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阿婆变得不愿与人沟通、烦躁不安 原来是得了血管性痴呆
出门后忘记有没有锁门、看到熟悉的人却怎么也想不起名字……当身边的老人出现这些症状时,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老年痴呆,但并不是所有的痴呆都是老年痴呆,有一种痴呆,叫“血管性痴呆”。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二科副主任医师刘岱岳表示,血管性痴呆也较常见,发病率仅次于老年痴呆。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关键。即使已发生血管性痴呆,仍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防止二次或再次卒中,从而导致痴呆症状加重。
案例
六旬阿婆突然记忆力下降性情大变
近来,60多岁的廖婆婆(化名)有点烦恼。家人突然感觉她的记忆力明显减退,经常不记得这,不记得那,转过头就忘记要做什么事情。廖婆婆以前性格很开朗,整天笑呵呵的,喜欢跟朋友出去玩,现在不出去,喜欢宅在家里,很少跟家人说话;以前很随和,现在不时烦躁,容易发脾气;以前很爱带孙子,现在不肯带了……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觉得廖婆婆的情绪可能出现问题,于是带她到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
接诊的刘岱岳了解患者症状后,为其进行血压测量,发现廖婆婆的血压收缩压高达170mmHg,舒张压110mmHg,属于重度高血压,安排其进行脑部CT检查发现存在脑梗塞。结合廖婆婆的症状,诊断其为血管性痴呆。
刘岱岳表示,患者患有高血压,平时没有进行体检,因而家人并未发现廖婆婆患高血压。患者血压高可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她对血压高已经耐受,平时并无出现头晕等不适。长时间的高血压导致其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害,进而出现血管性痴呆。刘岱岳解释道,血管性痴呆,顾名思义与血管有关,即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血管性痴呆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伴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以男性居多。
对于廖婆婆的治疗,刘岱岳在完善相关检查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使用降压、改善脑循环的药物,结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改善情绪等症状。同时给予促认知的药物。经治疗,廖婆婆情绪等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记忆、认知功能有所改善。
血管性痴呆多发生在脑血管疾病之后,有些患者病史中有反复多次脑卒中的发作,病情呈阶梯式进展。脑卒中每发作一次,痴呆症状就会加重一次。廖婆婆目前一定要防止脑卒中的再次发作。
建议
预防及治疗原发性基础疾病是重中之重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的第二大类型,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起病进展有快有慢,有些患者一次脑卒中后就发病,也有些患者是逐渐发展的。随着发病次数的增加,痴呆的症状也越来越明显。血管性痴呆与老年痴呆都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智力损害及人格改变等,但血管性痴呆起病相对急,呈阶梯式恶化,可表现为局限性痴呆。“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肯定是越早越好,且预防为主。”刘岱岳说,血管性痴呆的病因通常与相关脑区的脑出血、脑梗塞等相关,其实质就是脑缺血缺氧。如果有以上病史,则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变化,特别是那些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如果一段时间内突然出现记性差、性情大变、言行异常等情况,就要高度警惕血管性痴呆了。
治不如防,除了密切关注上述症状外,预防及治疗原发性基础疾病,更是重中之重。高血压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高危因素,同时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因而积极降压、降脂、控制血糖和改善脑循环,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相关药物的早期合理应用(如抗血小板治疗)等,是减少血管性痴呆发生的有效方法。刘岱岳表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从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不能存在血压、血糖好就停药,不好就吃药的治疗误区,否则不仅会导致痴呆的发生概率升高,更有可能危及生命。
刘岱岳提醒,血管性痴呆比较青睐老年群体,所以老年人更应该“管住嘴,迈开腿”,多参加文体活动、戒烟少酒,凡事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要定期检查身体。
医学指导
刘岱岳: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二科医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南大学精神卫生学专业,从事临床精神卫生工作十余年,擅长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症等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李银换)
新闻推荐
江门市公布2019年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 城乡居民和职工医保待遇差距逐步缩小
江门日报讯(记者/傅雅蓉通讯员/人社宣)日前,江门市公布2019年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并明确了相关报销要求和条件。与2018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