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远方的学子,他坚持了15年 开平民警刘锦权的助学故事
工作中的刘锦权。
刘锦权今年58岁,1982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开平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从警30余年间,他始终忠于职守,默默奉献,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被省公安厅评为广东省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先进个人,获开平市年度维稳及综治先进个人及人民卫士等称号,是领导、同事眼中奋勇在前、居功在后的干将。
今年3月下旬,一封寄往江门市公安局的感谢信,又将他的另一重身份揭开:原来,刘锦权15年来一直在默默资助2名来自广西山区学子上学。其中,今年大学毕业的蒋光廷感激他多年来的资助,写下一封整整4页纸的感谢信。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梁佳欣通讯员邓坚发黄庆华
走进山区
与两名贫困学子结缘
2003年夏天,正在休假的刘锦权听闻两位好友商量前往广西山区援建希望小学、捐资扶贫,便决定跟随他们一同过去看看。
“到了学校才发现,那里比我想象的还要贫穷。”刘锦权告诉记者,这所学校位于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向北约90公里,学校所谓的教室其实就是两间泥砖瓦房,厕所也是露天的,仅用砖块简单围起。
这所小学共有100多名学生在读,由于学校没有提供伙食,学生们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着大米、红薯、高粱等食物,穿过重重山林,走路几个小时来此上学的。刘锦权一行去的那天正值大雨,课间时同学们都在排队冒雨如厕。此情此景,让刘锦权感到震撼的同时也起了怜悯之心。
“我也是个"打工仔",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还是想尽绵薄之力,资助一两名学生,希望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刘锦权说,当时他便请校长挑选两名品学兼优且家境困难的学生,由他个人负责资助完成学业。这一帮,就是15年。
省吃俭用
累计捐资超10万元
据了解,刘锦权资助的学生一男一女,分别叫蒋光廷和罗翠萍。因为当时山区里只有学校有固定电话,刘锦权便定期给陈校长打电话,了解两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每学期都提前给这两个孩子汇款,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学费的逐年递增,让本就是工薪阶层的刘锦权倍感压力。期间,蒋光廷上初二时还生了一场重病,刘锦权出了1万多元的治疗费,让男孩得到及时治疗。
“我只有工资收入,当时还要赡养家中的老母亲,抚养自己的孩子,挺难顶的。”刘锦权表示,他自己也是穷苦孩子出身,知道知识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手头紧张时,自己咬咬牙、想想办法就顶过去了,但一定不能中断孩子的学业。
15年来,刘锦权累计捐资超过10万元,不仅如此,他还两次前往广西山区看望两个孩子并送去礼物,相互之间联系的书信更是不计其数。罗翠萍因家中搬迁的原因,高中毕业后便与刘锦权断了联系,蒋光廷则考入了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今年顺利毕业。
前些年,蒋光廷到广东中山打暑期工时,刘锦权还特意带领全家人去看望他,为他购买了上大学所需的衣服、电脑等生活物品,鼓励他要奋发读书,将来回报家人、回馈社会。
乐善好施
不求名利默默奉献
今年春节,刘锦权再次去往广西,到蒋光廷山里的家中探望。“孩子家里特别贫困,父母一年打工加起来的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还要抚养几个孩子。”刘锦权告诉记者,知道他要来,一家人提前准备了好饭好菜,连碗筷、床褥都特地换成新的招待他,这对于蒋光廷一家来说是非常大的支出了。满满的诚意让刘锦权十分感动,鼻头泛酸。
“我帮助他们不是为了索取回报,但见到他们这么待我,还是觉得付出十分值得。”刘锦权说,做好事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家乡开平市金鸡镇每当修建学校、道路等需要筹集资金时,他都会捐款参与。
“每次捐的钱不多,尽力而为吧。”刘锦权表示,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值得大书特书,他只是在自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对于从苦日子中熬过来的刘锦权来说,看见受助者的生活一天天变好,是他最开心的事了。
新闻推荐
听好记者讲述新闻采访好故事 在坚守中拼搏 在感动中前行 南方日报文体新闻部记者 毕嘉琪:
让国宝“活”起来,讲好岭南文化故事“挖掘文物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任重道远。”南方日报文体新闻部记者毕嘉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