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江门日报 2018-12-19 06:20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的表现,因此,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认为,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紧扣课题,精彩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要想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引起学生注意,使其较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需讲究课堂导入的艺术,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住。那么,怎样导入新课呢?下面我就针对导入的方法及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要想课堂导入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所以,教师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不同的设计,使之建立在与所授内容有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并要注意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要善于创造一种令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矛盾的情境,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提升师生双边活动的熟练配合程度,为课堂教学做好彼此情愿的愉悦心理准备。

抓住主线,巧妙提问

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学生问:“这鱼钩是什么做的?”“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金色的呢?”“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一口气提出了7个问题。这么多问题,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一一解答。根据课文内容,只要抓住支撑性问题,即“为什么说这是金色的鱼钩?”就可以了。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上课时,我就抓住这个统领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找到文章的最后一段点名主题的部分,再由最后一段“反弹琵琶”向课文的纵深挖掘。学生时而读,时而说,时而划,时而写,课堂充满了情趣,洋溢着探究的快乐。

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板书完课题后,我问学生“茉莉花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爱如茉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探究课文内容。通过读书思考,学生领悟到,文章以“爱如茉莉”为题,“茉莉花”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文章表达感情的最重要凭借物,是文章的重要道具,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内涵。文章写茉莉花的洁白纯净、平淡无奇、默默奉献,实则映衬父母时刻互相牵挂对方;以花衬人,爱美如花,虚实相生,物我交融,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当女儿问妈妈“真爱像什么”时,妈妈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只是含糊地说出“爱像茉莉”,真爱无言,无法用语言表达,父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的内涵,道出了爱的真谛。

因“文”制宜,巧妙结尾

众所周知,语文课覆盖较广,涵盖人文、地理、科学等,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教学停留在表面,学生所知便甚少,这样就较难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能因“文”制宜,注重学生和课本,适当链接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将相和》一文,结束讲解时,我布置同学们以4—8人为一小组,排演课文剧。同学们兴趣极浓,通过查阅资料、精心编排、激情表演,对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悟,不但激起了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力也得以培养。

总之,结尾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每一个教师都可在不同的文章中演绎精彩。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令人钟情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促人振奋,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结尾搭桥铺路做得好,处理灵活,课内外联系紧密,定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鹤山碧桂园学校叶方早)

新闻推荐

盆允城的“杜阮说”

林福杰新会古称冈州,除“冈州”被公认为新会的别名外,也有人将“盆允”借代新会,如明朝举人廖文炳的诗句“盆允多土物,蒲葵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