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妇”朱丽新: 客家村里的“和谐使者”
客家人特别是客家女人身上淳朴、善良、勤劳的特质早已为人熟知,在客家人集聚地之一的鹤山市址山镇云中村委会红星村,有一名“外来媳妇”,在当地生活了近30年,如今成为一名“好村干”“好儿媳”“好母亲”,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情谊。凑巧的是,她虽然来自广西,但身上有一个与当地人共同的特征——客家人。她,就是今年48岁的朱丽新,祖籍广西贺州,现任址山镇云中村委会副主任、妇代会主任,去年,她被评为2018年第三季度“江门好人”。她一家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和谐文明的良好家风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程建华
“外来媳妇”成村里“和谐使者”
朱丽新回忆,1990年,她来到江门鹤山,在一间毛巾厂从事一线生产工作。那一年,她结识了现在的丈夫温剑雄,相恋一年后,她嫁到红星村成为一名“外来媳妇”。“我本来就是客家人,来到址山后,发现过去云乡片区全都是客家人,我丈夫家就在这个片区,这是一种缘分。”朱丽新说,由于客家人语言、生活习惯相近,她很快融入了当地生活。后来,她辞工回乡务农,当起来地道的农民。
朱丽新1996年进入云中村委会工作,如今已是村委会副主任、妇代会主任,主要负责妇女、民政、卫计等工作,特别是哪家出现婚姻矛盾、婆媳纠纷,她都会以“和谐使者”的身份出现。虽然她是一名“外来媳妇”,但由于勤劳朴实、热心助人、家庭和谐,她的话乡亲们都爱听。
村里有几户孤寡老人,一直得到朱丽新的悉心照料。比如60多岁的强叔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智力低下,其有个哥哥在中山,能力有限无法照顾强叔,就委托朱丽新每天从低保金中支出15元给强叔零用,帮其购买米、油、衣物等生活物质,并定期带他到镇上理发。如今,在朱丽新的帮助下,强叔生活无忧,屋里屋外总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近些年,在朱丽新等新女性的带动下,村里不断涌现文明和谐新风尚,她本人也成为深受群众喜欢的村干部。“云中村委会下辖三村、红星、坳下、木坑四条自然村,常住人口1600多人,现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已接近尾声。比如三村,就拆除危房100多间,村民们大都十分支持。即便有些刚开始不理解,在我们的劝说下,也很快就会支持。”朱丽新说。
生活困难重重,依然勇敢面对
如果说朱丽新的工作得心应手,那她的生活可谓崎岖坎坷。
1992年,朱丽新大女儿的出生给家庭增添了许多乐趣。随后几年,她一边照顾家公、家婆,一边和丈夫早出晚归,为女儿的成长奠定物质基础。一家人生活虽清贫,但她感觉十分幸福。
直到1999年,已在址山镇云中村委会上班的朱丽新怀上了二胎,而且是一对龙凤胎。一对儿女降生后,不幸的是小儿子身体有先天缺陷,体质较弱,需要长期吃药治疗。“从小到大,小儿子吃病就没有断过。2006年他生了一场大病,人都没有知觉了,好不容易抢救过来;2008年、2013年又两次复发,前前后后花了20几万元,好多钱都是找亲戚朋友借的。”朱丽新说,雪上加霜的是,就在儿子住院期间,家公家婆也患了重大疾病,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看护老人,忙得不可开交,但家公家婆还是相继离世了。
“这几年欠债还得差不多了,两个女儿也都在打工赚钱,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生活给了我很多考验,哭泣没有用,必须勇敢面对。”朱丽新微笑着说,如今,小儿子的病情已经稳定了,他十分懂事,一个人也能在家里煮饭。最近,他正忙着四处找工作,听说镇上已经有一家企业愿意录用他了。小儿子说,妈妈平时很辛苦,作为家里的男子汉,要早点上班,帮家里分担一些经济压力。
在红星村村头,记者被几张写满捐款芳名的红纸吸引了。原来,村里去年有两位村民患了重大疾病,一个是尿毒症,一个是白血病,村民们你一百元、我五十元,短时间内就筹集了几万元爱心善款。云中村委会一名村干部介绍,捐款活动是由朱丽新牵头发起的,因为她人缘好、口碑好,大家都踊跃支持。近几年来,由于村民之前关系和谐融洽,给村级管理也带来很大促进作用。“作为一名村干部,虽然朱丽新自家也很困难,但她总是带头捐款。而且自家的经济困难从不向村两委反映,让人十分感动。”该名村干部说。
新闻推荐
清理“僵尸车” 整治乱停乱放 深入发掘道路潜力 交管部门三管齐下治理霸道乱象
交警清理“僵尸车”。群众呼声江门市主城区(蓬江、江海、新会)停车位严重不足,汽车保有量与公共停车位比例仅为10:1,加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