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幅画作诉说蓬江40年发展
浓淡墨韵之间,蓬江40年来的发展蜕变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跃然纸上。11月6日,“一城一画蓬江印迹”何德能写生及创作作品展在江门市工人文化宫开幕,著名画家、蓬江区艺术导师何德能近两年集中创作的80多幅作品展出。作品充分展现了侨乡特色的“侨、楼、泉、风”地域文化,吸引了大批文艺爱好者前来参观。
画作生动展现蓬江地域文化
陈白沙、陈垣、北街火车站、丰乐公园……在点线交织和浓淡墨韵中,一个个蓬江印迹呈现于尺幅不同的宣纸之上,一幅幅蓬江美景呼之欲出。本次画展由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江门市蓬江区委宣传部主办,展出了由何德能集中创作的80多幅展现蓬江“侨、楼、泉、风”地域文化的巨幅写生艺术作品。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出的画作由何德能在近两年集中创作,作品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留存记忆的老街区、体现蓬江精神的人文风情、体现发展成果的城市新貌,充分展现了蓬江区近年来的变迁。
“画得很细致,我能从画里找到很多熟悉的地方,这些画也勾起了我很多回忆,这个画展的人文艺术价值很高!”在作品展出的首日,大批文艺爱好者来到了现场进行参观,家住蓬江的刘伯就是其中一位。尽管年纪较大,但刘伯却在这场画展中仿佛回到过去,不仅欣赏画作入了神,还不时拿起相机拍下画作留作纪念。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画展的展出地为江门市工人文化宫,展出时间为11月6日-10日,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现场免费观摩这一艺术盛宴。
盼吸引更多人了解蓬江文化
尽管祖籍贵州,但何德能对蓬江的感情却尤为深厚。23年前,何德能移居蓬江,从此将蓬江视为其新故乡,而他的蓬江情怀也在他的作品中一览无遗。
繁华都市、车水马龙、流光溢彩,诉说他见证蓬江多年的巨大蜕变;幽静的林子、休闲的人物点景,涂抹出蓬江的宁静与清新……何德能此次展出的蓬江主题作品较其以往画作要清新不少,他笔下的蓬江作品虽不改墨浓重拙,但却给予了作品新的意境,演绎着他深沉悠远的乡恋。
“我在蓬江生活了23年,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和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作为一个艺术人,我拿起了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的蓬江,抒发对这片土地的情怀。”何德能告诉记者,过去两年,他走遍了蓬江的村落和大街小巷,最后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创作,表现对象从三十三墟街到陈垣故居、陈白沙祠和新宁铁路北街火车站,再到华侨广场等现代建筑。同时,作品还融入蓬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元素,“希望可以借此吸引更多人关注蓬江,了解蓬江文化”。
蓬江积极提升文化软实力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马小玫表示,江门文化源远流长,此次展出的画作充分展现了蓬江骑楼古城的风貌和人文景观。“希望通过该项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使江门市民能用更美好的艺术形式‘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共同打造蓬江民族文化特色品牌,推动蓬江文化事业发展,提升蓬江文化旅游知名度。”马小玫说道。
蓬江区作为江门中心城区,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资源。近年来蓬江积极推动全区文化艺术工作的发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今年,蓬江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聘请了20位在各个文化艺术领域成就突出的艺术顾问及导师,在全市率先组建区级艺术顾问团,将指导该区打造出更优秀、传播能力更强的文艺精品宣传蓬江,助力蓬江经济发展。
画家档案
何德能51岁,出生在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一户农家,自幼跟随善写祭祀碑文、红白喜事对联的大伯学书,观建筑工匠父亲涂抹嫁妆家具上的花鸟鱼虫,常常在课本空白处涂鸦。
1991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先后师从冯建修、杨长槐、王振中、马庆中、李小可老师习画,现为“李小可工作室”画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先后在贵阳、铜仁、江门举办美术作品展,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重要展览,作品被国内外诸多博物馆、美术馆、书画院等艺术机构收藏。
采写:南都记者罗韵姿
通讯员梁永超
新闻推荐
广州市义隆船务有限公司:经查明,你公司在西江下游棠下段河道管理范围内未经许可擅自停泊的广和通2、广和通9、广和通12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