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将开平打造成为大湾区 具有独特竞争力城市 专访开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邝积康

江门日报 2018-12-18 06:46

?近年,开平成功引进中信产业基金投资60亿元建设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 ▲开平以翠山湖为核心,做强做大“1+4”产业平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投资宝地开平,近年来吸引众多客商前来。

改革开放40年,开平人民用辛勤的汗水书写了城市发展的华丽篇章。作为著名华侨之乡,开平人民始终敞开怀抱,奋勇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开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邝积康接受了本报专访。

邝积康表示,开平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建设更加美丽宜居、开放创新的侨乡开平,努力将开平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城市。

文/邓少军梁金许胡嘉怡

图/司徒俊杰余映意苏云峰

当前,开平正迎来第四次重大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平正积极抢抓机遇,牢固树立区域竞合发展新理念,充分利用独特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两大龙头,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竞争力城市。

以做大做强翠山湖科技园为核心,以珠西装备制造业和大健康产业为主攻方向,深化“1+4”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同时,集中力量推进赤坎古镇项目开发建设。

坚持把社会民生领域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农业小城变身百业兴旺的活力新城

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开平在开放布局、领域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邝积康: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开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特别是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改革决策部署,紧抓机遇,逐步将开平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小县城,发展成为如今工业、农业、服务业协同发展,旅游业方兴未艾,人民安居乐业的活力新城。

40年来,开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是扎实筑牢农业基础。开平实现从解决温饱到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的巨大跨越,先后被评为广东农村小康达标市、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2017年,开平实现农业总产值56.61亿元。

二是大力推动工业发展。逐步形成水暖卫浴、纺织化纤、食品工业三大传统产业和建筑业持续优化提升,电子信息、装备设备、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增长的工业发展体系。先后荣获5次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获得全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水暖卫浴生产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称号。2017年,开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20.38亿元,同比增长9.5%。

三是积极推动旅游开发。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报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第9个、广东省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落户开平。开平被成功纳入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城市,连续7年入选全省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

四是推动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开平市经济重要支撑。开平市现有个体工商户34255户、民营企业5956户,其中国家高新企业77家。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8.55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超过六成。嘉士利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特级资质民营建筑企业、耀南公司荣获全省首个境外工程鲁班奖、华艺卫浴获评卫浴行业首家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等,这都是开平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成就的缩影。

改革开放40年,开平的交通设施建设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平县三埠港定为对外开放口岸,开平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2017年,开平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777.0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7.19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桥梁382座。

今年7月,江湛铁路通车,开平正式形成铁路、公路、港口一体,外连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目前,开平正推行“交通大会战”,在完成开阳高速和江罗高速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动中开高速、高恩高速、开春高速、开阳高速扩建等建设,积极谋划高恩高速南延线建设,全面对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

与此同时,开平的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市、镇、村三级公园226个,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B

开平正迎来第四次重大发展机遇

记者: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开平曾出现了哪些重大机遇和挑战?又是如何抢抓这些机遇的?

邝积康:改革开放40年间,曾出现三次重大的历史机遇。

第一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早在100年前,开平人民已经掌握先进的建筑技术。随着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开平建筑产业借机蓬勃发展,全开平施工队增至61个,当年实现建安产值超1亿元。此后几年间,各建筑公司纷纷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和江门主城区等地,有的还在北京等地开辟市场;开平建筑企业承接的工程先后五次获“鲁班奖”。“走出去”的建筑产业带回了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反哺开平经济快速发展。

第二次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平是知名侨乡,香港、澳门的回归,大大地方便了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回归家乡、回报桑梓。开平市委、市政府抢抓先机,大力招引侨资侨智,推动建设了一大批由热心侨胞捐资建设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提升了侨乡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同时,还抓住机遇、大力拓展对外贸易,促进外商投资,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新台阶。

第三次是“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遗。此后,以“碉楼”为代表的侨乡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大批海内外游客以及影视摄制组慕名而来,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开平市委、市政府借助世遗品牌,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加强景区环境、治安、服务设施配套等建设,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发展。2017年,开平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68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6亿元。

当前,开平正迎来第四次重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平市正积极抢抓机遇,牢固树立区域竞合发展新理念,充分利用自身独特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两大龙头,加大招商、选商、稳商力度,引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竞争力城市。

C

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记者:开平市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有哪些做法?开平今后的经济发展思路是怎样的?

邝积康:改革开放伊始,开平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底子薄,基数小,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面对这样的现状,历届开平市委、市政府都坚决贯彻落实改革开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激发经济发展活力。2017年,开平市三次产业比例为9.26:49.13:41.61。今后,开平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深入,继续稳农业、优工业、促旅游,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农业方面,不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通过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解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通过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稳定提升粮食产量;通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40年间,开平农业总产值增长55倍。今后,开平将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积极推动农村多种形态的产业发展,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继续推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效规范流转,释放农业农村新一轮增长活力。

工业方面,坚持工业立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资金、设备和技术等,大力推动纺织化纤、食品、建筑、电子信息、水暖卫浴等产业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如嘉士利、海鸿电气、华艺卫浴等工业支柱企业。

近年来,开平举全市之力推进翠山湖园区建设,积极探索产城融合、产城互动新模式,打造“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先后被评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十大重点园区,连续6年省考核获“优秀”等次,3年排名第一,成为中国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今年被纳入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

在园区开发过程中,重点加强对大湾区发达城市的产业项目招商,累计引进项目163个,投资总额365亿元,实现投产企业80家。其中,世界500强普利司通以及联新高性能纤维、科仕特精密机械、海鸿电气、高美空调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园区并相继投产,今年更是成功签约深圳前海荣群铝业、江西志特新材料、广东建邦杭萧装配式构件等投资超10亿元的优质项目。目前,园区正在全力冲刺省级高新区申报工作,争取实现江门县区省级高新区零的突破。

今后,开平市将继续以做大做强翠山湖科技产业园为核心,以珠西装备制造业和大健康产业为主攻方向,深化“1+4”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地区科技创新合作及成果转移转化,引导更多优质科技创新项目聚集,带动开平工业优质发展。

旅游业方面,在成功申遗后,开平不断加强碉楼与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成功塑造了“广东旅游看碉楼”的金字招牌;近年更成功引进中信产业基金投资60亿元建设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在全开平市的共同努力下,赤坎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成为省2511新型城镇化试点;赤坎古镇项目圩镇房屋征收完成率已超过98.5%,河南洲第一地块已完成出让,赤坎古镇项目已动工建设。

今后,开平市将继续集中力量推进赤坎古镇项目开发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承接广深珠港澳等城市群辐射的中国文化旅游古镇新地标。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紧抓港珠澳大桥开通契机,加强与香港、澳门旅游合作,积极打造开平澳门“双世遗”等线路。不断提升碉楼景区及周边旅游配套服务水平,强力推进各类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D

以民之所需作为执政之所向

记者:在保障和发展民生方面,开平改革开放40年来,有哪些做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今后,开平又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邝积康:“改革开放促发展,一切发展为人民”,开平市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坚持以民之所需作为执政之所向,积极落实各项惠民工作、为民工程,已连续9年开展了“十项民生实事”工程,教育工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教育方面,开平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等。目前,开平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1所。

医疗卫生方面,开平市医疗资源分布渐趋合理,医疗服务水平实现逐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252间,其中三甲、二甲医院各1家。

住房保障方面,开平市始终坚持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不动摇,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从实物分房到货币分房,再到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使群众住有所居,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对住房保障工作的满意度及幸福感。目前,开平已完成337户农村危房改造,建成公共租赁住房2204套,分配2095套,分配率达95%,累计保障人员约8000多人,做到应保尽保。

社会保障方面,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贫困户逐步减少,897户扶贫户已有72%达到脱贫标准,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7000人,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升,社会保险待遇逐年提高。近年来,开平市被评为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单位、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示范县区、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等。

下一步,开平市坚持把社会民生领域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紧紧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是积极打造健康开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医联体”试点建设成效,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加快构建以市直综合医院为龙头,专科医院为两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门诊部、诊所等为补充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实现病有所医。

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将教育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探索教育创新发展,以多元课程激发学生潜能,结合开平侨乡特点,促进侨乡特色课程建设,培育学生爱乡爱家情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整体水平,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县建设,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三是继续抓好民生保障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探索开展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工作,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提高低保水平。注重推动扶贫政策与低保政策有效衔接,积极发展一批优质“造血型”扶贫项目,提升脱贫质量。强化住房保障改革,加大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适度放宽准入标准,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

E

“854321”密码助力融入大湾区

记者:有改革就会有阻力,您认为,下一步开平要如何化阻力为动力?又将怎样持续深化革开放?

邝积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项重点改革工作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也会随之增强,遇到的阻力必然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加快推进,以强大的气魄将改革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抢抓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开平作为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牢牢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真抓实干,积极把开平打造成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城市。而破解开平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钥匙,就是“8、5、4、3、2、1”这组密码,接下来,将全力以赴做好这六方面工作,促进开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

交通建设八面来风

通过抓好5条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利用好江湛铁路、三埠港和临近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等资源优势,打造海陆空全方位交通枢纽,引入港澳广深等发达地区的源头活水,让开平这只孔雀再度“开屏”,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政务服务提效提质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开平市行政服务中心已基本建成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政务公开、效能监察、投诉受理、电子政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