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江海转移园积极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通报了全省58个省产业转移园(含集聚地)2017年的建设发展绩效评价结果。其中江海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江海转移园”)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税收总额增速等3项考评指标排名居同类园区的前50%,获得资金和专项用地指标奖励。
据悉,2017年是省政府实施新版《广东省产业园建设发展绩效评价办法》的第一年,也是江海转移园获省政府批复纳入省产业园管理后的第一个评价年度。能在首次评价取得较好成绩、获得奖励,与江海转移园及其依托的高新区(江海区)多年建设发展而积累的区位交通、产业、行政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
园区企业发展稳中有进
2017年,江海转移园园区企业总体发展稳中有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较快增长。首批纳入统计的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66亿元,同比增加33.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7亿元,同比增长44.3%。实现全口径税收7.51亿元,同比增长42.91%。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73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
江海转移园位于高新区(江海区)中心区域,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内形成了以电子电器、机电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为主的高附加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主导产业的规模以上产值在园区内占比高达90.92%,极大地支持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作为江门市的主城区之一,高新区(江海区)近年来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产城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江海转移园的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形成了生产性企业紧密聚集园区内,大型生活配套环状围绕园区周边,小型生活、生产配套沿园区道路点带状分布的城市格局。2017年,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24亿元,交通、生产、生活配套方面不断完善。
交通配套方面,主干道金瓯路自东向西横贯园区,与南山路、高新西路等主要道组成“六纵四横”的交通网络;番江高速和中江高速沿园区边界而过,在园区西南角设有出入口。
生产配套方面,江门高新区创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火炬大厦)集合了江门侨梦苑华人华侨创业创新基地、江门市硕士研究生创业孵化基地和清华启迪之星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载体。江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珠西云谷众创空间已入驻58家企业。占地246亩的大型综合科技载体“高新创智城”的一期项目已基本完工。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可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窗式”行政服务,并在全市率先试点企业法人“十五证合一”,极大便利了企业投资发展。
生活配套方面,江门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配套区已建成,可提供过百套人才公寓,助力“人才强区”发展战略。
正申报建立产业集聚发展区
江海转移园积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集约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积极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2017年,园区土地建成率100%、工业用地地均税收440.19万元/公顷、土地闲置率0.00%。江海污水处理厂和江门高新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产。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推动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重要部署,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工业强市”重要发展战略和区党委、政府实现争先进位、加快建设宜业宜居的珠西现代科创产业新城重要发展目标,经区党委、政府同意,江海区现正在依托江海转移园申报建立产业集聚发展区。
产业集聚发展区拟定位于江海区中南部,基本包含了外海、礼乐、江南街道内开发中、待开发、可优化提升利用的土地资源,将会成为高新区(江海区)持续推进产业共建,深入开展深江对接的主阵地。在产业定位方面,江海产业集聚发展区将侧重以电子电器、机电制造、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为主导产业,积极实施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引进上下游高端配套项目,积极打造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若产业集聚发展区成功获省政府批复同意,将极大地拓宽省产业转移政策在高新区(江海区)的覆盖范围,使更多新转移、待转移企业受惠,进一步提升在承接广深等地产业转移、招引转移项目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支持该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支持地方经济再上新台阶。
(文/叶隽毅谢嘉声)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雨溪通讯员/陆月如)为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家庭暴力危害性的认识,普及反对家庭暴力相关法律知识,预防和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