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展示民间艺术 来文博会感受“非遗”风采吧
江门日报讯(记者/黎禹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被誉为“记忆中的档案”,蕴含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作为2018中国(江门)首届侨乡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的一大主角,众多独具侨乡特色、饱含中华文化精髓的“非遗”将集中亮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让广大市民一饱眼福,为大家了解江门又打开一扇窗。
12月29日,文博会将在五邑华侨广场开幕。作为侨乡人自己的首届文博会,将设置“文化旅游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文化综合展区、工艺美术品展区”四大主题展区,以及版权工作服务站。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展示地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弘扬传统文化,助推地域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展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展示江门民间艺术,包括荷塘纱龙、岭南古琴艺术、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东艺宫灯、火画扇、新会葵艺等民俗文化,让市民参与其中,了解民俗手工艺作品的创意与制作过程,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特别高兴,特别自豪!”谈及即将到来的文博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会葵艺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廖惠林说:“我们将拿出最好的精品出来展示,尽最大的能力展示葵艺文化。”
南宋末年,南宋宫廷大量技工随皇室成员南逃,至崖山海战后散落于新会一带,其中的宫廷花灯制作技师将手艺传播,辗转形成如今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艺宫灯。多年来,传承人李仰东一步步把宫灯推向了“市级非遗”“省级非遗”。
对于此次文博会,李仰东充满了期待,认为这是推广“非遗”很好的平台。“希望借助此次展会,进一步推广宫灯文化,而不仅仅是推广宫灯产品。”
“很多侨乡本土的"非遗"项目在全国很有名。"非遗"是我们侨乡人的共同记忆,希望借助在文博会上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侨乡"非遗"项目。”廖惠林也表示:“"非遗"需要被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但更需要创新,需要设计,需要走入生活。本届文博会上,我们将展示这些方面的成果。”
当“非遗”遇上创新,它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设计大师的妙手下,那些古老的技艺能否“开口说话”?在本届文博会上,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推荐
江门市“中国体育彩票杯” 功夫少年跆拳道大赛举行 1700多名“功夫少年”同场竞技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雨溪通讯员/何为民)昨日,2018年江门市“中国体育彩票杯”功夫少年跆拳道大赛在江门一中体育馆举行,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