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330年国宝级孤本《新安县志》首次“回家”
1688年康熙版《新安县志》上,梧桐山羊台山等地名有标注和图例。
晶报讯(记者 李晓丹/文 成江 刘宁宁/图)随着飞机落地深圳宝安机场,密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海内孤本1688年康熙版《新安县志》于10月12日上午回到深圳“老家”,这是目前文史学界已发现的与深圳有关的最古老的地方志,属于国宝级文物。同天,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1819年嘉庆版《新安县志》也来到了深圳。
这两种版本的《新安县志》将于13、14日在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进行为期两天的公开展览。昨天下午两点半,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谢冬荣、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藏部修复师孙玉东与宝安区图书馆馆长周英雄在宝安区图书馆进行了展品交接仪式,揭开了“文脉深圳 数典问祖”系列活动的序幕。
展示古深圳“县境之图”
《新安县志》是中国广东省新安县(后易名宝安县,今深圳、香港)的地方志。据介绍,目前文史学界已发现的与深圳有关的地方志,共有19部,绝大部分已经失传,现存完整的仅有两种:康熙二十七年和嘉庆二十四年重修的《新安县志》。据悉,康熙版《新安县志》由时任新安知县靳文谟主持纂修,该版本县志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共有舆图、天文、地理、职官、宫室、田赋、典礼、兵刑、选举、人物、防省、艺文、杂志等十三卷。县志内“县境之图”上面手写的繁体字地名的墨迹依然清晰,“梧桐山”、“留仙洞”、“羊台山”、“南山”、“赤湾”、“新安”、“黄田”、“固戍”、“福永”、“西乡”、“虎门”、“宝安”,这一个个呈现在县志上的地名都为当今每一个深圳人所耳熟能详。
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新安县志》是目前最全的嘉庆版的《新安县志》,据孙玉东介绍,嘉庆版《新安县志》叙事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比康熙版《新安县志》多了一百多年的内容,多方面记载和反映了新安县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周英雄介绍,在本次展览中,读者不仅可以近距离看到1-2册康熙版《新安县志》、1-8册嘉庆版《新安县志》和一本由国家图书馆带来的天禄琳琅藏品《唐文粹》明刻本之外,还可以看到民国铅字版宝安县志,以及藏于宝安区图书馆的解放后编印的县志区志文献等。
在古文献中尽览中国古籍之美
老宝安地方文献展出从清末到上世纪80年代的宝安当地特色文献近20种。包括古代教人写书信的书、象棋谱、药品广告、1949年后的包装罐、车票、票证、刊物等等。这些反映了深圳的变迁过程。
书籍的装订形式变迁横跨三千余年,读者还能看到装帧形式实物展览,从卷轴装、龙鳞装、旋风装、册页、经折装到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金镶玉这些书籍形态,从这些发展与变化中,尽览中国古籍之美。
展览期间,读者还可以参与古籍修复、线装书、雕版印刷等活动体验,参与以探寻深圳纸上文明为出发点的“文脉深圳 数典问祖”论坛,倾听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朱振彬的“我在国图修文物”讲座,还可以带上自家藏品,向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专家讨教藏品的鉴定和修复保护问题。
新闻推荐
台山大江“名家明作”红木艺术家具“粤港澳大湾区巡展”,10月10日在深圳龙岗区百门前工业区舞美产业园艺术馆举行。当前,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