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文叔:留住松岗农耕记忆

宝安日报 2021-06-04 10:54

▲文叔兴致勃勃地展示他自己做的笔架,其基座内藏乾坤。

▲农具展示厅内,文叔收藏的农具春臼。

▲四十多年前给儿子做的玩具至今完好无损。

▼松岗非遗农具展示厅内文叔制作的缩小版农具模型。(受访者供图)

文叔制作的袖珍版手摇水车。(受访者供图)

松岗街道有个花果山社区,社区的名字取自村边的一座小山头——花果山,山脚下是居民自建楼,前门对着路,后门对着山。文氏后人文业成老先生就住在这儿。

今年76岁的文业成人称文叔,松岗本地人,可谓深圳西部的名人,他16岁当学徒,与木器农具打了一辈子交道,2015年,他的木器农具制作技艺被宝安区政府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也成为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器农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最近文叔特别高兴,离他家百步之遥的地方,深圳第一家木制农具博物馆终于落成了。

木匠 松岗农具厂的老师傅

据考证,松岗地区在清朝时期就已经有制作木器农具的作坊,深圳的传统木器农具制作技艺主要集中在松岗旧圩庙前街一带。新中国成立后,松岗成立了宝安县第一个地方国营农械厂,1961年,松岗成立木器生产合作社,1964年成立松岗农具厂,为松岗及宝安县周边(石岩、观澜、龙岗、坪山,以及惠州淡水)提供农具制作及民用木器生活用品的生产。

文叔从那时候起,便在松岗农具厂任制作技师。当时生产力较低,农耕技术人才短缺,松岗在全镇搞了一次农具技能培训,每个自然村选派一两名青年当学徒,20多岁的文业成被文具厂抽调做师傅,经过培训,解决了各村的农具修理问题。

文叔技艺精湛,又肯钻研,很早就成为松岗地区最有名的木器农具师傅,他能独立制作100多种农具,还能无师自通制作各种民用生活木器。他家的客厅里至今还摆放着几十年前他亲手打制的两用木质沙发,椅背放平沙发变床,结实耐用。当年他给儿子制作的玩具——木制摇摇马、独轮车、手推车,近50年了依旧完好无损,家里两代小孩子都玩过。文叔做的木活不但结实耐用美观,还有一个特点:纯手工,全木料,没有一颗钉子。

退休后的文叔喜欢舞文弄墨,尤其喜欢画虾,他把自家的客厅变成了自己的书画工作室,取名为“墨虾文化工作室”,正中一张大大的台案,四壁挂满他的书画作品。但最让他痴迷的,还是做木工。

在文叔的台案上,毛笔架是他自制的,底座设计玄妙莫测,利用圆与椭圆的微妙关系,向上一推一拧,便如上了螺丝,丝毫不会松动。他制作的镇纸更是令人称奇,两块原木依榫卯工艺对接,表面打磨光滑细腻,衔接处严丝合缝,稍一琢磨会发现,正面、侧面都为梯形接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两块木头究竟是如何接在一起的呢?纳闷之余,不由为文叔木工技艺之精湛叫绝。

收藏家 心心念念的农具博物馆

文叔家里的一楼,除了厨房、洗手间,其余地方都是他的工作室,除了书画工作室,木工工具、木工工作房又各占一间,这还不够,整个后院还搭了两个大篷,存放着他收集的木料和木制农器具。

文叔喜欢做木工,还爱收藏木器。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松岗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民逐渐告别农耕生活。眼看着农具渐渐荒废,文叔开始有意识地各处收集农具,大到水车、风柜、打谷机,小到鱼篓、禾镰、虾公笼,他都一一运回家,为此,他走遍了松岗的十几个村落,遍访过无数农户家庭,收集到二三百件木器农具,为深圳留下了一方珍贵的乡土文化。

几百件藏品的保管是个问题,要维修和保养,为防止受潮,还要经常拿到外面晒。文叔曾在自家附近租了一间仓库,但仓库环境简陋、地方也小,不利于农具的保护和管理。他一直有个愿望,建一个木器农具博物馆,给这些带着时间记忆的宝贝一个稳妥的安放之处,也能被后辈了解、认知。

这个愿望与街道传承非遗文化及技艺的意图不谋而合,2019年,松岗街道以文叔收藏、制作的农具为依据,在松岗体育中心做了5天“忆农耕岁月,讲松岗故事”非遗木器农具制作技艺展,同时拨付资金建造展馆,今年3月,松岗非遗农具展馆正式落成,文业成老先生收藏的有代表性的木制农具、生活用品、木工工具共一百多件在此落脚,木犁、牛押、马蹄抽、六齿耙、手摇水车、脚踏水车、禾镰、禾桶、打谷机、风柜、春臼、鱼篓、虾公笼、木盆、带盖便桶……甚至还有两个半人高的大算盘……松岗农耕时代耕种、收获、灌溉、计量的画面,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穿越时空回到大众面前,变得触手可及,来此参观的本地老者,看到一件件熟悉的工具,会兴致勃勃地给年轻人示范操作,回忆当年的辛苦劳作和逝去的田园岁月。

传承人 从工具到工艺

松岗非遗农具展馆离文叔家不过百米距离,那里像是文叔的另一个家,他没事就去看看走走。展馆里除了他收藏的木制农具,最吸引眼球的还有他制作的各种袖珍版农具模型,巴掌大的水桶、独轮车、风柜、禾桶,以及一尺多长的手摇水车。为什么做这些?好保存,方便展示和普及农耕文化。文叔曾带着这些农具模型走进松岗实验学校的课堂,在讲台上给孩子们讲述这些农具的构造和用途。玩具一样的农具模型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在小木犁、小水车、小禾桶营造的小小农耕世界,了解到大米是怎么来的。

为了更好地保留和传承松岗木制农具制作技艺,文叔还用几年时间绘制编写了详细的木制农具工艺图册,200份木质农具的铅笔画稿上,工整地标明农具的名称、用途,各部分比例和制作流程。过去,手艺靠师傅手把手教,靠记忆一代代传承,有了图纸,有了自己收藏和制作的农具,有了农具展示馆,文叔不再担心本地世代相传的老手艺会丢失了,他感到踏实了很多。

宝安日报记者 李宁豫 文/图

新闻推荐

才看会儿书,果子就熟了

●章铜胜春天的花一一看过,树上的新叶也就绿得深浓一些了。缺少花开的日子,就不那么引人注意了。在春日连绵的雨里,时光的流...

 
相关阅读