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放榜的日子最煎熬!”“后高考心理期”4种状态需重视
考试后合理的宣泄可避免出现应激性心理状态。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随着生物学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2021年高考落下了帷幕。告别密密麻麻的试题、堆积如山的书本、难忘的“寒窗苦读”,有的考生如释重负,有的考生怅然若失。
高考前,老师、家长无微不至关心着考生的一举一动和情绪变化,随着考试的结束,老师和家长也放松下来,这时候,考生的心理需求反而常常被忽略。但实际上,高考结束意味着一场持久战瞬间偃旗息鼓,很多考生并不能快速调整心态,容易惯性进入“后高考心理期”。
高考结束后心理也煎熬
“高考结束你想说什么?”在高考的最后一天,类似讨论话题已成微博、论坛、抖音等平台的热点。记者从互动留言中发现,除了一些乐观自信、平和从容的答案,有不少考生的留言中流露出其它情绪状态,如“不敢对答案,心里很忐忑”“害怕从此和梦想擦肩而过”“严重失眠!等待放榜的日子才是最煎熬的”……
记者从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获悉,从高度紧张到突然松弛,对考试成绩的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差异等等,会让许多考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处于后高考心理期的学生,常见表现为四种状态。
放纵型心理。很多学生在高考结束后,认为自己的“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放松、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有的学生选择“补觉”,一连睡好几天;有的为了弥补以前玩手机、玩游戏被限制,一口气玩上几天几夜的游戏;有的甚至过分放纵自己,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
焦虑型心理。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发生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抑郁型心理。主要处于对成绩的担心,表现为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而有的学生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容易与家人起争执(尤其当家长问起与成绩有关的问题),情绪一触即发。
迷茫型心理。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突然放松下来,会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放假几天后,会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空的,百无聊赖、不知所措。仿佛一下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如果不及时进行调节,很有可能就会把这种心理带到大学,导致整个大学阶段也没有计划和目标。
选择适合的方式调节情绪
“我自己估分了,感觉成绩不太理想,说实话,内心还是有点失落的。原本计划去云南旅游散心的,但受疫情影响搁浅了,这两天打算约同学骑行红花湖或爬高榜山散散心,在山顶上大声呐喊也很爽!”考生小荷告诉记者,自己的梦想是进入广州大学城内的重点院校就读,如今不知道这个梦想能否实现,但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勇敢面对。
高考过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调查发现,有的考生想倒头睡三天,有的想和父母来个大大的拥抱,有的想把教科书全部烧掉……专家表示,宣泄情绪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好,都需要及时、合理宣泄,如找家人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写日记、做运动,也可以选择在没有人的地方高声呐喊、放声大哭,或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来制定出游计划,暂时脱离目前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享受一场惬意的身心旅行,重拾久违的自我。
需要注意的是,考试结束后切记过度放纵,不能熬夜通宵,暴饮暴食。有部分学生在高考后就狂欢发泄,吃喝玩乐日夜颠倒,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专家提醒,家长要引导孩子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劳逸结合,利用假期好好学习技能和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为大脑提供充足的供氧量,释放多巴胺等“快乐因子”,进而减轻焦虑、释放压力。还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放松、调节方法,如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瑜伽等。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提醒,在经历了紧张的大考后,适当放松身心是应该的,但过分放纵自己,不适时收心,等进入大学后,就可能跟不上学习节奏。同样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要及时进行调节,防范于未然,别让高考成为生命中的梦魇。
一言以蔽之,考后莫放松,勤修炼内功。
划重点: 高考并非终点
“她成绩向来很不错的,但不算拔尖,我跟她说过只要能考个本科就可以了。”郑女士的大女儿佳佳刚参加完今年的高考,为了不给佳佳过高的期望值和太大的心理压力,高考结束后,郑女士并没有刻意去询问孩子的考试情况,但此前郑女士曾不止一次对佳佳说过“读不读名校咱不强求”“普通学校也可以有很好的出路”之类的话。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黄老师是惠州某中学的语文老师,他说,教育最大的意义,不是教孩子如何成功,而是教孩子如何面对“失败”,他进一步说,“一次高考没考好也不代表就是所谓的人生失败。”
家是考生们的“避风港”,高考过后,一些家长格外重视孩子的心理疏导,但也有部分家长如释重负,忽略孩子考试后的心理调适和疏导,这时候就容易出现家庭教育和关爱的盲区。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主任杨惠青表示,不管孩子考的好不好,及时做好孩子考试后的心理调适和引导,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是孩子人生课堂上的重要一环。
考好了不骄傲不忘形;考差了不气馁不失志。对于考试发挥良好的孩子,家长要引导他们戒骄戒躁,要让他们知道一次考试的成功并不代表永远,更强劲的对手还在后头,时刻心存忧患意识。对于考试没发挥好甚至出现失误的孩子,家长应该引导他们坦然面对、理性接受,公正地剖析自己,吸取经验和教训,切莫悲观沮丧。
家长要让孩子清晰认识到: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只是对之前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检验,并不是人生终点,所以要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做最充分的准备,也做好最坏的打算。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自立自强,梳理规划自己的未来,让孩子尝试从头到尾自己描绘“蓝图”。
名词解释
什么是“后高考心理”?
高考结束、成绩公布、填报志愿、被高校录取……这个过程,无论对考生还是对家长、老师而言,都是漫长而煎熬的。在这段时期,考生既要承受面对前途命运的莫测而迷茫、担忧,又要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各种询问而不安、烦躁,还可能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焦虑、自责等等。这些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也就是所谓的“后高考心理期”。
处于后高考心理期学生的常见表现状态有放纵型心理、焦虑型心理、抑郁型心理、迷茫型心理状态。如果尝试了各种办法,后高考心理仍然无法得到缓解,应到专业的心理卫生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本版文字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刘菁 郑愿佩
新闻推荐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6月27日起施行 支付宝微信不能代销银行理财产品
不管通过哪个渠道购买理财产品,投资者都要认真阅读“理财产品销售文件”。惠州日报记者周楠摄变相宣传预期收益率、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