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农业大市”寻梦城乡大同 打好“侨”牌助推乡村振兴,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品牌
美丽的古劳水乡。资料图片
新会区大鳌镇东风村文化广场,环境整洁,绿树环绕。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整治行动前,这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以东风村为代表,预计今年年底,江门市将基本完成所有乡村的环境整治工作。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当前,中央和省对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一系列的重磅部署在加快推进。
作为农业大市,江门是珠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是珠三角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之一。当前,江门正以乡村振兴综合改革为抓手,力争年内在推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领域取得实质进展,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江门市是中国第一侨乡,华人华侨资源丰富。“政府可以更加主动与侨胞进行对接,利用侨界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形成鲜明的江门乡村振兴特色。”广东省三农资讯服务中心执行主任马华说。
撰文:张泳渝
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进展
“我的店收入翻了8倍!”民宿横溪人家的老板娘说道。在鹤山市古劳镇,不少村民都将自家房屋开发,以水乡私房菜和乡村民宿的特色招揽游客,或者在景区出售农产品,增加收入,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在这里得到展示。
近年来,江门市切实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以新发展理念统筹“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绩。2017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近1300亿元,农业增加值196.70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73元,同比增长8.2%。
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门出台了《关于推动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更有效的扶贫机制和模式。去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7∶1,低于全省2.60∶1的平均水平。共有5897名重点帮扶对象实现预脱贫,村委会年集体收入全部达18万元以上。
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同步开展“双安双创”的城市,江门率先建成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并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实现工商登记的农药经营企业100%覆盖。
据了解,江门正在加快制定“1+3+N”政策体系:“1”是《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3”是《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总体方案》《江门市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江门市关于巩固脱贫成效和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三年行动方案》;“N”是《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等重大规划。这些政策体系给乡村振兴奠定了很好的制度保障。
另外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率达98.8%;农村面貌有了新变化,全市5272条自然村完成人居环境整治,374个行政村先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活动,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
乡村旅游需要“串珠成链”
目前,无论是面貌、环境还是产业实力、富裕程度,江门不少农村与珠三角发达地区都有差距,并且市内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也有明显差距,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同时并存的情况。
“广东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较为显著,原因之一是缺乏好的机制。”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吴重庆表示,“在服务农村、农业上,目前有些地方过分地关注龙头企业,有时小农户的利益是被忽略的。”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在吴重庆看来,大部分的小农户把农业生产作为补充的收入,既不懂得如何科学种植,在生产过程中也会碰到问题。“目前现有"公司+农户"的合作社模式,农户通常处于劣势,不仅合约不平等、信息不对称,双方权利也存在不对称的问题,以至于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农产品也不能形成品牌进行推广。”
他建议,政府可以为小农提供农业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公益性服务,指导小农户科学地生产,“这样不仅能促进提升农户的生产效率,也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据了解,着眼于农业发展,江门将开展“十百万千”农业产业振兴计划。到2020年,江门将建设20个产值超十亿的产业联合体,打造5个纵向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千亿,促进千家万户农民增收。
其中,乡村旅游成为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目前,五邑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已形成一定的亮点,但较为分散,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和品牌效应。
有专家表示,当前珠三角的许多地区都在发展乡村旅游,珠三角以外的地方也在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不能形成品牌效应,很难吸引更多的客源,江门可以充分整合乡村旅游和其它旅游资源,使各种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探索实施“乡村旅游品牌提升计划”,挖掘自身内涵、做好品牌推广、强化特色运营,使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工作。
“另外,异彩纷呈的岭南农耕文明是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而言,只有保留、弘扬本乡本土的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才不会有审美疲劳。”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说。
探索建立新型“农校”
推动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农业专业人才匮乏,是农村发展的一大障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对此胡靖表示,江门可以考虑在“十三五”期间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国恢复“农校”,让所有的稻农、果农、菜农、各类养殖户及“农家乐”经营者都能持证上岗、专业生产、专业经营。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市场经济导向,建立政府统筹、专家负责、服务“三农”的新型“农校”。
“除了建立新型农校,还可以通过挖掘本地的人才、开展引智计划的方式,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马华认为,挖掘本土匠人,是最实在、效率最高的方式。政府可以开展“十大种植能手”“十大养殖能手”等推荐活动,给优秀匠人授予称号,并给予一定资金和项目的支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这些人才的认同感,还能将这些人才培育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带动更多农户甚至整个产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还要开展引资和引智行动,探索建立人才回流机制,不仅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农村,还要引导城市里的大学生、退休干部、创业者回到农村。”马华建议,政府的宣传、村民间情感的联系,都可以吸引现代人才回流农村,“政府也要优化乡村的环境,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营造公平公正的创业氛围,将人才留在农村。”
江门市是中国第一侨乡,华人华侨资源丰富。“政府应该更加主动与侨胞进行对接,利用侨界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马华认为,可以把现有的资源整合,让侨胞清楚地知道他们回家能干什么,发起“百侨帮百村”精准帮扶活动,要建立长效的联络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共同推动侨乡的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在伍培进(左一)的陪同下,文彦(右一)一行参观鹤山市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钟珍玲)7月10日,新会区委书记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