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侨”牌 搭建“一带一路”的五邑“侨”梁 重点关注“三新四有”人士,实施新侨归根计划,争当粤港澳合作“联系人”
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有近400万人。资料图片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五邑人。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全市人口400多万,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也有近400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侨”成为江门的“DNA”,是江门独有的特色和资源。
一直以来,江门的发展与“侨”密不可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华侨爱国爱乡,通过捐助公益、投资兴业等方式帮助家乡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外商企业近7000家,其中侨资企业超过4000家。
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拥有丰富“侨”资源的江门在开放发展领域迎来新的机遇,具备独特的优势。在新生代华侨华人不断兴起并加速融入居住国的侨情变化之下,如何吸引更多有实力、热爱家乡的华侨华人投身江门发展,共享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机遇,是摆在江门面前的新课题。答好这个课题,江门的开放发展将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
以“侨”为媒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在马来西亚沙巴亚庇市,无论是商业旺地还是繁华小区,都有不少出自拿督黄小娟之手的杰作。她的父亲黄国来自江门台山,是马来西亚沙巴州著名侨领和实业家。
黄小娟目前担任马来西亚江门同乡会总会长、沙巴州江门四邑联合会总会长等社会职务,是江门台山市政协10名海外特聘委员中唯一的女性成员。在近年来江门举办的多个涉侨活动中,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在她的推动下,第三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2012年在沙巴举行,为江门与沙巴州阿皮亚市的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华商希望与中国内地开展更紧密的合作,“我兼任多个华人社团的负责人,愿意为江门的企业提供投资平台,并为大家铺路。”黄小娟说。
时移境迁,一代又一代的五邑籍华侨,绝大多数已取得当地国籍,由华侨变成了华人,他们之中出现了许多教授、学者、医生、律师、工程师、商人,在当地颇具影响力,成为所在地与我国交流的桥梁,成为江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资源和优势。
近年来,江门尤其重视侨务工作,充分利用“侨”资源优势,努力搭建交流平台,加快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比如,作为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的日常联络服务机构,江门市世青交流服务中心在全球设立19个联络分部,6个国际经贸代表处,6个海外旅游信息推广中心,担当起江门市对外宣传员、联络员的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世青会不断把世界各地优秀华裔青年精英拉入江门“朋友圈”,结合世青论坛、经贸洽谈、文化交流等项目,为推动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与海外华裔青年事业发展的双赢搭建联谊、合作的平台,成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活动载体。
打造大湾区华侨华人论坛
随着时间的流逝,海外侨情不断变化,老华侨华人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生在海外长在海外的华二代、华三代和改革开放后出国定居、求学深造的新华侨华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侨务工作要加快转型,尤其是要发挥华侨华人人才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中,突出江门的“侨”资源和“侨”特色。
有专家建议,江门应重点关注海外华侨华人中的“三新四有”人士(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社团新力量,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通过实施“新侨归根计划”,力争每年引进一定数量以上新侨人到江门创业创新。同时,还应对海外社团、归侨侨眷、留学生、华侨捐赠、侨资企业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建立侨情资料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培育侨务资源。
同时专家认为,江门的侨务工作已有不错的基础,可以结合国家开放发展的新形势,对已有活动品牌比如世青会进行升级,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江门可以借助自身的华侨华人资源,打造一个"一带一路"或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主题的论坛。”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说,“通过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资源,尤其是海外华侨科学家的资源,邀请诺贝尔奖得主、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知名科学家和专家教授以及中国顶尖的专家学者一起参会,形成品牌。”
梁海明认为,虽然就某个产业,江门的优势不如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但凭借着遍布全球的侨务资源,江门能够连接世界,这正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开放性要求。
“围绕新生代华侨打造这样一个国际论坛,可以为"一带一路"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造新的资源聚合平台,引领江门的建设和发展,对引进外资、促进发展很有用,旅游收入和会展收入会很可观。”梁海明说。
联动港澳进行引商引才引智
今年3月22日—24日,江门市政府代表团先后访问澳门、香港两地,主办以“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的系列推介活动,江门分别与香港、澳门签订了投资额达33.97亿元、17.45亿元的产业项目合作,同时签订了一批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3月23日起,香港五邑总会、澳门江门商会正式开始为港澳企业提供商事登记直通车服务。三地的频繁举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引发关注。
实际上,早在2015年,江门市就研究制订了《江门市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澳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重点工作》,同时签订一系列合作意向书,使得江门成为全国首个与澳门签订金融合作协议的地级市。
江门能在与港澳合作中走在前列,有赖于香港、澳门拥有众多江门籍的乡亲。三地联系之紧密,正是江门丰富“侨”资源的重要体现。像澳门,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五邑人,这使得江门与港澳之间有天然的亲近感。
“江门的民营企业也许不如珠三角其他城市强大,但江门可发挥长期与港澳联系的人脉、渠道、资源、平台优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从整个广东到审视江门,布局“一带一路”或大湾区发展都应先做好粤港澳合作,“必须突出粤港澳合作的优势,将三地优势结合到一起,再走出去,创造更强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澳门的金融业,能够为江门提供广阔的合作前景。”
具体而言,江门可以争取政策红利,先行先试支持港澳金融机构来江门开展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港澳企业与港澳银行合资在江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中外合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江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建设,并拓展在跨境融资、结算结汇、受托代付和现金管理等方面合作,积极推进金融信用评级互认。
金融业仅是“试金石”。更远景的计划是,“发挥港澳庞大的商业人脉网络资源优势,江门与澳门、香港联合招商。”市政协委员、香港五邑青年总会常务副会长胡智政认为,江门可与港澳联合构建“江门—香港—英美主要发达国家”桥梁以及“江门—澳门—葡语(拉丁语)系国家”桥梁,推动中欧、中美、中葡等国际化产业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区景常通讯员/刘晓菲)日前,一辆小轿车因多宗交通违法未处理被智能交通监控系统锁定,台山交警科学布控,将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