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味道让他做了“陈皮男”
在东莞或是整个广东地区,每逢柑橘上市,街头巷里都会看见街坊们吃完柑橘果肉后便随手将果皮放在门前晾晒,待其干后,便成为人们碗中的陈皮绿豆沙、陈皮冬瓜炖水鸭、陈皮茶等。
31岁的黄高顺,万江新村人,对陈皮喜爱有加。他不仅申请了柑橘普洱茶的实用专利,还独自研制出陈皮切丝机,除此以外,在继承传统制作方式的基础上,他对陈皮茶饼、东莞“三宝”、陈皮柠檬膏等不断改良,使传统的“芳香物”更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和饮食习惯。在他心中,陈皮不仅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是延续时光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
昨日,黄高顺的东莞仓库再进一车1700多斤的陈皮,他告诉记者,“这几天在新会晒的陈皮都会陆续运回东莞仓库,合计有3万多斤,收完这些陈皮后将着重研发可以即食的陈皮以及陈皮茶。”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宏连通讯员黎淑贞
最初印象来自“妈妈的味道”
黄高顺告诉记者,对陈皮最初的印象是自己老妈的靓汤——“陈皮冬瓜炖水鸭”。母亲会将水鸭、陈皮等放入挖去瓜瓤的冬瓜盅,炖上几个小时,“汤汁中混含着淡淡的陈皮香味,味道很"赞",每次都能喝上几碗。”
黄高顺说,那时每逢柑橘上市,母亲便“下令”家人吃完的柑橘果皮不能扔掉。“那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阳台放着竹筛晒着橘子皮,我家也攒下了几十斤的陈皮。空闲时,母亲还会将新鲜的柑橘皮包裹咸榄,再用禾秆草将其捆绑固定,用盐掩埋。后来我才知道,这粒由陈皮、咸榄、禾秆草组成的咸咸的东西,叫东莞"三宝",是家中的"看门"药。”
在黄高顺的印象中,除了美味的老火汤,母亲每到夏天,便会烹饪清肺解热的陈皮绿豆沙。此外,每次他感冒喉咙痛,奶奶还会熬制传统的陈皮药水、又酸又苦的陈皮柠檬膏和咸咸的东莞“三宝”。
初次销售陈皮尝“甜头”
2009年,黄高顺大学毕业后从事导游工作,后又做了2年证券业务员。2012年在几经考虑后,他做起了电商,卖茶叶,“每个月约莫有4000个快递,算是了不起了。”黄高顺说,随着生意逐渐走好,他在东城开起了第一家茶庄,一位新会朋友将老家的陈皮放在店铺做样板摆设。没想到,来店铺买茶叶的人都说着要拿几块回家煲汤,摆设的陈皮一下子就被拿光了。
“陈皮比茶叶还受欢迎。”黄高顺看到了商机,随即他向这位朋友买了一吨柑橘,最终晒成陈皮只有95斤,不够卖。销售陈皮让黄高顺尝到了“甜头”,也让他开始对陈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普洱茶添专利“包装”
渐渐地,黄高顺对陈皮的了解更为深入,经常去江门新会实地了解当地人对陈皮、柑橘普洱茶的制作。
“新会陈皮的历史悠久,柑橘普洱茶在新会也一直都有做,但传播不广,制作的量也比较少。直至2015年才兴起来。”黄高顺说,他从2014年就开始涉足柑橘普洱茶。
柑橘普洱茶,在新会传统包装是用包装纸包装,给人干净卫生的感觉。然而在还未兴起的时期,茶叶包装的行业配套还不够完善,要买这种包装纸就需要去到云南才能买到。黄高顺说,除此以外,印刷费用高,还需要请人手工包装,耗时耗力耗钱,产量还比较低。于是他便自己捣鼓,如何保证不用包装纸而柑橘中的普洱也不会洒出来?
爱折腾的黄高顺将揭开的柑橘垫片塞进柑橘主体,再用橡筋将开口处捆住,将封口吹干,柑橘皮自然地收缩,封口也固定下来,再将柑橘两头用木板压住,封口向下,放置太阳下晒干。实践证明,他这种做法成功了,他还将这种封口以“一种柑橘普洱茶”的名称申请了实用性专利。
“自主创新”研制陈皮切丝机
本来是卖茶,后来做了陈皮,黄高顺又开始琢磨着如何将陈皮和茶叶都卖出去,而且做出自己的产品特色。
在冲泡柑橘普洱茶的时候,黄高顺发现,整个的陈皮味难以一下子冲泡出来,要待普洱茶叶的味道淡去了,陈皮味才浓郁起来。他突发灵感,将陈皮切丝,混合到普洱茶中,让陈皮普洱同步出味。
当时市面上没有陈皮切丝的机器,他就自己动手做起来。经过20多次的尝试和不断改良,终于研制出能将柑橘切成1.2毫米宽陈皮丝的切丝机。
“经手的切丝机有24架了。”黄高顺说,切成丝的陈皮更容易出味。后他又经过几番调试,并按适合的比例与普洱混合,压制出了陈皮茶饼,以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和收藏茶饼的习惯。
黄高顺希望将自己对陈皮的理解编辑出一本与陈皮有关的书籍,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个传统的“芳香物”。
新闻推荐
大泽镇良好生态环境吸引大批“客人”来过冬 新会又多了一个“小鸟天堂”
最近,大泽滨江公园边上吸引了大批候鸟前来。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张奕维)近日,大泽滨江公园边上来了一批“客人”,每到傍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