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台风“山竹”有功 52单位168人受表彰
南都讯记者罗忠明通讯员江宣10月24日,江门召开防御台风“山竹”抢险救灾工作总结大会,表彰在防风抢险救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弘扬防风抢险救灾精神,动员全市上下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努力把江门建设成为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示范城市。
“山竹”是史上正面袭击江门最强台风
南都记者了解到,9月16日17时,今年第22号强台风“山竹”在江门市台山海宴镇登陆,最大风力达16级,12级风圈覆盖江门三区四市,全市普遍出现大雨到大暴雨的降水过程,9月16-18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43毫米,其中台山市四九镇440毫米,潭江出现百年一遇的洪水,是历史上正面袭击江门市最强的台风。
据统计,全市7个市(区),73个镇(街)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员19.65万人,转移人口13.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4.45万亩,林木损失面积41.5万亩,水利工程水毁861处,直接经济损失共27.91亿元。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在总结大会上表示,面对台风“山竹”,江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国家、省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日夜奋战,勇闯难关,做到部署早、预测准、行动快,实现了同级别台风损失最少,实现强台风正面登陆点人员零死亡、零重伤,夺取了防风抢险救灾的重大胜利,得到了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市民群众的普遍称赞。
防风抢险救灾累计撤离13.27万人
南都记者了解到,防风一开始,江门市水务、国土、住建、海洋渔业、安监、旅游等部门就对全市风险点危险源开展地毯式排查防控,重点对全市37处沿河临海低洼区、721个受山洪灾害威胁自然村、4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50个山区小水电站、59个城乡内涝点、沿海11条保护范围万亩以上的海堤以及建筑工地、危房、削陂建房、临时工棚、危旧厂房等风险区域进行逐一排查,提前预置抢险物资和设备,逐一落实防御措施。
各级党委政府用尽一切办法、最大努力开展群众撤离工作,对不愿撤离的五保户、孤寡老人、渔船人员,苦口婆心开展劝说,必要时实行强制撤离,尽最大的努力保障生命安全。至9月14日8时全市累计撤离6.25万人,至15日18时累计撤离10.56万人,至16日12时累计撤离13.27万人,确保不少一处、不漏一人、万无一失。同时,严格落实“防回流”措施,杜绝渔船顶风出海、渔民躲在船上不上岸、小水电站人员不离岗、已转移人员冒险返回原居住地的情况。
Ⅰ级应急响应期间,全市高速公路全部关闭,全区域实施交通禁行。公安部门全面部署警力,冒着大风大雨,派出巡逻车、宣传车,对开市、开业的商家进行劝停或强制关停,用高音喇叭动员群众避险,提醒催促群众不要外出,全面实现“五停”。为确保万无一失,江门市防风Ⅰ级应急响应一直持续至台风登陆第二天上午,全省持续时间最长,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林应武指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在狂风暴雨、生死考验中铸就的抗台风精神,是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人文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是求真务实、科学决策的理性精神,是不惧艰险、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是忠诚履职、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贡献突出先进集体和个人受表彰
据悉,在防风抢险救灾中,江门全市上下涌现出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可褒可奖的先进典型。如鹤山址山镇党委委员郑佰利在台风期间坚守岗位连续作战,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当西河围决堤内涝时,及时上报险情并组织人员转移受灾群众365人;台山川岛镇上川办事处主任谭文伟在台风登陆时,顶着14级的强风,带领应急队员将一名高烧40摄氏度的2岁女童送至卫生院医治。
林应武强调,要大力弘扬抗台风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有新担当新作为,激励全市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把江门建设成为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一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要抓好灾后重建工作。三要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四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六要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为树立先进典型,经江门市委同意,市政府决定对陈肖养等5人予以记二等功,对张怀业等30人予以记三等功,对台山市海宴镇人民政府等52个单位和孙雪雷等168人予以嘉奖。
新闻推荐
鹤山市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关注群众健康 提供贴心服务
“中医馆”的医生为幼儿做保健。中心内的“中医馆”,为辖区老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0月17日是重阳节。早上8时,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