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与澳门的“世遗之约” 打造“永不落幕”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

南方日报 2018-11-27 06:41

开平、澳门携手举办“2018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大批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供图

11月24日,“2018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活动在澳门举行,“开平碉楼与村落”带着一批具有侨乡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访“澳门历史城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

“开平碉楼与村落”和“澳门历史城区”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仅有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一直以来,澳门与开平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始终保持友好交流、密切合作。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新近开通、粤澳合作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澳门与开平这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频频交流,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在两个世界文化遗产“相遇”的约定下,开平、澳门两地文化合作之旅才刚刚开始。未来,开平将携手澳门,邀请更多世界文化遗产一起加入,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

南方日报记者郑琦

通讯员朱嘉露

现场?开平文创产品成嘉年华“爆款”

为了让市民、游客更深入了解两地文化遗产特色,本次嘉年华活动设置了多个特色游戏摊位,展示金声狮鼓、灰雕、壁画、镇濠泥鸡等多项非遗工艺和文创产品。同时,澳门、开平两地艺术团还带来了青少年粤剧、民俗舞蹈等精彩表演。

活动现场,开平市文创产品摊位被数名澳门市民及国外游客团团围住,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狮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是以开平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声狮鼓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小钥匙扣,是我们的销售爆款。”开平市喜一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另外,我们近期还专门设计了一对名为"心心相应"的耳环,它的造型取材于碉楼上的窗花,背后是一对华侨夫妇动人的爱情故事。”

大沙尖石红茶、镇濠泥鸡、金威宝陈皮金茯茶、喜一堂系列文创产品……澳门焕盈贸易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已与上述企业签署委托书,将协助开平特色文创产品打入澳门市场。此外,喜一堂还与澳门东望洋集团签署合约,共同打造具有碉楼特色的文创产品、食品手礼等。

嘉年华活动结束后,《开平碉楼背后的故事》专题展览将移至澳门嘉模会堂继续展出至年底,通过展示来自开平市博物馆的68件展品和一批图片资料,让澳门市民和世界各地游客进一步了解华侨文化、碉楼文化。

“本次嘉年华是两地在文化领域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的重要一步。我们深信,两地必将成为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推动双方文化共同发展。”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说。

这是开平、澳门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地深入交流的一次探索。记者了解到,开平市文物局计划以此为基础,明年将嘉年华舞台搬到开平,以“湾区+”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各个世界文化遗产“作客”,与澳门携手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级的文化盛事。

探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

活动还举办了以两地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展览及讲座,邀请两地官员及专家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与传承。

以澳门沙梨头图书馆为例,其原址为七幢旧建筑,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该建筑群以“骑楼式”设计为主,是如今澳门较为罕见的旧式建筑物。经过改造后,这些旧建筑物摇身一变,成为占地面积约1130平方米、可提供约150个座位的社区图书馆。

“我们把上述建筑物活化成图书馆,除了希望让澳门市民拥有更多阅读空间外,更希望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及维护城市发展中具有特别价值及意义的建筑物,让下一代有机会认识澳门珍贵的历史建筑。”穆欣欣说。

江门市五邑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万胜则建议,江澳两地的学生应利用年轻人创意丰富、接近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交流。“要充分发动五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以及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两地高校的学生,以高校为媒介搭建平台,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化和利用,激发更多灵感。”

在开平市市长邝积康看来,本次嘉年华活动为澳门、开平两地搭建了一个常态的文化交流平台,让两地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展览交流、人才培训、文化遗产传播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地文化多元发展,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高地。“开平应借鉴澳门在文化挖掘、文化保护、文化人才培训方面的好方法。未来,我们将派出更多专业人员前往澳门进行交流和培训。同时,我们将组织一批精通灰塑、灰雕的传统工匠,为澳门文化保育人才传授传统工艺。”

“下一步,应进一步深化两地的一程多站旅游合作,整合开平、澳门、香港文旅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充分利用国际游客72小时免签政策和港珠澳大桥开通契机,联合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邝积康说道。

■聚焦

开平碉楼与村落整体保护:

近11年修复

近200座碉楼

2008年1月,开平市文物局及碉楼研究所成立。自此,开平碉楼有了专门的、专业的保护管理机构;同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开平碉楼有了专门的管理法规,碉楼保护有法可依;2018年10月,“开平雕楼数字化展示平台”被列入国家文物局2018年度“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

据开平市文物局统计,过去11年,开平已成功修复近200座碉楼,占登记在册1833座碉楼总数的1/9。同时,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区”及“组冲区”内所有碉楼的重大病害均处理完毕。

数据显示,过去11年,参与碉楼修缮的人员超1700人次,参与碉楼测绘的大学生超600人次。在修缮过程中,开平培养了一支本土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修缮队伍,包括工匠、学者、村民、学生等,促进修缮人才及技术的传承。

另外,由五邑大学教授谭金花主导创建的开平仓东建筑遗产保护基地,将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与教育有机结合,共吸引了超过1000人次前往参观,有效地扩大了开平碉楼的文化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以碉楼为载体,开平重构了新生代华侨与家乡联系的桥梁。张万胜认为,开平华侨已繁衍至第五代,其家乡归属感已大为降低。据其统计,目前开平已维修好200座碉楼,涉及华侨人数超5000人。

在此基础上,开平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市将进一步探索碉楼活化的方向、途径及实施方式,使开平碉楼“活”起来。“未来,我们计划用再30—40年时间,全部完成1833座碉楼的修复。”

针对开平碉楼与村落整体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研究和培训中心北京中心副主任陈耀华建议,可根据不同村落景观主题打造特色碉楼群,如三门里片区可以“历史碉楼”为主题,自力村片区则以“田园碉楼”为主题,马降龙片区有“生态碉楼”,而锦江里片区则可打造“艺术碉樓”。

新闻推荐

开平市以改革创新思维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塘口镇强亚村对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开平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海外华侨多达75万人。今年以来,开平市全面启动乡村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