,新会电厂、无限极智能化改造等大项目投试产。

◎三产发展不断提质,新会万达广场开业,富力城央综合体加快建设,珠西金融中心动工,枢纽新城商圈逐步成型。

◎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擦亮小冈香品牌,成功注册“小冈香”集体商标,小冈香业集团成立,华侨城香业特色小镇落户。

◎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成立,陈皮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陈皮智慧农业大数据等平台项目初步建成,新制定新会陈皮相关标准6项,新会陈皮位列全国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百强榜第41位,品牌价值近90亿元。

◎开展古典家具行业规范提升行动,整治提升行业经营主体834家,新会工匠获国家级古典家具技能大赛一银一铜。

聚焦

“六个坚持”引领改革发展新征程

2019年,新会要这样干!

按照全会部署,2019年,新会区主要经济指标奋斗目标初步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进出口总额增长3%。全会要求,完成2019年工作任务,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坚持湾区为“纲”,争当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改革开放生力军:充分利用自身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倾力建设湾区交通枢纽,携手创新湾区合作模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政绩考核体系改革;

坚持工业立区,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要求,力促产业优化升级,建设高标准园区平台,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推动资源高效率配置,支持民营企业高水平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通过搭平台、增活力、聚人才、优服务,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能力,加快打造新会创新走廊,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切实加大引才育才力度,积极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坚持平衡协调,力促城乡发展协同共进:积极对接省“一核一带一区”和市“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发展战略,强化错位协调发展,力促城市品质提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民生为本,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坚决守护绿水青山,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固本强基,夯实改革发展根本政治保障: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打造担当有为干部队伍,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新会改革发展稳定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新闻推荐

投入515万元帮孤残儿童换新家 福彩公益金助力新会区儿童福利院发展

星湖国际广场“刮刮乐”小卖场活动现场。南方农村报讯“好,这是几个?数一下。”“1、2、3,三个。”“好,真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