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聚焦江门市优质教育发展 打造本土初中阶段名校
子女教育,关乎家庭的未来,也关乎一座城市的未来。近年来,教育话题成为江门市民尤为关注的民生话题。市政协委员李泽刚、叶志红的联名提案——《关于大力发展优质教育,创建江门初中教育龙头学校的建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疾呼江门别做湾区“名校洼地”。
市政协委员李泽刚、叶志红认为,既要提升义务教育整体水平,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公平教育权,也应考虑因“才”施教,整体上形成公办教育和优质民办教育互补发展的格局,让江门市民充分享有教育选择权。
提案中,他们的一份调查引人深思:一方面,江门在名校教育方面远远落后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甚至落后于粤东西北部分城市;另一方面,曾经的“名校”已经“不出名”。调查显示,2016届紫茶小学某班48人,向外市流出学生14名;2017届某班55人中,31人(占比56%)外出求学,分别就读于广德、省实、三鑫、华附等外市名校。
两位委员特别提到昔日的江门名校——景贤学校,“实行按学区招生后,生源水平悬殊,难以因"才"施教,出现中考优秀率下降、考上江门一中人数大大减少的情况”。他们呼吁,认清留住“学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大力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重视本地“学才”“吃不饱”的现实,谨防“后院失火”。尤其是在大湾区发展你追我赶的关键时期,不能输了“教育牌”这一发展之源,沦为“名校洼地”。为此,有关部门首先要全面统计近年来江门优秀生源流失的具体情况,并将统计工作列入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最为关键的是,要立足本土,打造本土初中阶段名校。
针对市政协委员的教育建言,教育主管部门一一进行了办理回复。市教育局答复:将积极探索,大胆改革,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已试行的《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明确从规划、用地、教师待遇等十个方面,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全市新办5所民办学校,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工作,列入2018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及十件民生实事。江门市通过积极争取,获得省级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并配套设立了市级民办教育专项资金。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江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江府〔2016〕2号),要求各市(区)政府和有关单位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也明确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教育领域,从2017年起,对江门市范围内新址新建、或旧址改建成的,依法办学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高中、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民办幼儿园,符合补助条件的,政府实施奖补。
为全面掌握江门优秀生源流失情况,教育部门将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动态跟踪全市学生流动情况,特别是将于每年9月通过管理系统的招生功能对小升初、初升高到外市就读的学生情况分流出学校、流入学校,分市(区)进行详细统计和分析。同时,将根据统计结果,有针对性地提高和改进相关市(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并请学校做好学生及家长工作,以留住更多优秀生源。
目前,有意向与江门市合办民办名校的有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江门广雅中学、新会广雅小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江门外国语学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江门学校,部分项目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就合作形式、权利义务等作出了明晰的规定。市教育局已批复同意江门市第一中学参与办江门市民办初级中学。
(江门日报记者曹乃付)
新闻推荐
金融政策是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备受关注。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将分别于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