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北门:创文让老旧社区换新颜 江门通过示范点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城市软硬件建设不断提升

南方日报 2018-07-03 12:31

升级改造后的公园更加美丽,不少居民都会来此享受悠闲时光。郑琦摄

北门社区对主要路面进行“白改黑”升级改造,同时新增停车位,方便居民。

郑琦摄

位于兰苑小区中的园林式环保垃圾屋令人眼前一亮。郑琦摄

走进新会区会城街道北园新村,崭新的沥青路面映入眼帘。在道路一侧,数十个车位一字排开,茂密的乔木为车辆遮挡了夏日午后猛烈的阳光。“现在停车方便又省心,再也不用担心爱车变"蒸笼"。”家住北门社区北园新村的王先生点赞说。

示范点是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细胞”工程。自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江门市突出抓好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形成带动幅射效应,让城市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

作为江门创文示范点,北门社区通过打好“升级改造”“惠民服务”“基层治理”“文化素养”四张“王牌”,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街坊幸福感明显提高。

“创文是一件大实事、大好事!”北园新村的老住户陈长胜说,自江门开展创文工作以来,尤其近两年,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切切实实的成果。”

升级改造牌

“十个一”工程升级改造老社区

在北门社区兰苑小区,一座极具岭南建筑风情的园林式垃圾屋常常吸引路人目光。这座耗资5万多元的新型垃圾屋以密闭垃圾箱为基础,设置了特制垃圾投放自动关闭装置和冲淋系统,同时使用配套的密闭压缩车辆进行收运,有效地减少气味扩散及二次污染。

“在改造之前,这里是众人都不愿意靠近的地方。”北门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陈贤璇说,“社区内的旧式垃圾屋不是全封闭,两边开着垃圾投放窗,味道比较大,有些人还会把垃圾随手扔在垃圾屋外,周边环境又脏又乱,经常被居民投诉。”

如今,垃圾屋外绿竹环绕,与旁边的小公园融为一体,不少居民经常来此休憩。北门社区还在正对着垃圾屋的墙壁上增加了画作,用趣味十足的漫画引导人们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爱护环境。

新型垃圾屋的建设是北门社区今年实行升级改造的诸多行动之一。该社区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社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北门社区以创文为抓手,今年重点对辖区内的“七乱”进行整治,并逐步推进“一楼梯、一花圃、一车位、一公园、一信箱、一路面、一渠道、一消防栓、一市场、一氛围”的“十个一”升级改造工程,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我们近期重新粉刷了辖区内居民楼的楼梯,翻新维护楼道内的防盗门和信箱;对辖区内两个人口密集的公园进行硬件升级,对社区主要路面进行"白改黑"改造;对居民楼周边8000多米的排水渠实行"明改暗";通过硬底化部分花圃,新增车位80个、摩托车停车位156个,重新修复消防栓10个;联合工商、街道、城管等部门,重点完善北门市场内经营设施,同时对市场外环境进行大整治,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陈贤璇说道。

另外,北门社区还在“三线”整治工作中下了不少功夫。笔者在走访“三线”整治示范点的兰苑小区时发现,以往半空中纵横交错如同“蜘蛛网”般的线缆已被梳理捆扎成一体,抬头一望便可看见蓝天。

“我们对原有混乱的"三线"线路采取整治与规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拉直、捆扎、清洁、整理、落地等措施进行规范治理,在5月底基本完成整治。”陈贤璇说,如今居民楼的电视、通信线总体上沿着电力线的杆柱布线行走,整个小区的线路横平竖直、标识清晰,小区容貌明显提升了。

借创文这股“春风”,北门社区全力为辖区居民打造舒适的宜居环境,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城市品质提升的成果。“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这两年亲眼看着社区变得越来越美,真好!”陈长胜高兴地说。

惠民服务牌

以党建为引领,构建10分钟服务圈

每天下午四五时,家住北园新村的林业成便会来到社区中的小公园“报到”。“成叔,我家里的台灯坏了,您看看能不能修一下?”“成叔,您看看这把风扇怎么坏了?”一坐下来,林业成就被邻居们团团围住。

“他是我们社区的老党员,经常义务帮邻居们修理小家电。”提起林业成,街坊邻里无一不竖起大拇指。“我们社区有不少像成叔一样热心的老党员,他们在社区中起了带头作用,令我们的创文工作、社区治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陈贤璇说道。

以党建促创文,是北门社区的一大特色。“我们社区创文升级改造涉及7000多户家庭,但社区工作人员不多,实在是分身乏术。”陈贤璇介绍,北门社区向60多名党员、居民代表们通报了社区创文升级的计划和安排,再借助党员骨干的力量,由他们进一步向居民解释有关升级改造的举措,征得居民理解和支持,有效地缓解了创文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

同时,北门社区还组织各党支部成立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组织开展创文志愿服务、“洁城·绿生活”清洁大行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到附近街巷、小区、背街小巷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牛皮癣”,清洗路面及道路两边绿化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宜居环境。

“打造"群众满意型"社区是北门社区党委工作的目标。”北门社区党委书记杨炳华告诉笔者,近年来,北门社区以党建引领,率先打造出惠民服务的示范标杆——“党员群众服务一条街”。该社区以此为阵地,汇聚党员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利民康园中心五大服务中心,构建“十分钟服务圈”。

据介绍,“服务一条街”采取“社区工作者+社工+志愿者”的模式运营,重点针对党务工作、志愿者管理、社会组织培育、家居服务等领域策划相关服务项目,为党员、群众、社区家庭、社会组织等不同群体提供服务,搭建起完整的服务框架和体系。

“每天中午和傍晚,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长者饭堂便会迎来不少前来用餐的老人,他们都很喜欢这里。”该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我们还会给老人赠送糖水,为他们举办生日会。现在,他们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另一个家了!”

除此以外,服务街上还设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以及自助服务大厅,方便居民随时随地办理港澳通行证签注等业务。“通过多元化的服务,让居民切实享受到政府在创新社会管理和创文工作中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使更多居民认同、支持并参与创文工作。”杨炳华说道。

为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北门社区还率先推出社区居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入驻平台的店铺必须通过我们设定的标准,诚信经营。居民对通过平台找到的店铺更加安全放心,而且操作起来,就像在淘宝购物一样方便。”杨炳华说道。

据介绍,该平台由彩虹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运营,以“智慧管家,优质生活”为服务理念,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整合居家服务和公共服务资源,为居民搭建“管家式”的社区生活支援网络,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安全、高效、优质的社区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推广覆盖会城街道。

基层治理牌

网格化精细管理,筑牢平安社区屏障

“操着当妈的一颗心,长着婆婆的一张嘴。”这是北门社区网格员吕妙珍的真实写照。每天,只要忙完手上的事,她便会走出社区公共服务站,来到自己负责的“网格”当中,和居民们拉家常,阵阵笑声不时从大榕树下传出。

在北门社区中,还有不少像吕妙珍一样的网格员,他们每天活跃在自己的“辖区”,收集最鲜活的社情民意。据介绍,北门社区居民有“三多”的特点,即低收入人群多、老年人多、下岗人员多,社情民意较复杂。为此,北门社区党委结合实际,以创文为契机,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2013年,北门社区党委在全市首推立体式“网格化”管理,根据地理环境、人口结构和物业结构等因素将社区划分为13个网格,每个网格设有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1名协管员、1名楼栋长(志愿者),对包干片区内的居民提供跟踪服务,同时不断丰富“网格化”管理内涵和外延,形成了立体式的服务管理网络,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笔者看到,在北门社区内的每一幢楼前,都张贴了网格员的信息栏,包括网格员的照片、服务范围、联系电话以及微信,方便居民及时联系网格员。

水管堵了、楼道灯坏了,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许就是社区居民迫切需要处理的难事。“有事就找网格员”,这成为了北门社区居民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常说的一句话。小到环境卫生、居民矛盾化解,大到社会治安维护等,都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中。“有些居民即便遇到了棘手的难题,也不愿意来到服务站跟我们反映。那我们就借着巡查网格的机会,主动深入到群众当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去聆听他们的诉求。”吕妙珍说道。

例如,有居民向网格员反映,为了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如今都不能在社区空地上随处晾晒被褥,但是家里阳台空间实在不足,他们对此很烦恼。了解到居民的需求后,北门社区在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将兰苑小区一块空地划出,设为公共晾晒区,还整齐地架起了数排晾衣杆,贴心的服务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在社区基层治理过程中,北门社区还融入了“互联网+”思维,搭建起“智慧平台”。社区为每一位网格员配置了网格手机,除了建立起网格员与居民“一对一”的微信沟通平台外,还开通了社区微信号和社区网站,同时还建立了13个居民沟通微信群和多个QQ群,为居民及时提供社区动态和信息咨询服务。社区居民亦可随时向网格员反映问题,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群众参与机制。

“前两年刮台风,社区一位居民看到对面邻居家的雨篷差点被台风刮走,很是危险,就马上用手机拍照,并通过微信告诉我们,我们马上派出工作人员进行处理。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杨炳华说道。在社区、居民合力之下,北门社区已多年被评为市、区“平安和谐社区”,还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

以创文为契机,北门社区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社区服务项目,逐渐走向多元化服务体系。据杨炳华介绍,该社区公共服务站还为居民整合了党员服务、科普体育、治安调解等106项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功能,通过集中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事的模式,为全体居民提供更为完善、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事、疑难事,都能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得到受理和解决,极大地缩短了社区居民的办事时间。”杨炳华说。

文化素养牌

见缝插针,从里到外散发文明魅力

“和为贵,善之曲”“不要填鸭式的教育——梁启超十条家训”“奏响文明主旋律”……迈进兰苑小区,笔者便发现,目之所及都是各种文明宣传标语,清新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作为创文宣传氛围示范点,连日来,北门社区在周边主干道、兰苑小区和北园新村等居民楼的外墙、楼道中见缝插针,将和谐邻里宣传标语、精神文明创建宣传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未成年人教育等文明公益宣传广告深深植根于社区。上前细看,这些文明宣传广告还融入了陈皮、醒狮等新会本土文化特色,与社区环境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北园小学运动场外的墙壁上,新添的墙画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围观。“这些墙画很有新意,既美观又传达了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观念,我们可以通过墙上的画教育子女,很有意义。”市民林先生说道。

从文化建设入手,北门社区通过打好一手“文化素养”牌,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从“里”焕发文明之花。除了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专栏,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更化身为文明宣传使者,深入各居民楼家中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向居民发放“共建文明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宣传单及小礼品,积极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相关知识,号召居民一起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

同时,北门社区着力通过链接辖区内“党建联盟”内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力量,定期组织8支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开展文艺表演、卫生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文明劝导等行动,让更多居民形成共识,从而推动市民教育深入健康发展。

“我们社区里有两支曲艺队和两支舞蹈队,每个月都会在社区的文化广场上搭台演出,为社区群众奉上文化盛宴。通过多样的表现形式让文明深入人心。我们也会在现场摆摊,通过玩游戏,派发文明城市宣传手册,进行文明城市问卷调查,听取群众对创文工作的建议等形式开展创文宣传。”陈贤璇说道。

该社区还计划增设更多LED屏,循环播放文明宣传广告。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活动,文明创建在大街小巷、楼栋院落实现全覆盖。

“创文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接下来,北门社区将积极推进创文工作常态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行动,继续营造浓厚的创文宣传氛围,让更多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创文成果。”陈贤璇说道。

撰文:郑琦

新闻推荐

菜篮子价格一周动态分析 猪肉价格弱势盘整 蔬菜价格小幅回落 (6月18日—6月25日)

本周江门市粮油价格微幅波动。小农粘、丝苗米、面粉零售均价为3.37、3.39、2.72元/500g,环比(与上周比,下同)分别上升0.3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