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沙湖丰穗米业加工厂总经理谢国良: 努力打响“恩平大米”品牌知名度
□江门日报记者唐达
9月23日,在广东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上,广东“十佳最美新型职业农民”获授颁奖,恩平市沙湖丰穗米业加工厂总经理谢国良成为江门市唯一一名获奖者登台领奖。
上世纪80年代,生于恩平沙湖那梨村的谢国良,在恩平大米的滋养下成长。“让大家吃上好米”,怀揣着这最初的念头,谢国良的父亲开起了粮油店,办起了大米加工厂。2011年,“IT男”谢国良毅然回乡、“脱鞋下田”,成为父亲大米事业的接棒人,他的理想是“打造"恩平大米"名片”。
日前,谢国良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了他的“恩平大米梦”。
毅然回乡投身大米事业
记者:从城里的“IT男”,变成职业农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谢国良:上世纪90年代初,镇里买粮还要用粮票,但是发的粮食品质不好,很硬。那时我们一家住在镇上,父亲便萌生了开粮油店的想法,想让大家吃上好米。后来,掌握机械技术的父亲,又办起了大米加工厂,把田头收集来的稻谷加工成大米,这是最早的“沙湖米”,也是我与“沙湖米”的结缘。
2011年之前,我在香港、广州和江门等地从事IT工作。那时,父亲创办的大米加工厂处于瓶颈期,发展比较缓慢。思考了很久,我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沙湖,接过父亲的米厂卖大米。这其中,既有我与沙湖大米的缘分,也有带领米厂新腾飞的期待,还有打造“恩平大米”这张名片的理想。
投入700多万元建成先进生产线
记者:带着多年在外的见识、专业的机电、IT知识回来,您是如何迅速掌握米厂的运营规律及存在的问题?
谢国良:经营米厂最初的几年里,我趁着粮食价格的上涨,积极收储粮食,通过原料米的加工外销,为企业后续发展积累了资金。而在此期间,我还通过与广州、深圳等地粮食加工企业的交流、学习,逐渐掌握了先进技术和市场动态。我迫切地感受到,以前大家要吃饱,如今大家要吃好,大米加工工艺必须升级,产品质量必须提升。
自2015年以来,我们率先投入700多万元,由我自己设计、组装,建成了先进的大米生产线,随后又在厂房硬底化、仓库扩建等项目中持续投入,总资产超5000万元,年产4.5万吨大米。以前生产线上的工人有10多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以搬运为主,如今生产工人减少了,但产量提高了10倍。
带动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记者:从传统米业到现代米业,您所坚持的发展理念是怎样的?
谢国良:首先要把资源、技术和市场攥在手里。恩平沙湖地处冲积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很适合水稻生长,是重要的产粮区。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立那梨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用1500亩种植基地向周边农户作示范,倡导绿色种植方式、科学发展理念,覆盖农户500多户,3万多亩水稻种植面积,带动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从源头确保产品品质。
借助这一模式,我们成功引导农户转种高档品种,改善生产方式和品质。在产品品质提升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眼前,那就是如何让消费者认识我们生产的大米?因此,我们需要“包装”,需要品牌,要把“沙湖米”“恩平大米”的名片立起来,打出去。而这样的“包装”,不是狭义的产品包装,而是立体式的打造。
去年年初,在由广东省农业厅指导,南方农村报社主办的“寻找广东好大米”评选活动中,我们的“象牙香粘”荣获“广东好大米十大品牌”称号,同年9月我们的“象牙香粘”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成功为“恩平大米”打响了知名度。
为什么说“恩平大米”好吃,不能靠一张嘴,而是要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拿出真凭实据。正因如此,我们成立了恩穗农业科技研究院,以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作为科研力量骨干,对农业种植、加工和品牌打造,进行系统研究。从恩平所处断裂带活跃的地质运动分析,了解土壤的独特成分,从而分析出恩平大米有别于其他大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从理性角度对产品进行打造,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周晓营)日前,牛江镇组织召开河长制暨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会议,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从源头上从严整治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