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服务该如何跟上? 围绕“9064”养老服务格局,着重推进医养结合模式
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的社区饭堂。黄烨倩摄
根据江门市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60岁以上户籍老人79.7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11%,远高于全国17.3%和全省14.7%的平均水平,成为全省最“老”的城市。
随着老龄化日益严重,传统“养儿防老”式的家庭养老已经难以为继,养老压力已经从家庭转移到社会。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重要命题。
撰文:黄烨倩
现状??60岁以上户籍老人79.7万人
截至2017年底,江门地区60岁以上户籍老人79.7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1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老人数以平均每年2.5万人的速度增加,80岁以上老人超过10万人,老龄快速化、高龄化的特征明显。其中,蓬江区9.3万老人,老龄化率18.4%;江海区3万老人,老龄化率17.8%;新会区16万老人,老龄化率21%;台山市21.2万老人,老龄化率21.8%;开平市14万老人,老龄化率20.3%;鹤山市7.5万老人,老龄化率20%;恩平市8.7万老人,老龄化率17.5%。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黄波分析,江门地区老龄化程度之所以处于较高的水平,是因为五邑地区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生活环境舒适、宜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另外,由于过去江门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曾吸引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老年人,留了下来。
以前身为甘化厂职工宿舍的蓬江区甘化社区为例,目前该社区老人人口约2500人,占社区人口总数的1/3,大部分都是当年甘化厂的老员工。甘化社区书记廖玉娇表示,社区面临的养老难题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空巢老人比重大,比例将近两成,且80岁以上老人人口数超400人,高龄化特征明显;二是该社区老人经济收入水平不高,普遍集中在2000—2500元之间,难以支付高额的养老服务。
“我们社区大部分老人都不愿意离家养老,一方面是因为可以享受政府优惠补贴的公办养老机构准入条件门槛较高,申请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价格相对比较高昂,超出老人的支付能力。”廖玉娇解释由于社区内老人人口基数大,社区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仍然存在财力、物力不足的问题。
据了解,江门全市累计设有包括机构养老、社区日间照料等各类养老床位27439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4.4张。其中,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94家,包括公办养老机构70家,民办养老机构24家,提供床位14160张,入住6470人。
“在提供机构养老服务这一块,普遍存在公办养老机构设有床位供不应求,民办养老机构有床位空余的尴尬局面。目前,江门市民办养老机构的平均收费水平约为3800元/月,而老人的退休金平均每月才2600元,难以支付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黄波解释说。
近年来,江门市政府主要以“普惠+特惠”的思路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根据2015年印发的《江门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方案》,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城乡“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失独老人提供基本供养、护理服务,并于今年开始试点推广公办养老机构轮候入住制,优先安排失独老人入住。
探索??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
江门市民政局副局长林雁冰表示,近些年,江门主要以“大民政”的理念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围绕“9064”养老服务格局(90%的老年人享受以社区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协助的自主居家养老服务;6%的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4%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元化、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据了解,江门全市建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545个,实现城镇社区、行政村全覆盖,并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长效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以“五有四统一”为目标,即有必要场地、有设施设备、有专职人员、有运营经费、有服务记录,统一门牌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绩效评估。
同时,《实施意见》还提出,要求根据老年人人口分布、服务半径等因素,分步分批建设长者食堂,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资金资助范围,为特困供养对象或其他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用餐或上门送餐服务。如今,全市已建有长者食堂28家,每年为老人免费或低偿供餐25万多份。
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较早开始试点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机构,于2012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介绍,该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工组织进行管理,每年投入近200万元为5000多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日托、心理辅导、康复保健、社区饭堂、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其中,在提供“社区饭堂”方面,除了为老人提供平均6元/餐的平价饭菜外,该中心还提供送餐、特别餐单、自助厨房等服务,日均送餐80人次。
该中心负责人黄瑞娥介绍,在推进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无缝衔接的工作上,他们探索出了“三级为老服务平台”——线上通过“平安通”信息平台提供紧急支援、医疗急救、信息查询等服务,解决老人们的居家安全问题;社区内以开展文娱活动室、益食堂、兴趣学习班等形式为老人提供活动平台,化解他们的孤独感;家庭支援平台则组成“社工+医务人员+家务助理+义工”服务团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提供家庭照料服务。
而在完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林雁冰表示,将着重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2016年,江门成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地区。如今,江门市内的养老机构基本配有医疗服务,其中兼具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共12家,并有7家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结算范围。
“下一步,我们将依据《江门市实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养老机构的庭院环境、医养结合、护理质量、生活照料等方面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督促整改,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林雁冰说。
未来??培养本土化养老陪护人才
当前,江门主要遵循“以政府资源吸引社会资源”的思路,引入社工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居家养老服务。据了解,成立于2012年的恒爱社工中心,借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先后运营了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江门市“平安通”服务中心,蓬江区白沙、环市、潮连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蓬江区益食堂等服务项目。
对此,江门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工机构等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居家服务、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方面拥有专业优势,“政府相关部门在通过购买服务引进社工人才的同时,应给予政策和资源支持,完善专业社工人才的培训、评估及激励机制,推进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黄波认为,要突破当前江门地区的养老服务困境,培养本土化养老陪护人才是关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的社工机构人员和专业的养老陪护人员远远满足不了江门将近80万的老年人口,必须要通过在校教育、在职培训两个途径培养专业人才。”
据了解,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12年便已经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并应对本土老龄化程度高的现状,侧重培养在老年人康复保健、日间护理、心理慰藉等方面的人才。但由于“社工”一职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历年来都存在招生困难的问题。
五邑大学社会工作系教师梁健铃也有相同看法,“我认为目前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紧缺,包括医护人员、社工、护工、家政员等,这直接影响到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它需要社会的认可、正名,政府的政策鼓励以及学校的培养教育。”
新闻推荐
招商引资 “优项目”能否绘好“经济生命线” 建立“情报库”精准招商,发挥社会力量以商引商
蓬江企业法人“邑门式”办事窗口。资料图片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当前,全国各地正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出台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