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召开,强调要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开平工作新局面 “九个加快”抢占高质量发展先机

南方日报 2018-08-02 16:29

翠山湖园区正着力申报省级高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翠山湖管委会供图

外贸进出口总额在江门四市三区增速排名第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吸收外资三项指标增速排名第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关键指标的增速超过两位数……上半年,开平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实现争先进位。

7月31日,中国共产党开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开平市委书记庞正华代表开平市委常委会作讲话。会议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平市重点工作,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开平工作新局面。

围绕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实体经济等关键词,这份超过1.4万字的报告全面描绘了开平下一阶段发展的路线图,提出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先机、奠定优势。

撰文:郑琦

创新驱动

争取创建县区首个省级高新区

创新是第一动力。会议提出,开平市要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加快发展,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参与江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对此,开平将密切跟踪翠山湖园区申报省级高新区工作,争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上级考评,实现江门县区省级高新区“零”的突破。同时,开平还将发挥“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的品牌效益,引导更多优质创新要素、创新项目向园区聚集;依托江门中微子研究中心项目,深化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延伸和拓展项目的效益,力争有更多的科技创新项目落户开平。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行为的主导者。开平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深入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采取不同模式建设研发机构、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深入推进小微“双创”,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

加快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会议提出,开平要落实江门市“人才强市十四条”,进一步完善人才新政配套政策,完善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同时进一步放宽人才准入门槛,加快开平人才公寓建设步伐,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营造“来了就是开平人”的浓厚氛围。

结合发展实际需求,开平还提出,要深入实施“扬帆计划”农业、旅游两大重点人才培养工程,探索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同时,进一步强化开平市决策咨询专家库建设,凝聚专家的智慧力量,助推开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

拓展承诺制改革试点领域

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今年上半年,开平市召开两次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部署推进10大领域37项重点工作任务,研究制定了《开平市赤坎古镇管委会管辖范围内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开平市加强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在赤坎古镇项目上实施投资项目承诺制,探索实行“先承诺后审批、边建边批”的管理新模式,得到了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的充分肯定。

会议透露,接下来,开平市将总结提炼赤坎古镇项目推行并联审批、试点承诺制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拓展承诺制改革试点领域,力争在江门市率先取得突破,塑造开平市营商环境新优势。

在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基础上,开平市还将通过“互联网+综合窗口+集成服务+监督考核”的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稳步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破除行业和部门“数据孤岛”,加强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开平市将着力解决低效用地问题,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并加强对“供而未建”项目的督促管理,推动项目建设加速提效,坚决防止项目“围而不建、建不履约”。

实体经济

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齐头并进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后盾。今年以来,开平坚定不移抓产业提升、抓项目招商、抓企业帮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会议提出,接下来,开平将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大平台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接下来,开平将积极推进省级高新园区建设,高标准打造翠山湖“万亩园区”,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同时,全力加快赤坎古镇项目建设,抓紧推进新区建设,特别是医院、学校、道路、管网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

实体经济要“有血有肉”,就必须引进更多重大项目。会议提出,开平将抓紧国电投能源、深圳荣群铝业、江西志特新材料等超10亿元项目落地建设,高效配置招商资源要素,力争再引进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优质大项目;深化“暖企行动”,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贴心为企业提供优质政务服务,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形成“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在产业结构方面,开平接下来将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持以珠西装备制造业和大健康产业作为产业主攻方向,推动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资本化、中高端迈进,重点配合好国电投能源项目建设,加强能源配套项目招商,延长能源产业企业链条。另一方面,该市将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引领和推动水暖卫浴、纺织化纤、食品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例如,筹办中国(水口)卫浴博览会,进一步擦亮“水口卫浴”品牌。

全面开放

以“港澳所需+开平所有”对接港澳

随着江湛铁路的建成通车,开平市将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1小时生活圈。会议透露,开平市将通过主动对接产业溢出、交通路网、世遗旅游、公共服务四大领域,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密切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对接合作。

路通财通,任何一座城市要发展,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会议提出,开平市将全面对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以江门市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加速中开高速、高恩高速、开春高速的建设,抓紧开阳高速扩建工程,争取国道G325月山至塘口段改线工程早日开工,力争环城公路东环、西环段2018年底前建成通车,加快北环东延线一期、二期和北环一期工程建设,积极谋划推动北环二期动工,确保赤坎大道一期今年底前开工。

作为目前广东省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所在地,接下来,开平市将充分发挥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全力冲刺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加强与港澳旅游业界合作,支持港澳企业对开平市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探讨与澳门共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除了深化与深圳、广州、香港、澳门等先进地区的产业对接,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产业溢出和功能拓展,未来,开平市还将以“港澳所需+开平所有”为出发点,全方位深化与港澳在教育、医疗、文化、创业、环保、社保等领域合作,引导港澳新生代深入了解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配合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

乡村振兴

用乡风、乡情、乡愁把侨胞引回

目前,开平市已启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总体实施方案,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着力打造一批示范点,并专门聘任一批农业策划咨询专家,举办农业产业提升问策会,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谋好篇、起好步。但是,该市“三农”工作还存在突出短板,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会议透露,开平市将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抓手,打响乡村振兴战略第一枪。分梯度、分类型创建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特色精品村,抓紧完成五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同时重点推进“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安全饮水、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全力创建生态美丽宜居特色市。

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乡村的资源禀赋优势,针对农业种植养殖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城乡接合部、世界文化遗产区及特色小镇等五种功能属性,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战场,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全力以赴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发展特色产业,打响“马冈鹅”“大沙茶”等特色农业品牌。

在乡风建设方面,开平提出要深入实施“新乡贤工程”,通过建立村史馆、乡贤会、整理乡贤档案、举办乡贤聚会等形式,以乡风、乡情、乡愁把从开平走出去的海外华侨招引回来。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和辐射作用,深入挖掘碉楼资源,活化新时代侨乡形象,传承侨乡文脉,推进村民回归、侨心回归。

区域协调

高标准规划好潭江新城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开平的基本市情和突出短板。长期以来,开平中部三埠、长沙、水口等经济大镇,城市和产业发展密集程度高,集聚了全市一半的经济总量;而占该市面积最大的赤水、大沙等偏远镇,去年财政收入相加还不足1000万元。对此,会议提出,开平要主动对接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和江门市委“三区并进”的决策部署,通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实现整体协调推进。

具体而言,开平城区及周边重点园区等被纳入江门市都市核心区,要加快推动产业、交通、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打造城市协调发展、产城高度融合、竞争优势突出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为充分发挥各镇(街)资源禀赋优势,开平将因地制宜,做强中部、做美北部、做活南部。其中,中部要坚持打造重大产业平台和经营城市双向发展,高标准规划好潭江新城;北部要打造以赤坎古镇、塘口碉楼、马冈美食、龙胜休闲、大沙花茶为主的“一条龙”旅游线路,建成集浓郁侨乡文化氛围、优美生态休闲环境、优质农产品供应于一体的旅游示范区;南部要做好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储备,建设一批富农利民项目,提升南部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开平将完善差异化的发展机制。今年上半年,该市在江门四市三区中率先出台体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考核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不同类别镇(街)提出不同的考核要求,设置不同的考核分值权重。

接下来,开平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不同的镇(街)聚焦重点、集中用力、攻坚突破。同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支持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民生保障

翠山湖实验学校9月使用

安全稳定法治的社会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会议提出,开平将扎实推进扫黑除恶百日攻坚行动,坚决完成上级挂牌整治任务,确保如期“摘帽”。同时,要深化“平安开平”建设,打造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推进综治视联网和“雪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在编织民生保障网方面,开平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抓好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确保翠山湖实验学校今年9月份如期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开平将加快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完成市中医院扩建搬迁;深入推进社保和医保扩面,持续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生态环境亦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开平市将力争7月底前完成城区生物质燃料锅炉核查工作;10月底前办结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交办案件数量的90%以上,对全市禽畜禁养区进行“回头看”排查;12月底前全面完成印染、制革、陶瓷、电镀等重点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确保12月底完成开平市新美污水处理厂和9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

力争2—3年

打响开平市

特色党建品牌

会议提出,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振精神,筑牢基础,为新时代开平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为此,开平将开展全市干部“大比武”活动,大力选拔在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深化改革、园区开发、项目建设和维护稳定等工作一线成绩突出的干部;同时,逐步建立基层与部门双向挂职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建立末位淘汰制,建立健全党内外表彰激励机制和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

如何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脱贫攻坚、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导作用?对此,开平将实施基层党建“千万元保障计划”,逐步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提升。

会议提出,开平将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大力选拔政治意识强、素质能力好、群众威望高的基层带头人队伍。同时,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按照“一年整顿、两年达标、三年创优”的要求,重点抓好水口镇开庄村、苍城镇下湾村整顿工作,力促后进村向先进村转变。

在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方面,开平将做好党员教育基地的历史挖掘和红色传承工作,示范推进村(居)民小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同时,实施“党味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开展市、镇两级党委书记抓党建示范行动。

开平还将实施“红色引擎”党建项目,以金辉华集团公司、海鸿电气公司、嘉士利食品集团公司等名牌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党建强、发展强”的先进典型。接下来,该市将深入推进镇(街)“一镇一品”党建项目,按照“重实效、创特色、促服务、能推广”的原则,督促抓好项目的实施,力争用2—3年时间打响开平市特色党建品牌。

继续重拳整治

城市“脏乱差”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实践,也是进一步提升开平市综合竞争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举措。今年2月,开平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提出“力争到2020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到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会议提出,开平将紧扣城市提质的工作主线,坚持以创文为统领,瞄准到2020年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的阶段性目标,进一步压实创文责任,强化创文督办,严格创文考核,确保创文工作落到实处。今年下半年,开平将继续重拳整治城市“脏乱差”现象,深入推进拆违专项行动,多措并举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开平的人居环境、旅游环境、投资环境。

另一方面,开平市将以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南楼纪念公园、万隆客栈革命纪念馆、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等为主体,打造本土党员干部教育“精品路线”,弘扬红色精神、廉洁文化。同时深入挖掘碉楼文化内涵,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利用水平,打响侨乡文化品牌,传承侨乡历史文脉。

会议透露,开平还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建设;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抓好文艺精品创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良好社会道德新风尚。

新闻推荐

关检业务融合 通关迎新变化

阳江海关举办关检融合统一申报企业培训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